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世纪80年代,"共融"(communion)一词逐渐取代"天主子民"(People of God)成为天主教神学家解释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论的核心概念,随之而来的是"共融教会论"(communion ecclesiology)在天主教教会论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首先将诠释新约以及神学史中的"共融"概念;其次将考察"共融教会论"的定义和特征,并从东正教及天主教传统出发梳理共融教会论在近代出现以及在天主教会内部确立的历史;最后将阐明此教会论的代表——天主教神学家卢巴克(Henri de Lubac)的共融教会论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主教》2009,(6):50-50
6月底,美国加州旧金山市基督教长老宗神学院委任天主教神学家伊利莎白黎柏特修女出任神学院院长。世界改革教会联盟称,该任命见证了“合一是革新途径”的宗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3.
【天亚社·曼谷讯】一批亚洲天主教女神学家最近首次开会,就神学的反省彼此分享和支持。 来自亚洲17个国家的60位神学家于11月24日至29日云集曼谷,参加主题为“女性教会在亚洲:汇聚沉默者的声音”大会。  相似文献   

4.
应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南怀仁文化协会邀请,马英林主教率中国天主教代表团于2007年11月24日至12月15日出访比利时和法国。访比期间,5位比利时主教和18位神学家以讲座交  相似文献   

5.
约一百位神学家、圣经学者以及人类社会科学专家出席一个有关亚洲教会的国际讨论会。该讨论会由亚洲主教团协会神学家咨询委员会主办,主题为“廿一世纪的亚洲教会”,于  相似文献   

6.
【天亚社·印尼日惹讯】印尼一些司铎、修生、修士、修女的父母鉴于国内圣召逐渐减少,决定举行每月聚集,为司铎和修道圣召祈祷。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主教》2009,(5):I0002-I0004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天主教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特色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使中国天主教得到新生。  相似文献   

8.
系统的教会法教育和研究在宗教改革以后主要是罗马天主教会法学家的工作,不过在西欧大陆的许多国家,大学法学院仍然要求学生学习教会法。美国的政教分离政策比较严格,教会法在神学院才是必修的课程,在一般的法学院只是作为法制史的一部分来介绍,在美国,唯一授予教会法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校是首都华盛顿的天主教大学。该校成立于1888年,当时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意大利和波兰移民大量涌人,天主教成为美国基督教的主要派别之一,教会培养高级神职人员的负担日益沉重,所以决定设立这所以宗教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大学。教会法专业在1906年…  相似文献   

9.
国际动态     
印尼天主教强调培养年轻华语接班人9月28日,以"培养年轻华语教会接班人"为主题的全印尼天主教华语教务第3届座谈会召开。来自棉兰、司马委、大亚齐、巨港、泗水、坤甸、山口洋及雅加达法地玛堂、海星堂、阿凡索堂、圣之堂等地的68位代表,齐聚一堂,互相交流。经过两天分组研讨,一致认为有必要培养年轻一代教友学习华文的兴趣,使之能参与华语教会的各项活动,同时尽量培养年轻人对华语教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一直是当代教会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普遍教会和地方教会何者在理论上具有优先性,天主教和东正教两种传统对此有着极为不同的解答。前者认为普遍教会具有优先性,后者则把教会论基点置于地方教会之上。在当下这个多元主义价值观成为普遍共识的时代,对"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这个问题的解答直接地关涉到地方教会在处理本地教会事务上具有何等程度的自主性。要想对此做出合理的评判和解答,首先就需要我们厘清天主教和东正教在"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问题上的看法。本文将首先阐释天主教神学家约瑟夫·拉辛格以及他所领导的罗马教廷信理部的观点;其次将目光转向东正教传统,考察约翰·希肖拉斯对此问题的不同理解,并比较其与拉辛格之间的观点差异;最后评述天主教会处理此问题时在实践层面上的困境,以及缓解"普遍-地方教会之关系"难题的举措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继承前辈光荣传统,把爱国爱教工作做好郭金才神父尊敬的各位领导、神长、教友:四十年前,随着反帝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国天主教神长教友的组织———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了。从此,确立了中国天主教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自办教会的正确方向。为我们教会从此摆脱外国势力...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七年八月二日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诞生的日子。在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一九五七年六月中旬至八月初,中国天主教代表会议在首都北京举行。八月二日成立了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通过了关于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决议,从此,结束了殖民地状态的中国圣教会,揭开了中国天主教史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新篇章,使全国神长教友的爱国爱教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八月二日镌刻着天主赋予我国圣教会的恩宠,宣告了中国天主教的新生,这是一个永远不能忘却,也不该忘却的日子。须  相似文献   

13.
海外信息     
印尼:日惹教区父母为司铎和修道圣召祈祷 【天亚社·印尼日惹讯】印尼一些司铎、修生、修士、修女的父母鉴于国内圣召逐渐减少,决定举行每月聚集,为司铎和修道圣召祈祷。 儿子是耶稣圣心会士的伯多禄·加拉米姆·普巴(Petrus Garamim Purba)表示:“我们知悉司铎和教友的比例少,培育司铎的过程艰辛,又有些司铎还俗。” 为此,他一家和另外17个同属圣莫尼加祈祷小组的家庭每月聚会一次,为司铎和修道圣召祈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主教“神学研究组”于三月七日至九日在南京召开会议,这是中国天主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神学研讨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神学家们会聚石城共同探讨如何结合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既忠于天主的启示,又符合时代精神的中国神学观点和神学体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宗怀德主教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开幕式,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仟涂世华主教主持了会议。他介绍了神学研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26日,是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成立暨张家树主教自选自圣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在张家树主教及现任的金鲁贤主教的领导下,上海广大的神长教友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在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为上海的发展和振兴、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近十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上海天主教的成绩更是令世人所注目。 为了进一步发扬中国天主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上海天主教“两会”围绕市爱国会成立和自选自圣主教40周年之际,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由五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主教》2008,(4):49-50
一些印度神学家对于教会正偏离基督徒根本使命,忽视国内穷苦者的现象表示关注。 在最近召开的印度神学协会周年大会上,各方对此表达关注与遗憾。 教育工作者乔治(M·K.George)神父在会上发表论文,表示对基督徒教育机构“日渐注重城市而忽视穷乡”感到遗憾。这位南部喀拉拉邦一所耶稣会大学任教的教授表示,近年印度教会对需要大量投资及参与的专业及高等教育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主教代表团访问欧洲四国应比利时南怀仁文化协会邀请,以南京教区刘元仁主教为团长的中国天主教代表团一行四人,于1997年7月29日至8月17日,访问了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教会。代表团成员有内蒙巴盟教区郭正基主教、天津教区石洪臣主教、中国天主教神...  相似文献   

18.
1957年7月,中国天主教自己的爱国组织——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后更名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中国天主教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9.
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帮助教会做好工作舒孜汉我受江西省天主教“两会”主委、天主教江西教区吴仕珍主教的嘱托,代表江西省天主教“两会”向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4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领导、神长教友致以最好的祝愿和诚挚的问候!今天我们神长教友欢聚一堂,隆重庆...  相似文献   

20.
一、爱国会的成立和功绩 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步伐,中国天主教在天主圣神的引领下,广大爱国爱教的神长教友自发成立了自己的爱国组织——天主教爱国会。从此,中国教会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正确道路。中国天主教面貌一新,开始了本土化发展历程,赢得了天主教在中国牧灵福传事业的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