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对同事说,我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在三个方面的态度:一、如何对待工作;二、如何对待事业;三、如何对待他人。对待工作,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用心工作与不用心工作所产生的效果大不同——用心工  相似文献   

2.
本认为魏延谋反,不是因为他天生反相,而是孔明一生对他不信任和压制态度造成的。这是一种实验效应现象。中随后讨论了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以及体育领域中的几个典型的实验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西动物保护伦理比较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与动物的关系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集中表现。人对动物的态度问题是环境伦理的一个试金石。在我国关于环境伦理的讨论中 ,动物保护伦理似乎仍是一个盲点。这既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深化 ,也不利于我国的动物保护事业。本文分析和比较了中西动物保护伦理的异同 ,说明了动物保护伦理给我们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一、现行“情感”定义有重新探讨的必要现在国内外流行的情感定义,基本上有如下三种:第一,“所谓感情或情绪就是人对其所认识与处理一切的体验”。第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第三,“情感是人对于某一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所谓“体验”,就是对情感过程中机体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感知。它虽然对后继的  相似文献   

5.
在以理性为根基的权利话语体系之外,纳斯鲍姆对动物尊严与道德地位问题提出了"能力进路"的探讨。她认为动物具有力图兴旺地存在着的能力,因此也自有一种尊严,人类应以一种"体贴的家长主义"态度来对待动物能力与尊严。"能力进路"以能力为依据,以尊严为导向,旨在对罗尔斯《正义论》中未能深入分析的动物问题提出理论批判,并试图构建一种跨物种正义理论,为理解和把握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同时这一进路也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与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6.
个性,人格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人格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研究黑龙江大学哲学与行政管理系(哈尔滨150080)季国清庞薇本文的主题将围绕三种非健康人格的形成来揭示。一是自恋癖。“自恋倾向是人的一种态度,具有这种态度的人体验到的现实只是内心活动,主要是他们的贪婪与恐惧,对他们来说,...  相似文献   

7.
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万明钢  王鉴 《心理学报》1997,30(3):294-300
以藏、汉杂居地区的藏族成年人为对象,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研究双语人对母语、汉语以及不同交际情境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的态度。结果表明,双语人对母语的态度中情感因素起重要作用,有强烈的保持自己母语的愿望;双语人对汉语的态度更多地含有理性的或认知的成份,对学习汉语持积极的态度;双语人在家庭和本民族成员中主要使用母语,如果谈话者使用母语,而对方用汉语回答,或对方讲掺杂着汉语的混杂母语,大多数双语人对此都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动物福利问题问卷调查显示,因疏忽、无知导致伤害实验动物的情况仍然存在,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对动物福利问题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在对待实验动物福利问题的态度上,显示了对实验动物的关注、对生命的珍惜和关怀.为推动实验动物福利建设,促进我国生命科学健康发展,应加强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树立动物福利意识,推进实验动物福利立法进程及实验动物福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个体对社会规范的积极性认同态度与行动意向的关联程度,建立自我调控过程中社会文化性差异的假设模型。对日本大学生(305人)、中国大学生(384人)、中国大学生父(或母,329人)进行社会规范认同态度及行动意向问卷调查,利用AMOS软件进行了多组比较的结构方程模型的协方差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在血缘关系性社会规范方面,日本大学生、中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父母三群体积极性认同态度对行动意向影响无显著差异;2)在社会职责性社会规范方面,日本大学生、中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父母三组间的积极性认同态度与行动意向关联差异显著。日本大学生对于社会职责性社会规范进行更有效的自我调控;3)除两国间文化差异以外,中国大学生与其父母间对于(最初预想以外的第三因素)自我付出性社会规范的自我调控过程也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民工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社会对待民工的态度是影响民工行为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简述了一份相关态度量表的编制过程,该量表分为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个分量表,想要测量的是大学生对待民工的态度。在编制过程中对测验项目进行了区分度和通俗度分析;通过因素分析构造了三个分量表的公共因子;并对量表进行了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11.
人类信仰及其文化意义的阐释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深题,本文拟对国外这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述介。关于信仰的涵义 (一) 有些论者认为,信仰是一种终极的关切态度,是人对现有世界的内在超越,它表现为对超时空结构的无限和永恒的渴望。这方面有三种不同理解: 一种以存在主义为代表。他们认为人只有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在一个终极的、展  相似文献   

12.
忠恕之道的特质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忠恕之道是儒家的根本为人处世之道,亦即儒家根本的人道理念。忠恕之道分为“忠道”和“恕道”,前者是对己的要求,表现为一种极认真、极虔诚的态度;后者是对人的态度,表现为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宽容等品质。忠恕之道所内含的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3.
人是具有生命的灵性动物,但他比所有动物高贵得多,因为他有理智和意志;这是他独具的特性,是造物主在起初就这样为他安排的。然而,人对自己的生命和由来,总觉得稀奇,也想自我认识,自我研究;这种研究在学术界称之为人类学。人类学比较有权威的学说有两种:一是圣经创世纪前三章对人类的本质和起源的叙述;一是近代人类学。  相似文献   

14.
朱汉民 《现代哲学》2017,(2):115-121
先秦诸子的丰富思想是士人创造的,他们创造的不同思想与其所持的政治态度密切相关。如果将先秦诸子对王权的政治态度做一基本分类,大体有依附型、疏离型、合作型三种类型。其中,法家、道家、儒家影响最大,分别体现为依附王权、疏离王权、与王权合作三种政治态度类型。  相似文献   

15.
论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是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从海德格尔人学思想的产生和整个发展过程来看,他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批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二是他对“人不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本文将阐述和分析这种批判的具体内容,指出这种批判的合理性及问题所在,以便客观地确定这种批判的历史地位。一、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在海德格尔看来,把人规定为理性动物,是传统形而上学人学的核心思想。因此,对“人是理性动物”观点的批判,是他对传统形而上学人学进行批判的一个基本方…  相似文献   

16.
“欲”字之又是希求,“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唯识论》五)。希望获得快乐,努力追求快乐,这就是人的欲望。一股认为佛教否定人的欲望.否定人世间的快乐,这是失之于片面的,山是人们误解佛教为“悲观”、“消极’的一个原因。事实上,佛教既不否定快乐,也不否定人类追求快乐的欲望。避苦趋乐.是人的本能,也是人之常情。佛陀出世,宏法利生.正是为了让人离苦得乐。对于人类追求快乐的欲望,佛教是如实认知,善加引导。这就是佛教对欲望的基本态度。一、佛教对五欲入生的认识一般世问学问认为.人类乃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相似文献   

17.
三、程颢待人接物的态度 道学家认为,道学并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享受品。它不能使人增加知识,而只能予人一种“受用“(享受的意思)。这就是说,这种一般的理解不能增加人对特殊事物的知  相似文献   

18.
正人,是有灵魂——心灵与思想的动物。但凡常人,都有灵魂。这一点,并无天壤之别。可是,在怎样管控灵魂的问题上,不同个体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比如,有的人喜欢给灵魂做"加法",有的人乐意为灵魂做"减法"。捷克当代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在他的长篇小说《不朽》里,描写过两种灵魂。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这种人喜欢表现自我、突出自我,希望与世界产生  相似文献   

19.
儒释道这三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对于幽默有着各自独特的看法.儒家文化对幽默持模棱两可态度,一方面贬低幽默,认为幽默使人随意而不重视人伦,另一方面又认为幽默能够使人变得仁爱.佛家文化对幽默持积极态度,认为幽默是一种智慧的参悟.而道家是一个非常强调幽默的哲学流派,无论是其核心思想还是表达方式都无不体现着幽默的光芒.从学术角度梳理这三种文化对幽默的态度,可以促进幽默,使得幽默在当今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3×2×2(年龄×教师态度×言语指导方式)三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考察了教师态度和言语指导对3~6岁幼儿坚持性的影响。其中幼儿年龄、教师态度及言语指导方式为实验的自变量,幼儿坚持完成任务的时间为实验因变量,设计4种实验情境,并随机选择沈阳市两所幼儿园,分层选取小、中、大班的幼儿作为实验研究的被试,年龄分布在3~6岁之间,每种情境下每个年龄段的有效被试各为30人,男女各半,共360人。研究结果表明:(1)3~6岁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且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转折期;(2)不同的教师态度对幼儿的坚持性影响显著;(3)不同的言语指导方式对幼儿坚持性影响显著;(4)教师积极态度下,多次言语指导对幼儿的坚持性会产生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