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正 《法音》2003,(11):42-43
本刊讯应台北市善导寺住持了中法师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以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杨同祥副局长为顾问的大陆佛教代表团一行10人,于10月2日至8日赴宝岛台湾作为期6天的访问。10月3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参加了玄奘大学建校7周年的纪念活动。当代表团抵达玄奘大学时,锣鼓喧天,龙狮腾跃,学校师生列队相迎。玄奘大学是了中法师创办的一所私立的社会大学,现有学生二千多人。学诚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玄奘大学建校7周年表示祝贺,并鼓励玄奘大学师生效法玄奘大师为追求真理、为法忘躯、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  相似文献   

2.
<正>北朝佛教造像艺术受朝代更迭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从犍陀罗风格到中原风格的过渡,完成了佛教造像中国化的进程,并奠定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基础。北朝是指从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420)到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中国北部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诸代。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快速发展。尽管时间跨度只有150多年,但是由于经历了几次朝代更迭,以及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同时期的雕像艺术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印度佛教瑜伽学之纲要———《显扬圣教论》结构试析释迦世尊于公元前六世纪创立佛教,佛灭五百年后大乘佛教开始兴起,七百年后龙树菩萨(约公元150—250)创立大乘中观学,九百年后无著菩萨(约公元四、五世纪)开创大乘瑜伽行派。从无著开始创立瑜伽学,到玄奘大...  相似文献   

4.
<正>北魏的佛教艺术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褒衣博带”式的秀骨清像、“以线造型”的壁画艺术,以及中国传统风格的佛教建筑,是古印度、西域艺术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生动展现了这一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北魏(386-534)是北朝的第一个王朝。北魏诸帝很多都信奉佛教,采取“崇佛”政策,以之作为“敷导民俗”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玄奘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要张忠义为纪念玄奘大师圆寂1330年,中国玄奘研究中心。长安佛教研究中心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于1994年4月16日至23日在河南省偃师市(玄奘故里)和陕西省西安市两地召开玄奘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近一百人,他们来自印...  相似文献   

6.
戴季陶乃民国政府中央大员,曾任考试院院长20年,对儒学、佛教、三民主义均有深入地理论建树。他将佛教信仰推至救国济世,对民国政治诸多方面影响深远,在处理中央政府与边疆民族地区的事务上,戴季陶一方面从国家一统与长远建设考虑,积极运用佛教势力和佛教法务来促进中央与蒙藏边疆的关系,谨慎诚敬地处理各项边政事宜;另一方面出于虔诚之...  相似文献   

7.
浅谈福建佛教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福建佛教的特点何绵山福建佛教自唐五代后,虽然发展不平衡,但从全省来看,至近代持久不衰。一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依附(东汉)、发展(魏晋南北朝)、鼎盛(隋唐)和衰微(宋代以降)四个阶段。但这种现象在福建没有出现,宋元以后,佛教在福建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佛教在中国二千年,出现了无数的领军人物,道安、慧远、罗什、玄奘、法显、义净、慧能、道一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影响后世者极大。迄至当代,虚云老和尚则是这些领军人物中最杰出的一位!  相似文献   

9.
<正>义净(635-713)是唐代佛教高僧,为唐齐州(山东济南长清)人,幼年出家,14岁剃度,随后不久就志在以法显、玄奘为榜样,希望能够西行求法,以便获得佛教信仰之真谛,因此而开始了他“遍询名匠,广探群籍,内外闲习,今古博通”(《宋高僧传》)这一极为不凡的人生经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及文化遗产。重温义净法师的人生经历和重大贡献,可以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文化哲学层面的思考和信仰明道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赵玲 《法音》2004,(5):38-42
南传上座部佛教是中国三大语系佛教之一。佛教自唐代传入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以来,经过宋元明清的发展,对傣族、基诺族、阿昌族、布朗族等的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佛教的伦理道德对信仰上座部佛教各民族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提升,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南传上座部佛教伦理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建设极为宝贵的资源,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它积极参与并维系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张开勤  王立 《法音》2008,(10):63-63
9月12日至17日,应国际佛教大学协会(以下简称:佛大协会)会长、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简称:朱佛大)校长达玛库萨伽博士邀请,以中国佛协副会长、云南佛协会长、云南佛学院院长刀述仁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院校处处长李革为顾问、中国佛协副秘书长陈文尧为秘书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12人,出席了在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举行的“国际佛教大学协会首届峰会暨佛教与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佛教新闻     
《法音》2001,(8)
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俄罗斯  本刊讯 应俄罗斯传统佛教僧伽会会长班智达堪布喇嘛的邀请,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丹迥活佛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帅峰司长为顾问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6人,于6月25日至7月6日赴俄罗斯联邦进行了为期12天的友好访问。  俄罗斯佛教历史仅有260余年,以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信仰为主,大约在公元十七世纪初,由我国西藏和蒙古两地传入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地区。原布里亚特蒙古部族信奉萨满教,佛教仅为蒙古部落贵族的信仰,后牧民开始效仿,并在民间传播,逐步形成规模。为了稳定边疆,安抚少数民族,沙俄政府于1…  相似文献   

13.
康南山 《法音》2022,(2):58-64
<正>中国南传佛教信仰以傣族信仰人数居多,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部分佤族和少量彝族也信仰南传佛教。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信仰为例,试图呈现南传佛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从而探讨从传入我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化进程。傣族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傣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岩曾写道:“傣族文化体系应当包括百越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三方面。”[1]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演变与百越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人间佛教的倡导者太虚大师,是近代佛学思想家、佛教教育的改革者,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人间佛教思想的形成及形成的意义何在,是十分值得探讨的。在佛教2547年的历史舞台上,早在印度原始佛教时期就以一种新思潮的形式出现,之后产生部派佛教,经过在教理上的完善,已为日后大乘佛教奠定了基础。经鸠摩罗什、玄奘、法显等译师传入东土。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创有东土特色佛教团体。教外别传的禅法广弘於东土,至慧能时溶入东土文化的佛法《坛经》的出现,进一步体现了大乘佛教的本质意义。“人间佛教”的思想更是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佛教史上,支遁(314-366)是一位既传承又创新的典范人物,对于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发挥了独特影响,其学术贡献与历史意义值得重视。支遁号道林,俗姓关,原籍中原河南。他生于西晋建兴二年(314),父母均为佛教徒。他幼年时期流寓江南,天资超拔,青年时期就多与名士往来,享有盛名。他25岁出家,长期在浙江绍兴一带弘法,长达40余年。支遁曾应晋哀帝之邀在京师讲道,  相似文献   

16.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法相唯识宗和慈恩宗,是建立于唐朝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创始人是著名的三藏法师玄奘及其弟子窥基。一、玄奘玄奘(600-664年),本姓陈,洛州缑氏(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兄弟四人,玄奘最幼。还在孩童时,就常跟随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的二哥长捷法师一起礼佛诵经。十三岁时,随二哥在洛阳净土寺出家。玄奘出家后,两三年时间,究通诸部,声望日隆,被时人视为沙门俊杰。武德三年(620年),  相似文献   

17.
一、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系按照佛教思想发展的过程来说,印度佛教可以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数、大乘佛教三个阶段。大乘佛教在印度有中观、瑜伽、密教之分;传到中国又先后形成天台、三论、唯识、华严、禅、密、净土、律八个宗派。我们要探讨“真如”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弄清大乘佛教各派的思想体系。因为各派的思想体系不同,对“真如”的看法也就不一致。玄奘的及门弟子窥基(632—692)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7,(8)
<正>云南是我国历史上就流传有南传、汉传与藏传三大佛教体系的唯一地区,也是三大语系佛教和谐共存的缩影。云南的汉传佛教均为大乘,传承自中原汉地。南传佛教曾被贬称为小乘,但其内部则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传承自邻国缅甸、泰国。大乘佛教从印度北传途经中亚一带来到我国云南汉族地区,南传经东南亚至我国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傣族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加强了傣区与印度、东南亚各国的交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邓子美(上)从世纪初的八国联军入侵到世纪末的香港、澳门联袂回归,中历连年战争和浩劫———20世纪的中国在内乱外患交互迭至的空前大动荡中终于走上了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的历史必由之路。中国佛教在内外煎迫...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2月4日,首都及河南的近30位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座谈会,讨论加强玄奘思想研究和修复玄奘故里等问题。玄奘是唐代高僧,我国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因明家和翻译家,世界文化名人。他不畏险阻,舍身求法,西天取经,声隆五印。他学成回国,先后译出《因明入正理论》和《因明正理门论》两部新因明经典著作,开创了中国汉传因明传统,对中国逻辑史和世界因明史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