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浩 《中国宗教》2020,(2):76-76
随着学术研究资料越来越多地被数字化,使得资料的搜集、整理等获得了全新的方式。新近出版的《太虚大师新出文献资料辑录·民国报刊编》一书可以看作是数字化带来的史料新发掘并且回归纸质媒体的一个重要成果。近年来的《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及《补编》的影印出版,使得佛教教内期刊的使用颇为便利。  相似文献   

2.
《法音》2020,(5)
正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重在考察太虚法师的居士佛教思想特征[2]。贲利《太虚大师佛学思想的世俗化探求》考察太虚大师佛学理论的"世俗化特征"。[3]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特色与贡献,但是他  相似文献   

3.
太虚大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佛教教育家,在民国佛教复兴运动中致力于佛教教育的改革,其佛教教育的教材观表达出一代大师的独到见解。本文从太虚大师佛教教育的教材观入手,详述他对改革佛教教育及新编佛教教材的思想,从一个侧面反观其教育主张和理念,这些对当今佛教的僧伽教育仍然有着借鉴意义。太虚大师编纂的佛教教材正知正见,充满了佛教对人生与社会的关怀,深受僧俗欢迎,且影响广泛深远。解读太虚大师佛教教育的教材观,有助于更深层次理解太虚大师的佛教思想和对佛教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去年夏天,金陵刻经处老主任徐平轩居士之子徐延陆示我其父于1931年编印的《石埭徐杨贤证居士遗徽集》一册。展阅之际,发现书中的序、记、传、赞等多为当代高僧大德和学者名流的手笔。其中有谛闲、太虚、印光的作品多篇。查检《谛闲大师语录》(台湾和裕出版社,1999年1版)、《太虚大师全书》(台湾《太虚大师全书》影印委员会,1980年11 月3版)、《印光法师文钞》及其《续编》、《三编》(台湾华藏佛教图书馆印赠,1997年 11月版),发现《遗徽集》中所载多为佚文。欣喜之余,亟抄录之。计有:谛闲大师佚文两篇(…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7,(9)
<正>前言杭州历来被称为"东南佛国"。随着历史的变迁,佛教在杭州流传已有一千余年,尤其是在近代杭州佛教史上,苦难而严峻的时势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大师和佛学者,如弘一、月霞、太虚、巨赞等大师以及章太炎、马一浮等佛学者,他们都与杭州及灵隐寺有着深厚的因缘,为改革和振兴佛教殚精竭虑,为杭州佛教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大师,虽出生于浙江桐乡,但与杭州缘分深厚,仅据太虚大师《自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佛教面临内外困境亟待革新,20世纪早期传教士对待佛教的态度也开始转变。在此背景下,佛教与基督教在民国初期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对话。其中,太虚大师既从佛教本位出发对基督教神学教义进行了批判,也在佛教革新过程中发挥大乘佛教善巧方便的智慧对基督教现代性组织、传教方式等进行了借鉴。近代的新教期刊《教务杂志》中对太虚大师的基督教神学观及其对基督教现代方式的借鉴也有所反映,同时对太虚大师的改革与现代佛教的兴起多有涉及。太虚大师吸收借鉴基督教现代化经验对中国佛教所进行的革新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进程,书写了人间佛教的序章。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9,(6)
正太虚大师(1890-1947)是当代中国佛教的著名僧人、佛教改革家、佛学家,对当代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巨大。大师一生著作等身,留有《太虚大师全书》约七百余万言,得文一千四百四十八篇,纂为四藏,凡二十编。但"因为编纂工作必须于预定时间内完成,不能更广事搜求,遗漏之处,在所难免;尤其是一般酬应方面的文字:书信、序跋、题赠等,多贮于私人的静室筴笥中,无法征集汇编,遗漏当必更多,这是  相似文献   

8.
民国之初太虚大师成立"维持佛教同盟会",这个佛教组织仅存一年余。但它的成立却很好地反映出太虚的佛教改革思想,即整顿宿弊,加强僧伽教育,提高修养,倡导佛教慈悲博爱精神,担起社会责任。它的消亡也是当时教界沉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太虚大师作为近代佛教旗帜性人物,于其时代开演"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之理论,进而力推中国佛教近世改革,这与其对《仁王经》的理解于义理上或有一贯性。此外,太虚大师对佛法护国思想的理解亦非仅仅停留理论层面,更于战火年代奋身践行。大师所言所行,实为近世佛教之模范。  相似文献   

10.
正太虚大师(1889-1947)是近代中国佛教最有影响的领袖和改革家之一,他继承融汇中国佛教传统,志在革除佛教在封建时代所附着的尘垢和弊端,力图引导其能契理、契机地适应新的时代,走向现实人生,化导社会、人心,被誉为"近代佛教的马丁·路德"。太虚大师还是继杨仁山居士之后,具有世界佛教视野的又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致力于佛教教育事业,组织创办了"世界佛学  相似文献   

11.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庞国婉 《法音》2000,(2):31-31
本刊讯1月19日,重庆佛教协会举办太虚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纪念会由原汉藏教理院学生惟贤、大果、竺霞法师发起;重庆周边的汉院学生赶来参加,重庆市委统战部徐登全副部长到会祝贺。太虚大师乃近代高僧,是提倡佛教革新的导师,毕生坚持整顿僧制,弘扬佛教文化真理,净化人生,创办僧教育,培养大量人材,弘扬人生佛教。革命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赞扬大师"平易近人,思想通泰"。海内外佛教徒均崇敬他,奉为一代佛教领袖。由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为当令广大佛教徒普遍认同,并得到实践和发扬。惟贤法师宣读了《太虚大师与人生…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7,(9)
<正>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各位嘉宾:今天,我们在弥勒菩萨应化圣地、太虚大师曾经住持弘法的道场——浙江奉化雪窦寺,隆重举行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太虚大师一生的愿行事业,深入研究太虚大师的思想宝藏,对丰富发展"人间佛教"思想,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佛教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佛教中国化新境界,构建世界新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谨向兜率内院中的太虚大师致以至诚礼敬,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7,(9)
<正>今年是太虚大师圆寂七十周年的纪念年,全国各地佛教界多有举办纪念大师的活动。大师是当代佛教理论家,一生著述等身,身后留有《太虚大师全书》约七百余万言,计一千四百四十八篇,纂为四藏,凡二十编。但"因为编纂工作必须于预定时间内完成,不能更广事搜求,遗漏之处,在所难免;尤其是一般酬应方面的文字:书信、序跋、题赠等,多贮于私人的静室筴笥中,无法征集汇编,遗漏当必更多,这是工作同人,所引为遗憾的  相似文献   

15.
演启 《法音》1989,(11)
太虚大师主张人乘佛教为佛教的基础。他认为,处此科学发达时期,依声闻行果是要被诟为消极遁世的,依天乘行果是要被谤为迷信神权的。因此,依人乘行果,完善人格,进一步修习大乘菩萨行果的觉路。太虚大师的佛教人生观,换句话说,就是人间佛教思想;就个人所学,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太虚大师是近代著名的佛教领袖,他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迄今依然深刻影响着海内外佛教界。太虚为了弘扬人间佛教,弘法足迹不仅遍及国内,也远及南洋各地。太虚当年两次到访南洋,不仅加强了中国佛教与南洋国家的交流,对南洋各地佛教的发展也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如吉太虚大师“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因此,建立健全的僧伽制度,举办完整的僧教育,培养能住持现代佛教的僧伽人才,是大师改革佛教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大师有关这方面的设想和实践活动作简单介绍。一、关于僧教育的构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佛教改革与佛教教育深受斯里兰卡影响。太虚大师继承了锡兰佛教徒达摩波罗积极参与世界佛教运动的思想,在向斯里兰卡借鉴、学习,探寻中国佛教改革和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将中国国情与大乘佛教相结合,提出了"人生佛教"思想,创造出具本土特色的理论和发展之路。对于太虚大师与斯里兰卡关系的探讨,不仅对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太虚大师生平简介太虚大师是中围现代佛教史上著名的佛教思想家、理论家,又是革新佛教的创造者,他的一生是在极其艰难的岁月里度过的,但他所做出的成绩却是巨大的。他积极倡导的“人生佛教”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当代佛教的发展方向。这一佛教思想,也就是后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3月31日,"太虚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办,闽南佛学院协办,来自海内外的二十余位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了学术论文。本次会议是新修《太虚大师全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展示。该项目由北京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