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王与社公是客家村落最常见,也最普遍的一种神明信仰,但长期以来却为论者所忽视。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以闽西武平县北部村落为例,就客家村落公王与社公信仰作一比较全面系统的描述和论述。全文四部分:一、公王与社公的设置;二、公王与社公的职掌;三、公王与社公信仰的社会功能;四、公王与社公信仰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梅县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是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客家人是由于战乱从中原不断南迁的一支汉族民系,历史上,梅县道观和道士较少,以民间诸神崇拜为主,如伯公、公王、门神、祖先崇拜等,宗教信仰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生活。梅县道教庙观,至今尚存的较有规模的仅剩吕帝庙。吕...  相似文献   

3.
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神明崇拜是其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其深深存在于客家人民的传统意识之中。对闽西客家神明崇拜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功用和价值,大力发展客家宗教旅游。以闽西客家神明崇拜为桥梁,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实现经贸旅游合作,促进客家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道教驱邪法师的传统是宋元以来中国南方重要的宗教传统。道教法师崇拜亦构成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至迟在11世纪初,闽西开始活跃着一些道教的驱邪法师。到11世纪中期,闽西已出现较有影响力的法师神崇拜。闽西法师崇拜主要有作为祖神、地方保护神和法派祖师三种不同崇拜形式,若以来源为标准则又可分为源于当地和传自外地两类。文章主要分析了这些不同形式和来源的法师崇拜及其相互关系,进而讨论了闽西法师传统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道教的神学思想 ,是一个少人探讨的问题。其实 ,道教神系亦自有其内在的有机结构及系统的神学思想 ,本文就此而论 ,求教于道界学界同仁。一、道教神系的渊源与演变在道教极其庞大的神系组织中 ,严格地讲可以分为神明和仙真两大类。神明为道教中人崇拜和信仰的诸虚无玄妙 ,体性自然的形象 ,如天尊、道君、老君、雷祖、玉帝、天君、星君等 ;仙真则多是因修道累德而达到圣境的仙人真人 ,其本体原是活生生的凡人 ,如张天师、三茅真君唐宋之八仙 ,宋元的南五祖、北七真 ,明清的张三丰、陆潜虚、刘一明、王常月等。正是由诸般的自然神、灵界神…  相似文献   

6.
从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新加坡的道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凡是多神信仰,以神明、祖先、鬼为祭祀对象,以华人传统伦理道德为宗教义理,以道教斋醮科仪和扶乩降神为与神鬼界沟通手段者,都可以称之为道教信仰者。因为道教本身的包容性、宽泛性,易于出现分化的教派或教团。比如德教、一贯道等等,他们制定出自己的宗教制度、神明体系、信仰方式,是一种制度化的民间教团,也有学者称之为秘密教派。另有一些庙宇组织有着共同的神明崇拜体系、宗教仪式、道德理念,虽然制度化的形态尚不完整也不稳定,但已具备基本要素和雏形,此种信仰形态可称之为信仰群,如黄老仙师信仰、九皇大帝信仰等等。本文以新加坡的黄老仙师信仰为例,分析新加坡华人社会这一处于道教和民间教团之间的信仰群特色,并以此来探讨新加坡华人道教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灵棋课法的由来及其符号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灵棋占法当作"易占"的一个支派加以研究.作者以<道藏>本及<四库全书>本中的<灵棋经>为基本文献,考察"灵棋课法"的由来与归属.作者认为,从道书记载情形看,灵棋课法早先应该属于道教使用的一种卜筮技艺.在分析了灵棋课法与易学的关系之后,作者从神明崇拜的角度进一步考察灵棋课法的道教色彩,阐述了该法所蕴含的思想旨趣,发掘其象征底蕴.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道教是以大道为最高信仰的宗教。但是,在实际的信仰生活中,道教徒又崇拜以三清为首的诸多尊神,在他们的追求中以跻身神仙队伍为最高理想。至于道观里供的也是林林总总,进庙的只是信奉这些神明,而不问来历。这样就给人道教的信仰杂而无序的印象。如何厘清这种情况,正确地理解道教  相似文献   

9.
刘军 《中国道教》2004,(2):59-59
应新加坡道教总会和韭菜芭城隍庙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丁常云道长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赴新加坡参加了第四届道教音乐汇演,2004年3月7日晚汇演在新加坡嘉龙剧院如期举行。这次音乐汇演是由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和香港蓬瀛仙馆联合主办,也是第一次在新加坡主办,协办的其他团体有:新加坡道教总会、新加坡杨桃园城隍庙理事会、新加坡四马路九天玄女宫、新加坡淡滨尼联合宫、新加坡大士伯公宫理事会、新加坡洛阳大伯公宫。参加汇演的有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及新加坡的8个团体,他们分别是:江西龙虎山天师府经乐团、江苏茅山道院道乐团、香港道乐团…  相似文献   

10.
道教与民间宝卷关系密切。道教的神明信仰、哲学思想、内丹炼养、斋醮仪式都深深渗透到众多宝卷之中,其中道教的内丹术及斋醮仪范对宝卷的影响最大。明清时期,有多种宝卷与太上老君信仰相关联,且流传地域广泛。民间宝卷亦流传太上老君"化身"诸神之说。历史上,道教与闽、赣两省的民间宗教亲密无间,共生共长,诸多道教宫观转化成为民间宗教经堂。  相似文献   

11.
道教山岳崇拜渊源于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与巫术,后来又因受到神仙信仰和封建社会国家祭祀宗教的影响而初成。道教将山岳崇拜吸收进自己的信仰体系后,加以内化、升华,与"道"信仰、修真思想和修真实践紧密融合,构成道教文化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道教的神灵崇拜与古代和少数民族的神灵崇拜,道教的神灵崇拜与传统神学理论,以及道教神灵崇拜中的中华宗教精神进行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道教神灵崇拜是中华民族多神崇拜融合的产物;又是中华民族宗教的象征;从而肯定了道教神灵崇拜在中华文化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灵山崇拜,源于上古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中的山神崇拜.道教从思想渊源上接受了山神崇拜,灵山崇拜随道教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此外,道教灵山崇拜的盛行,还是洞天福地说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4.
张凯 《中国道教》2006,(5):33-33
应新加坡道教财神庙的邀请,以北京白云观常务副监院李海军为团长、中国道协副秘书长孙同昌为秘书长的白云观道教经乐团一行21人,于2006年9月28日至2006年10月9日参加了新加坡三巴旺财神庙新庙落成暨神像开光活动,并对新加坡道教总会及众多道观等进行了参访。代表团一行于9月28日到达新加坡,受到新加坡道教总会陈添来会长等的热烈欢迎。29日,应新加坡道教总会之邀,代表团一行对新加坡道教总会会址所在地———三清宫及韭菜芭城隍庙、洛阳大伯公宫高等道观进行了参访。29日,新加坡道教总会为欢迎白云观代表团一行,宴请了代表团一行,并与陈添来…  相似文献   

15.
瑶族宗教信仰与仪式中的星斗崇拜,具有浓郁的道教星神信仰的色彩。论文通过对瑶族经书神唱、宗教仪式和文化涵化中星斗崇拜现象的考察,指出瑶族星斗崇拜深受道教天心正法的影响。在瑶族宗教吸收道教的文化涵化过程中,道教北斗星君演化为瑶人生命仪式的守护神,道教科仪成为瑶族宗教仪式活动的范本来源。瑶族星斗崇拜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从此侧面反映出道教对瑶族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幢教自创教之初就杂糅了儒、佛、道三教的思想,教义教理上外佛内道的特征显著;在信仰体系上,金幢教迎合了中国传统的多神崇拜观念,既崇拜本教的神明和创教祖师,又崇拜佛教和道教的某些神明;在组织结构上,与其他民间宗教有很大不同,祖堂和分堂的关系错综复杂,分堂往往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宗教仪式方面,金幢教的仪式种类十分丰富,外佛内儒的仪式过程相对繁复.目前莆田金幢教约有近180座佛堂,主要分布在沿海乡镇.在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今天,金幢教也面临着教内分派传教、各自为政,佛堂首领及信徒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吸收信徒越来越困难的问题.可以预见金幢教的传教脚步将日趋缓慢,但是还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其将与民间信仰结合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17.
一"妈祖亦称天妃、天后。"①按有关道教文献记载,妈祖崇拜,或说天妃崇拜兴起于宋代,是为海上守护女神。人间原形乃是"五代时闽王都巡检林愿的第六  相似文献   

18.
田公元帅是闽台两岸著名的戏神、道坛神和村落保护神,其多元信仰文化的形成过程,生动地体现了文化累层叠加的理论。历史文献与田野作业均显示了田公元帅信仰的道教渊源。在宋元新出道法盛行的背景下,田公(太尉)信仰形成了一个主事"和合"的风火院神明系统;在民间道教闾山派的影响下,该信仰发展出了一套用来"降神附体"符箓和咒语,甚至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以傀儡行法事的"闾山梨园教"。明代田公(太尉)信仰与民间傀儡戏戏神田智彪信仰产生复合,这使得田公增加了戏神的神格功能,而唐代乐手雷海清信仰在明清戏剧异常繁荣之际的"加盟"则大大稳固了田公的戏神地位。作为戏剧行业神,其神格功能也对道教田公元帅信仰产生了反作用,使得其咒语带有"啰哩嗹"的和声,其仪式呈现出浓厚的戏剧性色彩。戏神田公元帅信仰的解构精彩展示了历史上道教与戏剧之间的深度互动。  相似文献   

19.
正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也是这一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在被当作本主崇拜的神灵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道教神仙。另外,在迎本主等仪式活动中也融入了一些道教元素。道教已经扎根于白族的信仰生活。白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绵远的文化传承,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滇僰"。白族信仰本主,本主的白语发音为"武增",意为"本境之主"或"我的主人",属于地方性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20.
道教宫观历来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生态保护功能的发挥,由道教宫观自身的特性所决定。试述如下三点:首先,道教宫观是道教徒供奉、祭祀神明,修真养性的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