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坤 《法音》2001,(6):40-40
人民政协报讯(记者张坤)全国政协民宗委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佛教协会昨天联合在京举行《赵朴初纪念文集》出版座谈会,纪念赵朴初同志逝世一周年。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民进中央名誉主席雷洁琼等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主持。民进中央名誉主席雷洁琼、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金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一诚、赵朴初夫人陈邦织先后在座谈会上讲话,深情回顾了赵朴初同志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了赵朴初同志追求进步、…  相似文献   

2.
简讯一束     
《法音》2020,(5)
正由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西泠印社出版社组织策划重大出版工程,首次以2函18册线装本形式,于2020年5月作为《赵朴初全集》中的一部分《赵朴初墨宝精华》正式出版。(大兴)近日,《五叶堂序跋记集》由东方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3.
马劲 《法音》2022,(6):73-76
<正>近来因为直接从事佛教工作,我再次拜读了《赵朴初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受益匪浅,收获良多。赵朴初先生是我国著名佛教界人士,曾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的领导人,该《文集》收录了赵朴初先生从事佛教事业的重要报告、讲话、谈话、文章及著作等,反映了他的主要思想和重要成就,从中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他为中国佛教摆脱旧社会羁绊、自立求新、服务社会、奉献国家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感悟到他的信念信仰、责任担当、奋斗精神和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4.
林岫 《法音》2001,(6):19-28
读朴老的诗,犹如面对一泓清溪。就是那种在山岩林丛中,不择地势,随处而安,自由流淌的清溪。是它,点缀了自然,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朴老的作品,大都率真平和,质朴无华,潺湲的流响汇成音乐,清澈的溪水坦露心地,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读出心声,感受到它的真实和亲切。即使那些偶而因时因事所赋的慷慨激昂之作,也似沿着山壁奔驰而下的溪流,珠溅声飞,发出震撼人心的轰鸣,让人久久难以忘记。  朴老的诗,大致可分为传统诗词、散曲和新体诗三类。1961年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滴水集》和1978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片石集》(…  相似文献   

5.
赵朴初先生与世长辞了 ,终年九十三岁。5月31日我去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先生遗体 ,感而赋之。一国土沦亡日 ,先生奋起时。申江旧父老 ,凛凛见英姿。二诗词名《片石》 ,《三哭》九洲传。雅曲谁人作 ,元音一默延。三秀迹留名刹 ,禅心侠骨酬。素缁稽首送 ,载道足千秋。赵朴初先生千古(三首)@谢云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无神论》2014,(5):F0002-F0002
<正>《科学与无神论文集》,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5月出版。本文集的作者杜继文教授长期担任《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的主编。本书由作者自选42篇论文和随笔汇编成集。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邪教的揭露和对人体特异功能的批评,弘扬科学精神;对"文化传教"的审视和"宗教渗透"的关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以科学无神论与宗教信仰自由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宗教  相似文献   

7.
《丁光训文集》出版座谈会1998年11月25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到会并讲话。以下是朴老的讲话,于光记录整理。“思虑通神,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这是唐代人对王盛之的评价。我把这四句话送给丁主教。很久以前我就这样想。基督教界我的一位长者吴耀宗先生,和现在的丁主教都是我敬佩的,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丁光训文集》送到医院来是前天晚上,我来不及多看,只看了前言和他的三篇论文。我记得四年前政协李瑞环主席曾经邀请宗教界人士到海南岛休养,他提出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求是杂志社编审阎长贵主编的《颜氏经营哲学研究》,由红旗出版社于2003年4月出版了。该书是颜景策所著《颜氏经营哲学》的介绍和研究文集。颜景策是著名企业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不仅创造了惊人的经营业绩,他领导的  相似文献   

9.
《藤花集》是唐跃最新出版的一套学术文集,共计六卷:《议文卷》《说戏卷》《读画卷》《谈瓷卷》《识人卷》《诵诗卷》。这套书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书中新颕独到的理论见解、鞭辟入理的评戏论画,以及富含睿智的评人议事、隽永耐读的诗词创作,彰显出唐跃扎实的学术功底。这六本《藤花集》从侧面可以"窥见三十年来安徽文艺发展"的艰难足迹和可喜成就。不过,六本书中艺术水准也有参差之别。但瑕不掩瑜,《藤花集》确为安徽省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以一人视角较全面展示该省艺术成就的好书,也是一部有理论深度、有家国情怀的厚重著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界纪念座谈会于1995年8月14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会议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丁光训主持。会议开始时,全体起立,为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和死难者默哀3分钟。接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主席赵朴初代表宗教界宣读了《中国宗教界和平文告》。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为了加强佛教学术研究工作,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会长有关指示精神,拟于本年度奉请佛教界和学术界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举行一次"佛教与精神文明"的学术笔谈会,出版有关《论文集》.  相似文献   

12.
溶今铸古叹奇峰,意从容,笔如龙。慧心妙语,常在笑谈中。墨苑骚坛崇朴老,迎旭日,仰高松。读来遗卷月当空,豁心胸,若闻钟。壮行千里,山海忆云踪。弘愿重兴天下寺,辉北斗,贯长虹。江城子·《赵朴初韵文集》读后@秋绚  相似文献   

13.
《虞愚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5月16日,来自哲学界、佛学界、文学艺术界的专家学者、虞愚先生生前友好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近百人,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虞愚文集》编辑委员会联袂召开的《虞愚文集》出版座谈会。为了纪念虞愚先生,丰富我国现代文化宝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培育先生和虞愚之女虞琴女士等不辞辛劳,从虞愚先生遗作中精选一百余万字,按内容编成三卷,即因明名学逻辑卷(刘培育编),佛学哲学文化卷(邵波编),文论诗词卷(刘辶西元、虞琴编),汇成《虞愚文集》;幸赖甘肃人民出版社鼎…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2,(1)
为了加强佛教学术研究工作,发扬佛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名誉所长有关指示精神,于1992年度奉请佛教界、学术界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举办一次“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的学术笔谈会,出版有关《论文集》。这是本所自1987年成立以来,继“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后,举办的第二次学术笔谈会。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20,(5)
正神州五月,大疫甫胜。人心安定,百业复苏。匆匆又到5月21日——伯父赵朴初先生之祭日,世事如涛,心事如潮。抗疫期间,在日夜关注、关心、激励武汉抗疫前线的同时,为筹备纪念朴老逝世二十周年《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如期举行、《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精粹》纪念册如期出版,我和上海博物馆的同志们一起,学习朴老文集,对照朴老年谱,参阅纪念文章,撰序言,选展品,校释文……不舍昼夜。  相似文献   

16.
明远 《法音》2000,(10)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郑颂英居士于2000年8月26日下午 2时 40分安祥西逝,享年 84岁。 郑颂英居士青年时即皈依佛门,三四十年代曾追随赵朴初居士从事佛教慈善事业,曾以巨资捐助由关之创办、赵朴初主持的上海净业孤儿教养院,并被聘为该院院董。他深研佛理,经常为《觉有情》、《弘化月刊》等佛教期刊撰稿。他一生布衣蔬食,乐善好施,护持正法,数十年如一日;弘法护教,老而弥笃,深受海内外佛教信众的崇敬爱戴。 郑颂英老居士遗著《净意室文存》正在编辑整理中,可望于年内出版。郑颂英居士逝世@…  相似文献   

17.
一 《李达文集》第一卷就要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部文集是由李其驹、陶德麟等同志编辑的,将由人民出版社分为四卷,陆续出版。 出版《李达文集》是很有意义的。李达同志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他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的时间很长,留下的著作很多。李达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在  相似文献   

18.
<正> 赵朴初先生逝世转眼已是十年了。在他逝世至今十年中为拍摄赵朴初专题片,我采访了一些生前与他有关的人,对大量资料进行了回忆、思索;又为协助编辑《赵朴初年谱》仔细阅读了他的文章,整理他给我和其他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为纪念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诞辰100周年,宗教文化出版社近期推出了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倪强撰写的《赤子佛心赵朴初》一书。倪强历任中国佛学院教务长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伯父赵朴初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世事如涛,心事如潮。抗疫期间,我承继伯父无尽愿,为筹备举行《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和出版《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精粹》纪念册,同上海博物馆的同志们一起,学习朴老文集,对照朴老年谱,参阅纪念文章,撰序言、选展品、校释文……百余日中,伯父爱党爱国、弘法护教、利乐有情的精神时时注到心头,伯父作为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伟岸形象如在眼前。敬爱的伯父,我们深深地怀念着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