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我国多元的宗教文化格局中,道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只有深入研究道教,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相较于日本和西方学界,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是中国大陆较早对道教进行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学人三十多年的接续努力与不断探索,当前中国的道教研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北京东岳庙管理委员会、青城山道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9月19—20日,"道在养生高峰论坛暨道教研究学术前沿国际会议"在青城山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省道教协会、成都市道教协会、青城山道教协会共同举办。会议邀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收到会议论文70余篇。大会由"名家论道"、"主题演讲"和"高峰论坛"三部分组成。中国道教协副会长张继禹道长,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分别致辞,欢迎学者与会。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出席了"名家论道"高端讲坛。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1月9-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青城山道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室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宗教学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宗教研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主题,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中国宗教与优秀文化传承研究,道教的宗派历史、文化传承与教义思想新探,佛教的中国化、现代化及经典研究,儒道释耶四教会通与传统文化关系考论,少数民族宗教文献、民间信仰与文化传承研究,区域道教的历史、仪式与传播研究等七个议题进行阐发。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和专家发言提纲33篇,来自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9月23-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道教协会、河南省道教协会、河南社科院历史与考古所协办的"首届嵩山道教文化论坛"在河南登封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曹中建主持,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河南宗教局副局长郭国志先生、河南省委统战部李琳处长、登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马宏伟先生、中国道教协会袁志鸿副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1月12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教授受邀莅临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访问,并在我所158学术报告厅开展了一场题为"以整体思维来审视人类文明"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师生及社会人士到场聆听。  相似文献   

6.
文化艺术     
正《中华续道藏》编纂规划学术沙龙在中国道教协会举办5月14日,《中华续道藏》编纂规划学术沙龙在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王卡研究员介绍了《中华道藏》的编纂出版过程,以及编纂《中华续道藏》设想的提出和该项目的重要意义。中国道协道教文化研究所负责人尹志华介绍了《中华续道藏》  相似文献   

7.
文化艺术     
<正>首届南宗道教论坛举行11月21日,首届南宗道教论坛在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玉蟾宫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副会长黄至杰、陆文荣、张高澄,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刘怀元等出席。第9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成功举办11月28日下午,第9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在中国道教协会举办。沙龙围绕着洞天仙山这一传统文化概念,以"山海洞天:建筑·仪式·图像"为主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首届嵩山道教文化论坛在河南省登封市举行9月24日,100余位道教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道教界人士齐聚河南省登封市参加首届嵩山道教文化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中国道教协会、河南省道教协会协办,与会人士围绕弘扬嵩山丰富的道教文化,挖掘其道教文化精髓等话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天风》2009,(2):36-36
<正>爱,可使和谐变为现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教授在《中国民族报》793期《中国基督教"爱的神学"及其社会关怀》一文中认为:"爱"在中国的贡献既是出自基督宗教的思想资源,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督宗教的"爱人"与儒  相似文献   

10.
个人唁电     
正1.黄心川教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卿希泰先生治丧委员会:惊悉贵校著名学者卿希泰教授鹤驾飞仙,不胜沉痛悲哀,谨向研究所同仁与卿希泰教授家人表示深切哀悼,并请家人节哀顺变!卿希泰教授是世界著名学者,也是新中国建立后宗教学界的先驱与道教研究界的元老。他一生都在为了我国的宗教研究付出巨大努力,开创了道教研究新学科,弟子桃李满天下,著述等身。他在道教研究方面成果累累,填补了海内外研究空白,为中国学人树立榜样,也在世界道学研究界赢得一席  相似文献   

11.
正任继愈先生是20世纪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是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优秀代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任继愈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宗教学研究,学术著作等身,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为中国宗教学、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任继愈先生是我们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是中国宗教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会长,也是中国无神论学会的会长。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对各  相似文献   

12.
正马西沙,祖籍北京密云,1943年11月出生于陕西延安。1964—196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9—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1982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曾担任道教研究室主任、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11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受《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委托,笔者近日就马先生在构建新中国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三大体系"的成就与贡献做了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26-28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在北京十三陵养怡山庄国家宗教局培训中心,共同举办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宗教理论研究座谈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党校等单位的著名学者和国家宗教局处以上领导干部80余人出席了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宗教》等记者参加了座谈会。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座谈会十分关注,希望会议在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切实深化宗教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宗教工作。国家宗教局局长叶…  相似文献   

14.
2021年2月10日,家父黄心川在北京辞世,享寿93岁。家父逝世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同志赠送了花圈。家父所在单位领导、生前老同事、学界同仁、教界大德及亲朋好友分别以登门吊唁、唁函、挽词、电话、微信等各种形式表达哀悼和慰问,并对家父予以高度赞誉和褒扬,情真意切,感人至深。2月20日上午,家父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公墓举行,中央组织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亚洲司、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中国社科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系、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学院等政界、学界、教界数十家机构、团体及同仁亲友致赠了花圈(数目众多恕不能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15.
<正>王卡、汪桂平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月《中国本土宗教研究》为集刊,包括名家论坛、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研究动态五个栏目,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期有《名家论坛早期道教的神学观念》《中古道教"三师"考》《明代昆明真庆观兴建  相似文献   

16.
国内动态     
北京联合大学民族与宗教研究所成立2002年11月30日,北京联合大学民族与宗教研究所成立大会举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阿訇、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等宗教界人士到会祝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傅铁山主教为研究所题写了所牌。研究所下设:佛教研究室、道教研究室、伊斯兰教研究室、基督教研究室、天主教研究室和民族问题研究室。据研究所佟洵所长介绍,他们的任务是研究宗教问题,普及宗教知识,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调查北京市的民族宗教状况。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宗教局、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5月19-21日,"生命道教暨卿希泰先生道教学术思想研究国际论坛"在四川大学举行。论坛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宗教学会、中国道教协会、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四川省社科联《天府新论》杂志社等单位指导。会议主题包括两个部分:卿希泰先生道教学术思想研究,以及"生命道教"的界定及阐发。本次会议是为了纪念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道教学研究泰斗,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逝世一周年而举办。会议的  相似文献   

18.
正6月11日,"道教天后信仰与南海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玉蟾宫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海南省道教协会、海南玉蟾宫、腾讯道学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杂志社、台湾地区大台南天后宫协办,研讨会旨在深入研究和挖掘道教天后信仰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学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民间信仰(宗教)具有制度化程度低、分散性强等特点,且与其他宗教的界限不清晰,因此学术研究中很难对其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统计和测量.这也是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研究存在许多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Center) 2012年发布的全世界宗教信仰人口数据的分析,并通过观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间(传统)宗教信仰,尝试通过"他山之石"认识中国的民间信仰,并关照其相关研究.本文所言之"世界宗教”视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从"世界宗教格局”定位中国民间信仰;其二,从非洲宗教的变迁,从作为世界第三大宗教的印度教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变迁,思考中国民间信仰的持续兴盛的动因,并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20.
云南民间道教是早期巫教与五斗米道融合并呈现地域特色的一种区域道教,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传度"是道教的一种入教仪式,"奏职"异同于"授箓",均为道士获得宗教神职的一种"教阶制"。云南族群的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独特性,以及社会历史条件,孕育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民间道教,并形成了"传度·奏职"这一宗教的核心仪式。云南民间道教的"传度·奏职"仪式,深刻反映了不同的族群对一种宗教的自觉接收并转化运用的过程,说明了道教的民族性、包容性,彰显了民间道教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