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就是要把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具体化,把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法律化,使宗教信仰自由全面落实。作为信教公民,在学习贯彻《条例》中,首先要解决好自由与责任、保护与限制、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承担起信徒和公民的双重责任。在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一、《条例》确立了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的原则《条例》在立法宗旨中确立了三大原则:一是为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二是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的原则;三是规范宗教事务管理的原则。这些原则包含…  相似文献   

2.
本法律旨在保护宪法赋予公民的信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第一条基本概念信仰自由——每个公民根据自己的信念在遵守宪法和法规的条件下,自由地选择、拥有传播宗教的或无神论的信念,信奉任何宗教或不信奉任何宗教之活动的权利。宗教——历史上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相信作为崇拜对象的现实的与超自然的力量和物为根据的观念及祭把实践的总和。宗教信仰(教派)——具有自己一整套宗教观念、仪式和祭把的任何宗教、教会和宗教组织(联合会)的属性。在布里亚特共和国,佛教(格鲁派传统)、昔日斯拉夫教会(旧礼仪教会)、俄罗…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是赋予了还是否定了公民宣传无神论的自由,这是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必须回答的前提性问题。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公民从事研究或创作,宣传自己无神论的主张,也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和国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的规定是统一的,符合全体人民包括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4.
正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  相似文献   

5.
翁开心 《哲学动态》2007,(10):19-24
伴随着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基督教新教文明的兴起为思想和制度背景,充分保障每个人良心的自由不受逼迫和免予恐惧成为人类宪法权利的核心理念之一;与此相应,宗教自由及其真正实现不可缺乏的表达自由、结社自由等基本权利为各国宪法所承认。在这些宪法权利被确认之初,宗教在道德和公共生活中具有毋庸置疑的地位,而且是抹不去的底色。然而,20世纪以来,在地球上许多地区保有和出现宗教复兴的同时,对于主要以基督教文明为文化主体的西方社会,宗教在社会和政治问题上的作用却日益衰微,传统宗教似乎已经失去了其道德力量。有研究提到,在欧洲历史…  相似文献   

6.
摩门教是1830年创立于美国的一种宗教,因其经典《摩门经》而得名,也译作“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摩门教诞生后不久便奉行一夫多妻制,这个制度,不仅美国社会不容,政府和法律也不容。1852年8月杨百翰会长在摩门教中正式推行多妻制,宣称:“宪法赋予本国所有人民拥有实践其宗教理念的自由——拥有信仰的自由、实践其信仰的自由。因此,如果摩门教徒以实际行动接受一夫多妻的教义为宗教的一部分,则可证明这种行为合乎宪法精神。但是,如果政府的法律限制人民实践宗教信仰的自由,那么,这样的法律便不符合宪法的精神。”据说杨百翰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18,(12):4-5
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白皮书提到,改革开放40年来,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得到保障。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宗教实际出发,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各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自主办理宗教事业;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内部事务。  相似文献   

8.
月览     
正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白皮书提到,改革开放40年来,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得到保障。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宗教实际出发,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各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自主办理宗教事业;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内部事务。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推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第三十周年,在过去三十年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涨,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宗教工作方面,党和政府认真履行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10.
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倡导性 的命题,既包含着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的差异,同时也意味着宗教作为现实的信仰群体与社会发展相融的可能性。其根本的精神,是求同存异,即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坚持在“信仰上互相尊重,政治上团结合作”的前提下,将人们在信仰上的分歧,限制在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之内。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这一命题的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承认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与合法性,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也就不是一项权宜之计。它不仅需…  相似文献   

11.
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宪法》关于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规定,实质在使宗教问题成为个人的私事,去社会职能化、去政治化,实现政教分离,教育与宗教分离,将一切权利交给国家和公民,让宗教回归信仰的本位。它将使马克思主义政党摆脱宗教问题的羁缚,它将让宗教歧视、宗教冲突、宗教战争以及宗教暴恐成为不可能,它也是法制社会的基础,文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沈红娟 《天风》2002,(4):34
中国发展的近20年,我国基督教向世人展现了空前繁荣发展的美好景象,信教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拥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广大基督徒爱国爱教,回报社会“作光作盐”,一片爱心。这得益于党和政府对信教公民的关心、爱护,也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坚定不移地走三自爱国道路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公民信教自由是宪法赋予的权利,而其义务之  相似文献   

13.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献体现着外在的社会价值,责任体现着内在的人格价值。所谓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或曰个人对社会的“有用性”。所谓人格价值,则是指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人格特质。人格就是人的规定性,就是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品格。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人格表现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的资格。权利和义务规定着个人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使个人成为责任主体。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组织或者个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青年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包含三个环节:(1)从博士论文写作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分别以希腊自然神论和19世纪普鲁士政治唯灵论为批判对象,揭示出人在“社会现实”中的不自由是宗教得以产生的社会前提;(2)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为节点,马克思通过考察国家神论与私有财产拜物教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了作为“市民社会”前提的现代私有财产关系,是人在当下陷入不自由的根本原因;(3)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至与恩格斯共同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既发掘出市民社会的宗教精神是理性神论与历史唯灵论,又在表征人类实践的“社会历史”中,指认了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对私有财产关系的扬弃,是人类实现自由的历史前提。据此可知,青年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不是对某一特定宗教观念的理论剖析,而是对宗教本身何以可能的社会前提进行的哲学反思。它内含对导致人类不自由的社会前提进行检视,并对人类自由得以实现的历史前提进行展望的社会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蒙古国国家与寺庙关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法律宗旨本法律的宗旨在于为蒙古国宪法所赋予的公民的宗教信仰和不信仰自由提供保障并协调国家与寺庙的关系。第二条协调国家与寺庙关系的法律关于国家与寺庙关系的法律,由蒙古国宪法、本法以及与本法相符合的其它法律文件构成。第三条公民的宗教信仰与不信仰权利:1.信仰与不信仰任何宗教属于个人的信仰自由。2.禁止强迫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以及限制其权利。3.禁止从事按公民宗教信仰的不同,或是以信仰或不信仰来排斥、歧视和分化的活动。4.公民的宗教信仰与不信仰的权利,只有在不损害其他公民的这一权利、健康和道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主教》2005,(1):9-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  相似文献   

19.
《福建宗教》2002,(2):9-9
2001年12月12B,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结束后不久,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同志在向五大宗教全国性团体主要负责人通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时,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提出五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一样,要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都要自觉接受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一、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处理好自由与权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履行好宪法赋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除此之外,我们有以下几点应该做到。1、强调信仰上互相尊重、创造社会的和谐不同信仰的人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基督教在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过程中,纠正了过去存在的“以我为主”的认识以及对其它信仰群体采取排斥的错误观念,以更加包容的心来对待非基督教信仰者。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因此这里也包括了对无神论信仰者的尊重和对以无神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