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5月7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广济寺举办了主题为“点亮心灯·共向未来”的2022年澜湄流域佛教交流视频会议。本次会议旨在发展与澜湄流域国家佛教界的法谊,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推动澜湄流域国家佛教界的广泛交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副会长帕松列龙庄勐长老、明海法师、常藏法师,秘书长刘威,副秘书长卢浔、祜巴罕听、宏度法师、普正法师、毕永祥。  相似文献   

2.
代耀 《法音》2023,(12):61-61
本刊讯2023年12月2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云南省佛教协会协办、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承办的2023澜湄流域佛教交流会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交流会以“点亮心灯·命运与共”为主题,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及斯里兰卡七国的佛教界代表和嘉宾代表等100余人,围绕“南传佛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澜湄流域佛教如何在教育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分享与交流巴利三藏经典翻译整理及数据化建设”三大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佛教在澜湄流域国家间的纽带作用,助力流域各国间的人文合作和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3月26日下午,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海南省佛教协会承办的"澜湄六国佛教领袖对话"在博鳌亚洲会议中心举办。本场分论坛以"法乳同源·和合共生——汇聚佛教智慧与愿力的黄金纽带"为主题,旨在坚固澜湄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积极维护澜湄流域稳定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分论坛邀请了缅甸国家僧伽大导师委员会委员班德塔长老,老挝副僧  相似文献   

4.
《法音》2021,(5)
正2021年佛诞节来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2021年5月18日在北京广济寺举办主题为"点亮心灯祈愿和平"的澜湄流域佛教交流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会议旨在共同探讨加强该区域各国佛教界抗疫合作,推动各国佛教界对民生公共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法音》2022,(5):1-1
在佛诞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佛教协会5月7日在北京举办“点亮心灯·共向未来”2022澜湄流域佛教交流会,来自中国、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及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佛教界代表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加会议,畅述法谊,坦诚交流,共同为深化区域佛教合作、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增进人民福祉及世界和平,分享经验,贡献智慧,取得实质成果。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7,(11)
<正>本刊讯11月3日,泰国政府外交部部长敦·帕玛威奈一行专程到北京灵光寺赠送泰国国王"御赐供养"僧衣。赠送仪式开始前,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会见了敦·帕玛威奈外长。蒋坚永副局长对敦·帕玛威奈外长一行此次来京表示欢迎,他指出,中泰两国人民友谊深厚,在佛教文化交流领域合作密切,北京灵光寺供奉的佛牙舍利曾经被迎奉到泰国供泰国人民瞻礼,见证了两国友好的来往互动。中国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发挥良好作用,中国佛教界也在云南连续举办密切与东南亚佛教界交流互鉴的"崇圣论坛",均取得了积极反响,泰国作为"澜湄"区域和东南亚佛教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希望能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1,(1)
中国佛教有五大菩萨受到普遍地崇敬。这五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表大智,体现了佛教重智慧的精神;普贤菩萨表大行,体现了佛教重实践的精神;观音菩萨表大悲,体现了佛教重慈悲的精神;地藏菩萨表大愿,体现了佛教重誓愿的精神;弥勒菩萨候补佛位,是未来佛,体现了众生皆可成佛的现实可能性。《佛教的五大菩萨》一文,是明旸大和尚所撰《佛法概要》中的一章,本刊将分五期转载,广大读者当可藉著文字般若的激发,深入了解五大菩萨各自的殊胜法门和度生因缘,策励上求下化的愿力,圆满无上菩提。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6)
<正>佛教是中国与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化桥梁,也是与世界各国佛教徒友好交流的精神纽带。因此,中国佛教走出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软实力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12日至13日,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与深圳弘法寺联合主办的"本焕长老与当代佛教学术研讨会"特别安排了"‘中国佛教走出去’战略"这一议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4,(10)
正各位法师、各位来宾: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落下帷幕。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在传灯法会中共沾法喜,在全体会议中共商大业,在慈善论坛中分享经验。通过交流和互动,各国佛教组织和佛弟子形成了重要共识,增进了佛缘法谊。本次大会探讨了佛教的慈善理念和当代价值,交流了开展佛教慈善活动的经验体会,体现了佛教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81,(2)
随着我国国际威望日益提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各国佛教友好人士来我国参观访问的逐年增多。1980年,我们的接待工作是1972年本会恢复工作以来最忙繁的一年。这一年,我会接待了参观访问的各国外宾、外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共达1,935人次。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各起:一、以应行久先生为顾问、乐渡法师为团长、金玉堂居士为副团长的美东佛教总会回国朝圣团一行10人,于4月上旬至5月中旬先后后朝拜了北京西山佛牙塔、峨眉山、九华山和普陀山等佛教圣地。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主席先生,各位代表和佛教兄弟姊妹们: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和全体中国佛教徒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各国的佛教兄弟姊妹们表达友好的宗教情谊和亲切的问候。中国佛教代表团此次前来参加斯里兰卡政府发起召开的有意义的佛教会议,不仅是为了体验全世界佛教徒同为一体的感情,同时也是为了和来自各国的卓越佛教领袖与学者们,共同探讨我们佛教徒为了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应该作些什么事。作为来自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8)
<正>(2017年8月7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教务教风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教风是佛教的风貌、风气、风尚,是佛教整体形象、气质、涵养的综合体现。佛教教风建设是保持佛教精神本色、维护佛教清净庄严形象的根本,是推动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也是充分发挥佛教积极作用的根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支持宗教教风建设,中国佛教协会历届领导班子也始终高度重视佛教教风建设。当前,我国佛教教风和四众弟子的综合素质整体上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有了较大改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增进与各国南传佛教友谊,对密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间的民心相通,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社会基础,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作为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佛教俱全的佛教大国,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建立和保持了密切联系,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新年寄语     
《法音》2017,(1)
<正>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值此新春到来之际,我谨通过《法音》杂志,向全国三大语系的佛教四众弟子,向港澳台佛教界同仁,向世界各国的佛教信众致以衷心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过去的一年,我们备受鼓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6,(6)
据悉,今年四月二日,在汉城举行了“设立世界佛教法王厅准备委员会事务所开院式”,由南朝鲜人担任“准备委员会委员长”。所谓“世界佛教法王厅”被称作是一个“具有类似罗马教皇厅职能的佛教组织”。中国佛教界对此事深表关注。我们认为筹设所谓”世界佛教法王厅”以凌驾于各国佛教组织和佛教徒之上,不符合佛教平等教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韩国代表团副团长朴瑞峰长老的补充发言今天本人能够站在如此神圣的讲台,深感荣幸。在这里暂且不谈有关佛教深奥的学术性理论和佛教思想的超越性等问题,我只想再重复一下诸位大学土和各国高僧们经常提及的一些问题。特别想要指出的是,我们正面临着各国的佛教发展历史背...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大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落下帷幕。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僧大德,在传灯法会中共沾法喜,在全体会议中共商大业,在慈善论坛中分享经验。通过交流和互动,各国佛教组织和佛弟子形成了重要共识,增进了佛缘法谊。本次大会探讨了佛教的慈善理念和当代价值,交流了开展佛教慈善活动的经验体会,体现了佛教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7,(8)
<正>云南是我国历史上就流传有南传、汉传与藏传三大佛教体系的唯一地区,也是三大语系佛教和谐共存的缩影。云南的汉传佛教均为大乘,传承自中原汉地。南传佛教曾被贬称为小乘,但其内部则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传承自邻国缅甸、泰国。大乘佛教从印度北传途经中亚一带来到我国云南汉族地区,南传经东南亚至我国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傣族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加强了傣区与印度、东南亚各国的交  相似文献   

19.
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佛教哲学的现代阐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其中,用当代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对佛教哲学的解读发挥了佛教文化启蒙的历史作用;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为“佛教是文化”的论断提供了学理支撑;而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作为佛教中国化研究的核心论述之一,迄今对学术界思考宗教中国化问题仍富有启发意义。方立天先生的佛学研究是当代东亚佛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构成东亚大乘佛教研究现代化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价值的关注体现出一位佛教学者的学术洞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17,(1):61-63
近年来,深圳弘法寺积极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佛教界开展高层次、高频率的交流。推动汉传、南传佛教融通合作。以佛教为桥梁,通过高层次的民间外交深化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