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烨  黄兴旺 《法音》2022,(8):39-44
<正>一、引言根据相关文献、史料、石窟题名的记载,有诸位禅僧在公元五世纪初期到访过河西走廊。例如《高僧传》记载到:“外国禅师昙无毗,来入其国,领徒立众,训以禅道。”[1]且炳灵寺169窟第6龛(420年前后)中,也有比丘道融与昙摩毗的造像与题名。[2]此外《高僧传》中,也记载了禅僧玄高在西秦(409-431)隐居在麦积山,  相似文献   

2.
刘泽亮  田希 《法音》2022,(2):8-11
<正>宋代杨杰为《宗镜录》所作的序言中说:永明延寿(904-975)“深达禅宗,禀奉律仪,广行利益”[1]。可见,戒法思想在延寿整个佛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学界对此鲜有专门的探讨。[2]延寿的戒法思想主要见于《受菩萨戒法并序》一卷[3],收入《卍续藏》,尾题《梵网菩萨戒仪》[4]。这是延寿以“摄心为戒”为基础,圆融戒定慧三学,重构、再释戒法思想的代表作。本文以此为文本,  相似文献   

3.
耿晶 《法音》2023,(2):69-75
<正>紫柏真可(1543-1603)一生很少专事著述,除《长松茹退》与书信之外,余者皆为门人记录,在其身后汇集为“全集”与“别集”入藏。[1]这种成书形式难免会有散佚。憨山德清曾说,紫柏大师接众多作随机之谈,“称性冲口,曾无刻意为文也,一唾便休,弟子辈笔而藏之者什一”[2]。限于当时条件,幸获“笔而藏之”的这一部分文字,也有相当比例未能收录。  相似文献   

4.
释净智 《法音》2022,(6):5-11
<正>《瑜伽师地论》将烦恼分为“见性”与“非见性”两类,见性烦恼与错谬的见解有关,共有五种,即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瑜伽师地论》并没有给出“一切恶见分为五类”的经教出处或整合逻辑,似乎这只是理所当然的佛教常识,但若对照其他部派的论典,如南传上座部的《法集论》《分别论》,法藏部等的《舍利弗阿毗昙论》[1],就会发现它们并没有“五见”的说法。将一切见分为五类,似乎只是说一切有部、瑜伽行派等部分宗派的主张,并非佛教界的共识。[2]  相似文献   

5.
海云阿梨是唐代中叶五台山大华严寺的一位弘传密法的高僧,但北宋时清凉山大华严寺坛长妙济大师重编的《广清凉传》却只字未提,就是明代五台山紫霞兰若的义学高僧镇澄所编的《清凉山志》和清代藏传佛教高僧三世章嘉国师编的《圣地清凉山志》也只记了一个故事,再是中国...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明代有四大高僧。他们分别是释袜宏、释真可、释德清和释智旭。以他们是“出尘体道,以极佛化”的“出类拔萃”者,故有此誉。其中,释袜宏、释真可、释德清三大高僧,又以“久栖胜地,道著清凉,或暂入兹山,感通大圣”,而又谓之明代五台山的著名高僧。所以,《清凉山志》卷三《莲池大师传》中说:  相似文献   

7.
明代五台山著名高僧镇澄法师在所撰《清凉山志》卷三“高僧懿行”中云:“传载高僧者,所以彰夫清凉宝山,实陶化圣贤之域。自佛法入中土,凡能出尘体道,以极佛化者,称高僧。……今之所载,凡有二焉。  相似文献   

8.
孔雁 《法音》2022,(8):18-21
<正>贾晋华将“偈颂”视为唐五代曹洞宗风的主要特色。有些偈颂为劝告出家修行、断绝俗情;有些则阐发禅理,强调体悟自心。[1]徐文明则把敲唱为用、有偏有正、有明有暗、绵密和崇尚回互总结为曹洞宗风。[2]这些都是从思想层面对唐五代曹洞宗进行的梳理。尽管洞山将云岩昙晟所传《宝镜三昧》《五位君臣偈》《五位君臣显诀》《三种渗漏》等传授给曹山的故事是到宋代才开始出现,并且曹洞门庭被总结为偏正五位、  相似文献   

9.
王诗越 《法音》2022,(9):27-33
<正>松江延庆寺位于松江府华亭县(治所在今上海松江)[1],是著名的天台宗寺院,名列“教院五山十刹”[2]之一。截止目前,学界关于该寺的研究并不深入,甚至存在不少讹误。这些讹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位置有误。如王仲尧将松江延庆寺所在地标为“明州鄞县”,现地名  相似文献   

10.
张雨 《法音》2022,(6):27-31
<正>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编号为Pelliot chinois 4745(P.4745号写本)的敦煌写本残卷,正面为官府文书(以下称P.4745写本),背面抄录的是禅宗文献《观心论》(以下称P.4745V《观心论》)。[1]学者通常将正面的P.4745写本认定为初唐法典(格式)的官写本,但究竟此写本为《格》为《式》,以及其年代(贞观或永徽),迄今尚无定论。[2]为综合判断P.4745写本的性质及年代,笔者始注意到其背面所抄文献《观心论》。  相似文献   

11.
王廷法 《法音》2023,(1):42-49
<正>庆忠铁壁慧机禅师(1603-1668)[1],生于万历癸卯(1603)十月二十二日,于康熙戊申(1668)九月二十一日示寂,聚云吹万广真禅师(1582-1639)之法嗣,大慧十五世孙,俗姓罗,字“铁壁”,号“庆忠”,“凡所住处,皆名庆忠,取针芥之投在重庆府忠州,不忘万师水源之义”[2],顺庆府营山(今四川南充)人,“生于名阀,世膺三组(祖)之荣;  相似文献   

12.
陈佳  林晨  陈转男 《法音》2022,(10):20-24
<正>一、龛像概况与年代目前学界所知川渝地区唐宋时期的“药师变”[1]实物资料多见于川东的资中、安岳、以及川北的巴中,川西的眉山、乐山夹江等地;并认为夹江境内可见的“药师变”仅千佛崖150号龛,时代为中晚唐时期。2022年5月,笔者对夹江牛仙寺摩崖造像进行调查时新发现1龛“药师变”,即牛仙寺第83号龛(以下简称牛83龛)。该龛与《药师经》[2]经文相对应,内容较为独特,是研究川渝地区唐宋药师变龛像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朱建路 《法音》2020,(3):5-11
宋金的分治,造成临济宗又一次分为南北两宗。学界对南宗的传承比较清楚,北宗的传承则多语焉不详。相关论著多讲南宗,对北宗只简略介绍海云印简及刘秉忠。[1]其实,元代北方临济宗不仅只有海云一系,而且海云弟子中也有不少高僧,值得深入研究。20世纪80年代,日本临济宗代表团赠予河北正定有关临济宗的文字资料中有《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此碑立于元代,李辉先生以此碑记载为主,考察了金代临济宗的法脉传承。[2]其实,此碑涉及元代临济宗北方的内容,对我们考察元代临济北宗的传承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羌姆”由藏文音译而来,是对藏传佛教寺院仪式表演的一种口语称呼,汉译为“蹦跳”“足蹈”。羌姆一词无明确的藏文释义,泛释“跳舞”。[1]有学者释羌姆为“消灭”。[2]由于长期约定俗成的沿用,羌姆已成为藏传佛教乐舞的专用名词。[3]将“足蹈”“消灭”等释义结合起来看,这种仪式表演显然具有一定的原始巫术色彩。羌姆表演中,舞者除佩戴骨骸鬼卒等首具外,还会穿着华丽鲜艳的大袖长袍,尤其是在表演主尊和护法神时,则会穿着羌姆袍,又叫跳神袍,藏语为“朴嘎”。  相似文献   

15.
李传君 《法音》2022,(4):72-76
<正>赵朴初(1907-2000)[1]与黄胄(1925-1997)[2]的交游主要集中在书画方面。赵氏有着多重身份——社会活动家、宗教领袖、诗人、书法家、佛教居士,因其在诗词及佛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以至于书名往往被掩。事实上,赵朴初在书坛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黄胄在内的很多书画家也都与其交往甚密。正如艺术家唐吟方所言:“当代诗词家中,赵朴初与画家关系最密切,他  相似文献   

16.
憨山(1546——1623)大师,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南京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人,是五台山的著名高僧,也是明代四高僧中尤为出色的僧人。《名山志》云:“五台龙门有山,秦始皇鞭石成桥渡海求神仙时,鞭此山不动,因呼曰憨山。”憨山,在五台山北台东北,是一座怪石嶙峋风景秀丽的山峰。嘉靖四十三年(1564)冬天,憨山大师在栖霞寺听无极大师讲《华严玄谈》,听到“海印森罗常住时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  相似文献   

17.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高僧立传,在中国史学界和佛学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以史学界而论,自北齐魏收《魏书》开正史立“释老传”之先河,在历代正史、方志中,僧侣传为不可或缺的内容。从佛学界来看,由僧人编修的高僧传也屡见不鲜,如梁释慧皎《梁高僧传》、唐释道宣《唐高僧传》、宋释赞宁《宋高僧传》、明释如惺《明高僧传》,合称《四朝高僧传》,此外,还有《补续高僧传》、《新续高僧传》等。这些由史家和僧侣完成的高僧传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史学和佛学研究的宝库。不过,要撰写一部成功的高僧传也殊非易事…  相似文献   

18.
正义净法师(635-713)是我国唐代高僧、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是我国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与东晋法显大师、唐玄奘大师并称为我国"三大求法高僧"。义净法师,俗姓张,字文明,齐州山茌县山庄人(今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1]。其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以下简称《求法高僧传》)与《南海寄归内法传》(以下简称《寄归传》),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经典之作。义净法师的籍贯,向有"范阳"与"齐州"两说。明嘉靖《山东通志·山川》记载:"碛金(湑)山在长清县城南三里,山有真相院。  相似文献   

19.
滑红彬 《法音》2023,(2):59-64
<正>自东晋慧远大师创建东林寺之后,庐山就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至宋代,庐山佛教更是繁盛。陈舜俞《庐山记》中记载:“山北,老子之宇二,佛之宇五十有五。……山南,老子之宇九,佛之宇九十有三。”[1]据此可知,北宋时期,庐山寺院计有148所。庐山佛教之繁盛,可见一斑。其中尤以十大禅刹最为突出。《舆地纪胜·南康军》载:“庐山十大禅刹而山南居其六,曰归宗、开先、万杉、栖贤、罗汉、慧日是也。”([2])在这些名刹之中,  相似文献   

20.
一、慧远大师的籍贯《高僧传》记载慧远大师的籍贯是“雁门楼烦人”,但是有关“雁门楼烦”在哪里却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在关于慧远大师的种种著作和文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陈述:“今山西宁武人”①、“今山西代县人”②、“今山西原平县东北人”③、“今山西原平县崞阳镇东人”④等说法。本人于2002年在东林寺纪念堂中慧远胞弟慧持简介中将其籍贯写成是“宁武人”。为此,笔者撰文《慧远大师籍贯考》刊于《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三期上,考证慧远大师的籍贯是今山西省原平县大芳乡茹岳村人,认为《魏书地形志》有关记载正是大师在世时籍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