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7,(8)
<正>本刊讯7月18日上午,日本黄檗宗管长近藤博道长老率日本京都黄檗宗万福寺友好访华团一行16人来访我会,演觉副会长、刘威秘书长、普正副秘书长等在北京广济寺山门前亲切迎接。访华团成员参观了广济寺建筑文物,并在大雄殿内礼佛诵经。随后,学诚会长在怀远堂会见了访华团成员。他指出,日本黄檗宗传承自中国禅宗的临济法脉,日本京都黄檗宗万福寺也因为隐元禅师而与福建黄檗山万福寺法乳同源。日本黄檗宗为传承佛教文化,夯实和推动中日佛教传统法  相似文献   

2.
禅宗为日本佛教一大支柱,禅文化为日本文化构成要素,一如中国之佛教和文化然。盖日本禅宗由中国传去,先临济,次曹洞,后黄檗,鼎足而三焉。隐元隆琦(1592—1673),明末临济宗高僧,曾主中国福建黄檗山万福寺十有七载,道风远播,遐迩归心。清顺治十一年(1654),受请东渡弘法,于日本京都开创黄檗山万福寺,殷勤办道,尽其形寿,使“黄檗蔚为日本佛教之一大宗”。隐元之后,万福寺之法席,经木庵、悲琳、独湛等历十三世,又第十五、十七世,均为中土高僧。“新”“古”黄檗,互注交流,一脉相承;“中”“日”文化,踵规继步,后先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黄檗宗高僧隐元隆琦在清顺治十一年(1654)东渡日本,在日本政治文化中心京都创建"黄檗山万福寺",开创日本佛教界的一大宗派——黄檗宗派,其影响遍及日本的禅学、文学、艺术、印刷、建筑乃至茶道和生活品味等各个方面,并成为17、18世纪当时日本文化的主流。1657年隐元禅师付即非源流及信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是研究隐元东渡初期活动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中日邦交二十周年,佛教界友好交往四十周年,隐元禅师诞辰四百周年,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宇治市教育委员会为后援的《黄檗派绘画、禅语书画展》于深秋在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圆满结束了。隐元禅师是明末福建黄檗山万福寺的高僧,清顺治十一年应邀赴东瀛宣道弘法,经他殷勤布道,终于在日本宇治创建黄檗山万福寺,并使黄檗宗蔚为日本的四大禅宗之一,以万福寺为本山的黄檗宗寺庙五百余座遍布日本各地。展览展出的一百  相似文献   

5.
林观潮 《法音》2002,(6):30-34
即非如一,俗姓林,福建省福清县人,明末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禅僧。他161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1671年示寂于日本长崎崇福寺。即非是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临济宗三十二代高僧隐元隆琦重要弟子之一。1657年,隐元东渡日本三年之后,即非应本师之召赴日。在日教化十五年中,即非中兴长崎的华侨寺院崇福寺,协助隐元开创日本黄檗宗,并于1665年开创了广寿山福聚寺。福聚寺的地址在今天的福冈县北九州市小仓北区。即非和他的法系后来被称为广寿派。根据日本黄檗山藏《宗鉴录派分》记载,截止至1867年,广寿派的僧侣超过796…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福建省福清县和日本的京都府字治市,有两座同名的寺庙——黄檗山万福寺。两者有历史的渊源。公元1654年,福清县万福寺住持、禅宗临济宗高僧隐元隆琦,应邀东渡日本。后来,掌权的德川第四代将军家纲在宇治拨了一块地给隐元建寺。隐元按中国式样建造了一座大寺,仍取名黄檗山万福寺,以示不忘本,从此在日本开创了黄檗一派。今年4月,我应邀赴日本访问。5月1日,在日本友人杉村英治先生的陪同下我来到宇治万福寺。时为傍晚,寺院一片寂静,宏伟的殿堂,参天的古树,在夕阳余辉下呈现出神秘肃穆的气氛。黄檗文化研究所次长、美术史专家大(木规)幹郎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研  相似文献   

7.
正明清之际,黄檗宗高僧隐元及弟子东渡,将中国新的学风思想、苍劲雄浑的书法风格介绍到日本,孕育了一枝中国书法史上的异卉——"黄檗书风",呈现出一念圆明、朴直率真的风貌,在日本书法史上大放光芒且影响至今。一隐元隆琦是明清之际的禅宗名僧,俗姓林,名隆琦,法号"隐元"。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在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依鉴源禅师剃度出家,精研佛教大乘经典《楞严经》和《涅槃经》,严持戒律,勤修禅定,造诣精微。经常云游参访,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闻名遐迩。明崇祯九年(1636),隐元禅师在鉴源、费隐之后继任黄檗山万福寺法座,成为临济宗第三十二世,前后住持十七年,开堂说法,僧众逾千,殿阁宏丽,堂宇周密。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7,(10)
<正>南明永历八年~([1])(1654),中土动乱不堪且异族称霸,怀揣着弘法理想与热切愿望的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隐元隆琦,在日本长崎兴福寺~([2])住持逸然性融~([3])等人第四次恳切的启请之下,做出了东渡日本的重大决定。同年五月十日~([4])黄檗山僧俗二众依依不舍,护送隐元一行南下泉州府同安县中左所(厦门),其中廿余人于六月二十一日起航,乘郑成功所辖船护送出海~([5])。七月五日到达日本长崎港。在其弟子独往性幽编纂的《黄檗隐元禅师年谱》~([6])中解读了隐元东渡的心理状态:亦厌观京华寥落,文物销沉云尔。其深心岂易为流俗人言哉。~([7])  相似文献   

9.
黄檗山万福寺是福建福清县著名的古刹,也是日本京都黄檗山万福寺的祖庭。寺为唐德宗五年(789)正幹禅师所创建。相传正幹为六祖慧能禅师的法嗣,得法后来此创结茅庵,初称般若堂,至今已有千二百年的历史。这是万福寺的起源。其后八年,正幹在其庵东大辟堂宇,改号建福禅寺。此山岩壑幽邃,且多奇峰,主要有香炉、吉祥、宝峰、钵盂、罗汉、天柱、文笔等诸峰,林泉幽美,秀绝闽中。正幹寂后数十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9,(6)
福建黄檗山万福寺,建于唐、兴于宋、兴衰不一。该寺作为我国禅宗著名的丛林,同时也是日本黄壁宗的祖庭,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万福寺两序僧众不忍祖庭荒废,乃制订规划,募集资金,发起重修。最近,福建省佛教界成立了“黄壁山万福寺修复委员会,特请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任名誉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妙湛法师为主任,福建佛协副会长传常法师、福建怫协秘书长萧体泯、黄壁山万福寺监院会济法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2,(6)
今年是隐元禅师诞辰400周年纪念。这位明末清初的一代高僧应邀东渡扶桑,开创日本黄檗宗,传播了华夏文化,是继唐鉴真和尚之后的又一个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日本佛教史纲》载称:“隐元禅师来日本还不到一年,他的道声已传遍东西,似乎有把日本禅海翻倒过来之势。”日本学者也一致公认:“自唐鉴真和尚招提寺之后,隐元禅师创建的日本黄檗山万福寺是人才荟萃、人才辈出之处。”当时日本后水尾天皇敕赐隐元“大光普照国师”称号,他圆寂后,历代日本天皇相继追谥他为“佛慈  相似文献   

12.
<正>宗派正统观念兴起于晚明禅林,临济宗密云圆悟一系通过编撰灯录、制作嗣法证明、建立传法丛林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一个具有“正统性”意义的传法系统,将原本零散的地方寺院联结为寺院网络。隐元隆琦受法于密云法嗣费隐通容,后东渡日本建立黄檗宗,并将宗派正统观念与传法丛林制度带到日本,对日本佛教黄檗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天宝十二年(753),鉴真和尚以六十六岁高龄东渡日本弘法,创立律宗。九百年后,清顺治十一年(1657),福建黄檗山万福寺高僧隐元禅师,又以六十三岁高龄东渡传禅,创立黄檗宗。这两件事,先后交光,泽流万世。隐元名隆琦,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生于福建省福清县。父名林德龙,母龚氏。兄弟三人,隐元行三,原名曾爵,号子房。六岁时,父亲客楚未归,一家人过着困苦的日子。九岁在乡里中峯社读书,第二年即停学,在家里帮助家兄从事农耕,以维生计。二十一岁,他把母亲为他准备婚配的银钱作路费,去寻找父亲。初到南京舅父家,再赴浙江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0,(1)
本刊讯1999年9月24日,以松本普成为名誉团长、山本智丈为团长的日本黄檗宗第九次友好访中国一行60人,来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礼祖,并参加费隐禅师纪念塔、纪念亭落成庆典。福清市统战部李洪元部长、市宗教局郑利忠局长暨四众弟子200余人参加了庆典。法会结束后,双方在万福寺法堂举行了茶话会。万福寺监院悲升法师致欢迎词,并就今后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等事宜与访中团一行进行了友好交谈。日本黄檗宗弟子自1992年起先后捐款440万元人民币,兴建了隐元禅师纪念堂、回向堂、禅堂、法堂(藏经阁)。此次捐建的费隐禅师纪…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2,(9)
6月24日,福建省佛教协会和日本黄檗宗第四次友好访中团,在福清黄檗山万福寺隆重举行纪念隐元禅师诞辰400年法会,中日两黄檗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上午9时半,奥田行朗长老率领日本黄檗宗访中团78人,专程到达黄檗祖庭。黄檗古寺彩旗招展,钟鼓齐鸣,燃放鞭炮,声震山谷。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妙湛老和尚和三位副会长、诸山长老和黄檗寺监院广济老法师率领四众弟子,以隆重仪式在山门热烈欢迎黄檗宗亲。到  相似文献   

16.
李湖江 《法音》2023,(12):66-71
<正>千呆性安(1636-1705)系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人,俗姓陈,号昙瑞,嗣法即非如一禅师,临济宗第34世。据山本悦心《黄檗东渡僧宝传》介绍:千呆性安于1652年17岁时投福州雪峰山崇圣禅寺,拜即非如一禅师座下落发出家;1657年跟随即非禅师东渡长崎,入圣寿山崇福寺担任当家之职、主持寺务,1658年接替即非和尚之位;1665年即非禅师付法于千呆性安。[1]千呆性安除担任长崎圣寿山崇福寺住持之外,  相似文献   

17.
<正>《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以下简称“《传心法要》”)因晚唐名相裴休于钟陵(江西进贤)、宛陵(安徽宣城)任上礼请黄檗希运安居龙兴、开元二寺,旦夕受法,退而记之而作。黄檗希运作为洪州禅思想的总结者,是最终形成临济一脉禅风思想的重要桥梁,其弟子临济义玄在“即心是佛、机锋棒喝”的引领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济禅法。《传法心要》作为希运思想的集大成载体,是中国禅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18.
慈仁 《法音》2000,(1):58-58
万福寺位于福建福清市渔溪镇联华村内的黄檗山主峰绎节岭之麓。黄檗山古时以盛产黄檗木而得名。山方圆30里,峰峦层叠,怪石林立,以五岭、七石、十五峰构成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唐贞元五年(789),莆田人正从六祖慧能处学禅得法后回闽,路经黄檗山,爱其山川灵秀,想起师父“遇苦即止”的赠语,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初名“般若堂”。贞元八年(79),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粗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大中二年(848),希运来此出家。他后至江西百丈山参拜怀海,得传心印后又…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有一处佛教丛林黄檗山万福寺。这座名山古刹,在明末清初,曾有一位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的石僧隐元。他对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在这里讲述的是中国临济宗第三十二世传人,日本黄檗宗创始人,隐元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艰难曲折经历。郑彩当场赋诗赠别:“汉国是非梦并休,横挑日月绕东洲。尺书投与蚊龙道,海莫惊涛驾比丘”。隐元挥笔回赠诗偈一道:“江头臂把泪沾衣,道义恩深忍难时。老叶苍黄飘格外,新英秀气发中枝。因缘会合能无累,言行相浮岂可移。暂离故山峰十二,碧天云净是归期”。船慢慢离开码头。隐元站立船头,举手向欢送人群告别,心中百感交集。故乡一草一木渐渐消失了。船行八天已入东海,海上天气骤变,巨大浪涛把隐元一行乘坐的“国姓爷”号船桅杆折断,船在海上团团转,船尾舱出现漏水,他们脱下衣服堵塞漏洞,与台风博斗三天三夜。隐元望着这群衣不敝体、衰弱不堪的弟子们,充满深深的怜意。自己在船头双手合十,祷告佛祖,保佑平安渡海。十二天以后海上风平浪静,众僧动手修复被台风摧坏的桅帆继续东去。第十三天进入日本海域,遇上两艘正在海上寻找他们的官船。当幕府官员登上“国姓爷”船时,日本人目瞪口呆,发现中国僧人大都奄奄一息,唯有隐元盘坐在舱内。此景此情,令幕府官员感动万分。立即送上食品和药品、抢救中国僧人,一面派人去长崎报告消息。日本安庆三年七月五日上午八点左右,人们才看清经常来长崎的郑成功的“国姓爷”船,船头站着中国僧人,顿时一片欢呼,“中国高僧隐元禅师来了!”下船后坐在轿子上,在幕府官员和僧人簇拥下,穿过参拜路旁的欢迎人群来到东明山兴福寺。隐元在兴福寺,受到逸然及寺僧盛情款待。这一消息很快传遍日本各地,众男女僧俗日夜参拜。1654年七月十八日,隐元第一次演法会,兴福寺内外跪满数千人僧众,聆听隐元讲《生命之流——业与轮回》,隐元讲三小时,他们跪听三小时,隐元广征博引(翻译)语言流利,说理透彻。众僧听了无不赞叹!隐元这次演法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在长崎引起轰动。在日本的华人,华僧更是自豪地四处宣扬。日本各大寺院纷纷来信邀请前往演法。从长崎出发,沿途经常被热烈欢迎的僧众,拥进各寺院讲经,本来用不了多久即可到京都,竟拖了数月才到。公元1659年,日本天皇决定,在东京醍醐山麓,赐地十万坪(330公顷)给隐元,建新寺长留隐元于日本,为一代宗风开山之千古盛事。确立黄檗宗的尊严,刺激日本佛教振兴。1663年五月二十五日,日本第一百零八代天皇皈依佛门,法名圆净道觉。隐元与后水尾天皇交往频繁。天皇馈赠御香、金子和镂金砚匣。1664年又赐舍利五粒,二尺高金塔一座,并赠诗一首,“北天曾自奉南山,古佛真身传世间。十万里程灵骨暖,三千季后异光斑。宋皇述赞感生相,源将倾心钦定颜。晨夕拳拳报膺久,柏风永仰五云间”。日本学界公认,自唐鉴真和尚的招提寺之后,隐元和尚创建的黄檗山万福寺是人材荟萃、人材辈出之处。日本宽文四年(1664)隐元把日本“新黄檗”法席让给了弟子木庵。自己退居松隐堂,时年72岁,专心著述,共有著述二十多部,大部分刊行於日本。日本宽文十三年(1673)二月二十九日,卧床不起,分别给日本后水尾天皇,家纲将军等,写了谢偈,感谢日本政府为他的弘法提供方便。他还为中国黄檗山弟子们写了一封信:“老衲多年东渡日本,将觉报缘终,望黄檗诸禅,力振门庭扬祖风……”日本宽文十三年四月夜八时正吉祥西归。时年81岁。整个宇治域陷入一片哀悼悲愁之中。善士们捐金在新黄檗内建修“开山隐元老和尚寿塔”,用来存放隐元骨灰。 1979年十二月二日黄檗宗友好访华团专程到隐元的故乡谒祖、拜塔,使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又恢复了。随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断发展,隐元越来越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怀念。1992年隐元诞生400周年之际,日本、新加坡、印尼等佛界,纷纷捐款重修黄檗山万福寺,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1,(9)
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的福建福清市黄檗山万福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唐贞元五年正干禅师开山后,至明神宗年间,列代名僧辈出,有圆悟、费隐和隐元等诸师,尤其是隐元禅师于清顺治年间(1637),东渡扶桑远播宗风,是日本黄檗宗的创始人,至今所属寺院有500多座。在国运昌隆之际,由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任名誉主席的修建委员会,于1989年成立。在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关怀重视下,修建工程顺利开展,至去年已完成劈山开坡5000多立方米,改向水道(朝西)长200多米。场地瞻瞩远大,环境尤为观止。今年春,印尼居士陈德发先生在当地党政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已建成的法堂、厢房、大寮和第一期工程后,对西禅寺谈禅法师捐资修建的法堂,能保留宋代旧观深为赞叹,对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