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文昕 《法音》2019,(6):20-23
正《神僧传》是明成祖朱棣等撰录的一部僧人传记,介绍了自东汉至元代中外二百零八位高僧的神通事迹。永乐十五年正月《神僧传》成。上尝闻释氏书,采往昔名僧功行之卓越者,辑为一编,名《神僧传》,至是亲制序。~([1])朱棣在"靖难之役"时曾得道衍和尚辅佐,得帝位后故对佛教给予大力的扶持,并有《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  相似文献   

2.
模、楷二树作为周公、孔子墓树,成为与周公、孔子形象密切相关的政治文化符号。以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草木谱》的记载为开端,模、楷二树并列且各具人格形象特征。模树以树叶的色正为特征,代表了顺应四时的理想王者品格;楷树以枝干的质直为特征,代表了直道而行的理想士人品格。之后,诸多文献中关于模、楷二树的记载出现了迥然不同的差异:模树形象并没有得到新的塑造,楷树形象则从多角度得以发掘,出现了丰富且奇异化的记载。在理解与周公、孔子相关联的政治文化的同时,模树与楷树形象的差异及变迁也应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3.
程霞 《孔子研究》2013,(5):117-123
模、楷二树作为周公、孔子墓树,成为与周公、孔子形象密切相关的政治文化符号。以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草木谱》的记载为开端,模、楷二树并列且各具人格形象特征。模树以树叶的色正为特征,代表了顺应四时的理想王者品格;楷树以枝干的质直为特征,代表了直道而行的理想士人品格。之后,诸多文献中关于模、楷二树的记载出现了迥然不同的差异:模树形象并没有得到新的塑造,楷树形象则从多角度得以发掘,出现了丰富且奇异化的记载。在理解与周公、孔子相关联的政治文化的同时,模树与楷树形象的差异及变迁也应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4.
《书集传》是南宋蔡沈受其师朱熹所托,对《尚书》的注解。在《尚书》学史上,《书集传》是宋学《尚书》的代表作,是继《尚书正义》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对后世影响深远。由于此书在元明清时被立为官学,所以《书集传》的版本极多,卷目也有较大的差异。本文一方面对宋、元、明、清的《书集传》主要刊本渊源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总结了各时代刊本特点,介绍了现存主要善本书目。此外,还对一些关于《书集传》的刊行观点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9,(10)
神慧,一个出家人的法名。这个名字,对沈阳人来说太熟悉了。近年来,她用瑜伽术治愈病人上千名,骨折的得以弥合,近视的不再近视,濒临绝望的某些癌症患者得到她的治疗,仍留在人间。……她的事迹在沈阳市大街小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愈传愈神,“神慧”这个名字也染上了神奇的色彩。《沈阳日报》、《沈阳晚报·周末版》、《辽宁日报》、《辽宁老年报》、《中国实业与中国文化》等报先后报道了她的医术和感人的事迹,称她为“气功师”、“医师”、“法师”等。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见过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慈祥、善良、正直的出家人,被她治过疑难病症的人说她是位良医,她的心如金子,她的行为象慈善家。今年66岁的神慧法师,是辽宁省气功协会科研组理事、沈阳市气功研究会顾问、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6月,陈晖校注的《经学系传谱》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即封面标出的“校勘本”,本文以下称校注本),该谱由明末清初穆斯林学者舍蕴善(1638—1703)初著,弟子赵灿增著,主要记录了明末至康熙四十二年间29名著名经师的个人事略,呈现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教育体系的传承与变迁。《经学系传谱》(以下称《系传谱》)成书后,未刊印流通,  相似文献   

7.
王宗传作为南宋以心解《易》的开启者之一,继承义理派传统,提出理乃所以为象者、数生于理、理寓于数、《易》乃假蓍龟之神发明人心之神等观念。体现了他重义理而不废象数的易学观。其易学观体现了当时儒者传承华夏文明正统的学术旨归。  相似文献   

8.
赵秋芬 《天风》2010,(10):33-33
燕京神学院七届一次董事会于2010年8月9日至12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来自华北、西北1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位董事聚集一堂,审议并通过了对《燕京神学院董事会章程》、《燕京神学院章程》的修改;选举产生了由董事长范承祖,副董事长蔡葵、靳云鹏、杜凤英等组成的新一届燕京神学院董事会;通过了驻院代表李永红、秘书长尹慧慈、燕京神学院顾问于新粒、  相似文献   

9.
《毛诗故训传》书名之义因简称而往往为人忽略,已有的对书名的解说也无法圆通。通过梳理先秦两汉文献与经学语境中的相关材料,对书名加以考释,可知故、训、传分别是汉代经学三种独立的讲经方式。故是指对诗篇本事、产生背景的讲解,往往以事、史说诗;训指训诂和考辨,是《毛诗》的主干部分;传是指经师借释经阐发自己的理念、观点,内容上以自己的话语、前人的解说、传说故事为主。故、训、传三种讲经方式合而为一,使《毛诗故训传》简明实用,更适于学习。这也是三家诗亡佚而《毛诗故训传》独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道教尊神     
道教信奉的主要神灵,有三清、四御、日月五星以及四方之神等。道教崇奉的神灵众多,天神、地祗、人鬼皆受奉祀。但尊奉的主要神灵,明代以前,屡有变化。东汉时,道教初起,奉老子为教主,以天、地、水三官为尊神。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根据天经,列真七灵位,以元始天尊为最高。自六朝至唐宋,三清遂显。唐王朝以老子姓李,尊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加以崇奉。宋王朝又以传玉帝之命,宣传君权神授,累上玉皇尊号;又崇奉真武帝君。明清以降,无大变化。其主要神灵有:  相似文献   

11.
《彖传》的道家思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彖传》是易传各篇中成书最早的一部作品,也是易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易经》本是占筮之书,《周易》的哲理化而成为一部哲学著作始于《彖传》,易经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本无必然联系.而《彖传》的作者为寻求其间的关联开始试图将六十四卦的内容予以逻辑化、体系比。这种逻辑化的企图和战国时代学术思潮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参见朱伯■:《易学哲学史》上册,第2章,北京大学出版社版)易经和易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如朱伯■教授所说:“传是对经的解释,但其解释.不是《易传》的作者凭空臆想的,而是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文…  相似文献   

12.
三皇经新考     
道教三洞经教传统,除了洞真(上清)、洞玄(灵宝),还有一洞,就是洞神(三皇经系)。代表洞神的《三皇经》是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可惜这一部重要典籍早己亡佚,故历来研究甚少。围绕着《三皇经》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对相关资料重新作了一番梳理,指出:《三皇文》传至葛洪有三条来路,一是帛和所得天文大字一卷本,二是葛玄一郑隐一葛洪这一传承的《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本,三是鲍靓所得、葛洪兼受的“与世不同”的本子。杨羲等人也传《三皇经》,陆修静、陶弘景皆得之于此,可能与鲍靓本有关。此外,根据诸书称引,对广义的三皇经即《洞神经》及其内容、三皇神系、三皇道士的修行方式等,也作了一些探讨。认为:著录的《洞神经》14卷是刘宋陆修静编《三洞经书目录》时的情况,可作为三皇系经书断代的标准。实则称“洞神三皇”之书较此为多,皆陆修静之后增殖繁衍。又认为,南北朝时代三皇道士既有经戒(戒有洞神八戒等),又有法策符图、斋醮科仪等,又有法服,称三皇为一经教派别,也未尝不可。文末将《三皇经》亡佚的时间推测为元初焚经之祸。  相似文献   

13.
神在先秦主要有鬼神、神化、心神三个义项,作为心神之义的神是《庄子》所论之神的重点和特色。本文全面考察《庄子》中出现的约112处神字,并以鬼神、神人、神奇、神明、精神、神者、形神、心神、神气等关键词为线索对《庄子》之"神"展开论述,认为抱神、守神、全神是《庄子》养神修道的核心。而道的虚无性是心神的根本,人只有守神以静、虚无玄漠、纯素精一,才能全神,才能与道相合而全生。  相似文献   

14.
《南诏图传》"西洱河图"是反映南诏大理国洱海神信仰的图像,图中主要描绘了蛇、鱼、螺三种动物。图中的双蛇与西南地区原有的蛇崇拜有关,至南诏大理国时期,蛇逐渐变为可以依靠本主和佛教信仰来克制的对象。图中的洱海神主神为鱼、螺二神,鱼神的白头、顶轮特征显示了其与白氐、白蛮的尚白传统和月亮崇拜的密切联系;螺神的白海螺外型则是受这一时期佛教密宗影响的结果。洱海神信仰在南诏大理国的持续兴盛与白蛮群体的影响力,以及洱海周边地区的重要地位等有关。杨干贞补续西洱河图的目的正在于利用洱海神信仰来凝聚白蛮大姓,增强政权核心统治区域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5.
"存神过化"一词在先秦文献中仅见于《孟子》和《荀子》,汉唐把孟荀"存神"之神多解为外在人格型的神明,而宋儒多解为抽象化了的神妙不测。汉唐时期,"存神"说成为道家修身的重要工夫,这种神多是心神义,宋元明清时期这种存神工夫论在道家养生修行理论中依然流行,这种"存神"说更多是来自《庄子》中丰富的养神、形神说,与《易传》、《孟子》、《荀子》似无直接关联。北宋张载《正蒙》继承发展了《易传》的神化理论,创造性地借题发挥了孟子的"存神过化"说,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又进一步彰显了丰富了张载的"存神过化"思想,把"存神"诠释为儒家的最高工夫和生命究竟之所在,这种"存神"工夫所存之神既是内在的又是外在的。  相似文献   

16.
过程神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正论(theodicy)一词源于希腊文(神)和(正义),意为“上帝为公义,尽管罪恶存在”。1710年莱布尼兹曾在这个涵义上应用这个词。按照经院传统用法,形上学(metanhysica)分为一般形上学与特殊形上学两部类。一般形上学又称本体论,研究的内容是:一、存在本身及其他超越种属和范畴的概念如统一、真、善;二、范畴,如实体、偶性、质量、数量、关系;三、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特殊形上学亦称应用形上学,包括宇宙论、灵魂论、神正论。如此看来,神正论属于宗教哲学的领域。现代神正论大抵在荣氏涵义上应用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6,(11X):25-25
(接《天风》第296期25页) 彼得和约翰上圣殿,在美门口医治了一个生来是瘸腿的人,彼得随着再次传道,信的男丁有五千人(徒3:1—26)。在彼得正在圣殿门口讲道之时,祭司和守殿官突然来了,就把两人收押起来,第二天,被带去公会,在官府、长老和大祭司前受审,两人却藉此机会传讲耶稣的救恩,他见这两个没有学问的小民,却有如此的口才和胆量,而且讲的都是一件明显的神迹,就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俩,并恐吓他们不可再讲,彼得和约翰却说:“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官长想不出法子刑罚他们,又再恐吓一番,把他们释放了(徒4:1—22)。  相似文献   

18.
早期中国易学的建构历程体现为从《易经》神性观念到"左氏易传"(《左传》《国语》易学)的伦理化转进,再到《周易》大传形而上学的初步完成。"绝地天通"观念开启了形而上学建构的可能性,但《易经》所反映的殷周之际的上帝、天命观念并未完成本体论的建构。经由"左氏易传"的伦理化转进之奠基需求,《周易》大传初步建立了形而上学本体论。《周易》大传确立了"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基本架构,通由乾坤并建的生生之德证立本体,由"一阴一阳"的运行机制敞开生生与变易的世界;自伦理学的形上学奠基问题言之,《周易》大传提出了具有心性论色彩的"继善成性"观念,自天道下贯而论"善",自主体超越而言"性",故善即性、性即善,这可以被把握为"本体即是主体"的实现历程。  相似文献   

19.
“宋学”、“理学”与“理学化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宋学”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其学术走向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从治学方法上将汉代以后的经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汉学”,一类是“宋学”。汉学偏重训诂考证,宋学偏重义理诠释。但是,“宋学”概念并不意味有宋一朝的学术。北宋庆历以前的80年间,经学的主要成就是邢?所主持修纂的《论语注疏》、《尔雅注疏》、《孝经注疏》等经书,这可以说是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贾公彦《仪礼注疏》、《周礼注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注疏》,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义疏体经注的延续。它是汉唐经学的绪余,是“唐学”,而不是“宋学”。“宋学”从什么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20.
《彖传》《大象传》释卦次序考廖名春一、引言《周易·彖传》与《大象传》解释上下经卦的次序问题,前人罕有论及,黄沛荣先生著《周易彖象传义理探微》一书 ̄①,首次全面而系统地进行了分析。黄先生说:《家传》释卦,除少数特例以外,其叙述之次序,皆自下卦而上卦;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