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丧葬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凝重厚实的意蕴,如何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既能体现神学内涵又能适应处境地演绎基督徒的丧礼是教会的一大挑战。本文试从基督教《圣经》对生命的态度和基督教的丧礼出发,从中发掘基督教丧葬神学的意义,以期引发思考,从中得着帮助。  相似文献   

2.
当代民间礼仪传承与实践同时关联着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构建,在民间社会中道士作为重要的仪式专家非常值得关注。本文以湖南湘乡丧礼中民间道教的礼仪传承与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礼仪传统、仪式陈设、仪式过程的描述,阐发民间道教的礼仪传统、当代实践与变迁,并将其放置于当代湘乡完整的丧礼实践中去讨论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是人这个有限存在者不得不面对的根本性问题。儒耶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备具特色的表达,在儒家可谓现世不朽的追求,即通过功德言的历史性影响进入历史记忆,借助血脉相传构成子孙万代的生命延续,和宇宙万物一体实现天人合一的无限境界。这一不朽观具有道德人文性、自然人伦性、审美存在性,其根本特质在于非个体性和历史此在性,包含着儒家思想的卓越和限度。在基督教可称作天国永生的盼望,它既是立足于个体的,也是超越现世的,但要通过信仰的途径,在儒家经验理性之外提供了一条可资参考的支援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在笔者看来,崇拜礼仪的中国化问题,不是要设置怎样一套程序,而是要怎样在生活中以"礼"彰道。"圣道"和"圣礼"是基督教会的两大特征,奥古斯丁称"圣礼"为"可见的道",说明圣礼在教会崇拜中的重要性。中国基督教传承了马丁·路德的改革精神,走上了自治、自养、自传的兴教之路,并实现了联合礼拜。中国教会的崇拜礼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无论礼仪繁简,都有意义在其中,都传递着相应的信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围绕着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所开展的社会服务事工,来探讨它的神学意义,从而引起对社会服务事工的再思考。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社会服务事工在其百年历程中,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今都有所贡献,为基督耶稣做了美好的见证。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社会服务事工具有"四性":即教会性、服务性、专业性、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于教会神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通过解读"圣事是一种标记"和"圣事要借助于可感事物和话语",将圣事源自于天主的"奥秘性"与开放给人的"标记性"结合起来,强调了圣事指向人、适合于人并最终圣化人的属性。以这一圣事学说为基础,天主教的圣事神学指导天主教信众构建起了以圣事为中心的宗教信仰生活,发展出了丰富的圣事礼仪文化,从而显示了托马斯·阿奎那这一圣事神学深刻的人学意蕴。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1,(8):2-2
<正>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英文网站开通本刊讯(中国基督教网站):中国基督教两会将于2011年9月至11月,在美国再次举办主题为"尔道即真理"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为了让海外弟兄姊妹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教会、了解圣经事工展,中国基督教两会设立了专门网站:www.bibleinchina.org  相似文献   

8.
邓灵勇 《天风》2016,(6):20-21
殡葬礼仪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各个民族的风俗虽有不同,但丧礼都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一种表达方式。活着的人为逝者办个葬礼,举行悼念仪式,以表哀思,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9.
《天风》2009,(12):10-10
<正>编者按:有人也许认为,崇拜既然需用"心灵诚实",何必要谈"礼仪"。但事实上,"诚于衷,形于外"的崇拜礼仪为神所喜悦。早在旧约时代,神就晓谕摩西和以色列列祖,将必要的礼仪置于崇拜之中,让参与敬拜的人有全身心的投入。新约时代,特别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崇拜礼仪大大简化,但这不等于说,从此就可以不用任何礼仪。在崇拜中,有效的礼仪依然包含深刻的属灵内涵,是崇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期我们约请几位比较重视崇拜礼仪的同工,分别从崇拜的内涵、功用,崇拜的历史、诗歌运用等方面作分享。盼望这样的探讨能引起教会同工们的重视,从而帮助我们领略崇拜的真义,更好地带领信徒敬拜这位渴望在崇拜中与我们相遇的上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引发"礼仪之争"的原因和"礼仪之争"的重要焦点,从神学、伦理学方面剖析了礼仪之争的实质。礼仪之争的历史提醒教牧人员,在不失基督教纯正信仰、教义的前提下,应走本土化的宣教路线。  相似文献   

11.
房赢 《天风》2007,(2):40-41
《天风》在新的一年开设的社会服务一栏,将在每一期刊登出在我国不同地区与基督教有关的社会服务事工。其目的是让我们基督徒进一步了解中国基督教的社会服务事工,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基督教爱国爱教的事工。甚愿我们各地的教会和基督徒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都能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的事工之中,真正做到如圣经所说:“……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林前10:33)  相似文献   

12.
周永慈 《天风》2022,(5):17-21
崇拜礼仪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礼仪不是在文化的真空中进行,而是在敬拜群体活生生的文化表达中得以实现.这就促使我们去发掘文化中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基督教的崇拜中.中国传统节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且塑造着我们的民族身份.因此论到基督教崇拜礼仪中国化,其中一个必然要面对和探讨的课题就是如何将中国的传统节日融入礼仪年.相较于其他传统节日而言(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们若想将清明节纳入基督教礼仪年,要处理的问题较多,特别是有关祭祖的问题——它是最有争议性的课题之一.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带领读者一同去寻找解决和实践之道.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是对清明节的简介,以及梳理近现代有关祭祖问题的讨论;接着是神学的探索,我们将使用亚洲礼仪神学家安鹏浩(Anscar J.Chupungco)提出的"创造性同化"(Creative Assimilation)的方法,应用圣经预表论来重新诠释和净化"祭祖"的意义,以及有关"死后的问题";最后,我们才进入礼仪实践的部分——调和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刘开 《天风》2023,(2):58-59
<正>人生在世,难免会经历挚爱之人离世。丧亲所带来的哀伤是最严重的心理伤痛之一,常常给人的生理、心理和灵性带来强烈冲击。那么,面对丧亲哀伤,基督徒应该有怎样的认识,又当如何应对丧亲哀伤呢?一、认识哀伤首先,我们需要对哀伤有基本的认识。哀伤是由于生命中的亲密关系消失或改变而产生的情绪反应。这些亲密关系可以是亲人、婚姻关系、宠物等。例如,当亲人去世时,人们通常都会经历强烈的哀伤。在哀伤时,个体常常伴随哭泣、绝望、愤怒和沮丧等感受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姜丽慧 《天风》2011,(3):24-25
"绝望中有盼望,冷漠中有关怀,困境中有出路。无论风雨患难,无论喜乐平安,都要感谢神,我心依然……"2011年1月15日晚,一曲曲优雅诚挚、感人至深的圣歌萦绕在鼓浪屿的夜空,这是从古老的基督教三一堂传出来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15.
长寿 《天风》2004,(5):38-39
基督教的葬礼,编织的是生与死之间的彩带,它的奇妙连接令所有人都当深思的。从死里而复生的主,更是荣耀的王,他要进来!他要进到每一个生活着的人心中!本文想以基督教经典圣经对生死的观念为底蕴,结合所睹中国式葬礼的内容和形式作一心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4,(10)
香港基督教界对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给予积极评价 从8月6日至10日在港展出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市民及基督教界赢得了良好的反响。多名香港基督教界人士表示,圣经事工展不仅是内地与香港教会的盛事,也进一步加强了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香港圣公会大主教邝广杰说,圣经事工展使内地教会与香港教会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在展览筹备时,两地同工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增进了了解。展览更让香港市民及海外人士了解到内地圣经事工的发展--海外有些人认为内地圣经很少,受到很多限制,有的甚至怀疑内地圣经不是全本。事实上近十年来,内地每年的圣经印刷量高达250万本之多。此次展览不仅消除了上述疑问,也表明中央政府和内地教会对圣经事工的重视和支持。他表示,圣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基督教人才培养事工,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17年7月14日在沪举行中国基督教人才培养座谈会,本会负责同工与神学院校代表参与研讨。与会同工结合中国教会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院校建设、神学教育、保障激励等方面建言献策。经过本刊编辑部整理,现刊登与会同工的部分发言,盼望启发更多同工同道关注与代祷中国基督教的人才培养,为中国教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活力,真正使基督教会融入中国社会与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建造、为主做出美好见证。  相似文献   

18.
丧礼"禁乐"是周代主导性的制度规范和文化现象,不同于其他典礼中大多礼乐不离的情况。从礼乐相济的角度探讨儒家哲学已蔚为大观,而对丧礼中"有礼无乐"的哲学探讨则付诸阙如。丧礼"禁乐"彰显了儒家既生死有别,又生死一如的"既仁且智"的生死观。同时,它还显明了性情论视域下"乐者乐也"以及从形上层面为其确立根据的"乐从和"的观念。而天地阴阳的宇宙论视域下礼乐在相互对待中的性质差异,则进一步说明了这一文化现象的本质。把握丧礼"禁乐"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哲学内涵,对进一步理解儒家生死观和礼乐的差异关系,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1)
正2019年11月18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徐晓鸿牧师接待来自美国的基督教访问团一行7人。该访问团由美国圣经研习团契、达拉斯神学院、福音事工机构"生命之光"的代表组成。徐晓鸿牧师介绍了中国基督教两会近期的重点工作,如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思想建设、教会规章制度建设、社会服务工作等。双方还就新媒体事工、书刊出版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20.
毛丽娅 《宗教学研究》2004,4(3):174-179
基督教之所以能迅速地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走向世界,绝非偶然.这既有客观的历史原因,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宗教和民族宗教的内在宗教素质.罗马帝国的"世界性"范围,罗马帝国统治集团的大力扶持利用,基督教对犹太教的超越,基督教教义思想具有的"普世性",基督教着重个人体验的信仰途径以及简便易行的宗教礼仪,基督教组织的发展变化等多种因素使基督教很快走向世界.在基督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的过程中,保罗等人起了重要作用,他对早期基督教教义的改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