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法音》1989,(8)
在中国当代佛教史上,明真法师是一个行解相应僧俗共仰的佛教大德。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在湖北、湖南、北京三地,他生前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等职,其名声影响及于国内外。在湖南被誉为民国以来湖南四大高僧之一,与道阶、空也、灵涛三人齐名。明真,俗名赵哲,湖北省荆门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夏历10月11日,少年时在私塾念书,教舍是一个破烂不堪的庙宇,土墙被风雨所袭,地下潮湿重,他在那里害了病,治不愈,损伤足部,因而致  相似文献   

2.
能观法师,四川黔江人。俗姓程,名曰祺,字芝轩。少孤自励,清季入邑庠,复留学日本宏文师范,慨清政不纲,归谋改革,从事教育。继以社会凋敝,失业者众,倡办职业学校,为创课程,上诸教育部。其后东南各省,始有办职业学校者,其章程多以师所拟为则。辛亥革命,熊克武督四川,举师代教育厅长。师勤于事,朝夕步行赴宫署,雨则挟盖蹑屩,属吏化之,皆廉洁,事无滞积。既睹政多由贿成,力争,弗能用,乃叹曰:“革命固如此乎?”谢病归。创办一中学校于成都,以为模范,躬自为教,而主于学生自治。每有建设改革,皆为标语,以示  相似文献   

3.
距离四川成都双流机场6公里的牧马山下有一座据说是梁武帝时期修建的庙宇。这座庙宇看似不起眼,不够金碧辉煌,也没有大寺的气势磅礴,但却味道独特,清代的建筑油漆尚未退尽,里面的壁画隐约可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庙里的人非常朴实,像寺里管事的仁慈法师待人热情,办事利索,在当地颇得人缘。现在成都地区有像昭觉寺、宝光寺、文殊院等大寺,终日香火缭绕,法事不断,信众如织。应天寺不在成都市区,香火肯定不如这几个寺院,但是我发现很多人都专门开车来到这里,他们并不是来梵香拜佛的,到此是为了拜谒佛智法师。佛智法师,号法空,亦名宗智…  相似文献   

4.
俗语佛源     
宿世因缘佛教指前世的生死为前生,即宿世;把宿世中的种种因缘称为宿缘.因而,将前世的因缘,统称宿世因缘.《法华经·授记品》:"宿世因缘,吾今当说."同经《化城喻品》还对二乘人说宿世因缘,诱其证  相似文献   

5.
书道佛源     
僧家多喜书道,而书家中也颇多僧人。唐有怀素、宋有佛印、元有雪庵、明有八大山人、到了民国初年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佛印、雪庵、八大不是以书名,但他们的书法造诣非同一般,我在南京博物馆曾亲见八大山人的一幅作品,字迹苍劲有力如古蔓缠藤。至于弘一法师、怀素法师的书法造诣已是登峰造极、领一代之风骚。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千万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时节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庭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首李白的草书歌行鲜活地写出了怀素…  相似文献   

6.
俗语佛源     
《法音》1990,(12)
遥逍自在佛家语,意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五灯会元》卷十八《性空妙普庵主》载妙普自祭文有"四十二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之语,此语后被广泛应用.《元曲选·张生煮海》:"海东一片晕红霞,三岛齐开烂漫花.秀出紫芝延寿算,逍  相似文献   

7.
俗语佛源     
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自东汉末年至东晋以前,佛经翻译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当时的佛经大部分是直译,文词晦涩难懂,大大限制了它的流通范围。由魏晋南北朝以来,学术思想的风气一反两汉质朴,普遍趋于形而上的追求,佛教学术,在此时日益发达。自初唐以后,禅宗大兴  相似文献   

8.
当代名僧巨赞法师传略——仅以此文纪念巨赞法师逝世十三周年朱哲巨赞法师是当代名僧。青年时代秘密参加党的地下活动,遭国民党通缉。出家后入支那内学院深造,后任教于重庆汉藏教理院、厦门闽南佛学院。抗战期间在湖南成立南岳佛道救难协会,于桂林创办《狮子吼》月刊,...  相似文献   

9.
<正>义净法师是著名的医僧,他翻译的众多佛经,如《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佛说疗痔病经》《金光明最胜王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等,以及著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述了很多佛教医学的内容,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医学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赵宇 《佛教文化》2023,(1):26-35
漫漫修行路佛慧法师,生于1987年,是一个典型的80后,但一米八二的大高个,却让人不敢相信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江苏人。他在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而人生的转折点也恰在此时出现。“当时学校办了一个宗教班,有一次我看到很多出家人在校园里走动,于是内心产生了一个疑问:他们为什么要出家?”  相似文献   

11.
12.
明斌 《法音》2009,(12):35-37
我与佛源师父的缘份.用自己的话说是前世因缘今生见.今生的缘份定来生。2007年春节.我随中国佛学院的耀发法师和郑舒元居士一行去广东云门寺拜见佛源老和尚.2008年4月我决定到云门寺短期出家.到了常住以后老和尚非常高兴.在病中亲自为我剃度.我今生至死也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他老人家问我:  相似文献   

13.
树大召民亦作“树高招风”。类似词语古已有之,如三国时魏人李康在《运命论》中说:“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最早见于掸宗重要典籍《五灯会元》第十九卷“太平禅师法嗣·何山守狗禅师”:“同与游山偶到一水潭,悟推师入水,遽问日:‘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回:‘潭深鱼聚’。悟日:‘见后如何’?师日:‘树高招风’。”作为掸宗公案,自然可以启发思推,供人研究,并成为后代依凭之法式;但因机峰峭峻,见解玄微,令常人难解,而“树大招风”以俗语留传至今。从字面上看是说:树木高大了,容易受到风的打击,以此比喻人的名声地位…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7,(11)
<正>本刊讯11月3日,九华山祇园禅寺举行道源法师荣膺方丈升座庆典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道慈法师、演觉法师、宗性法师等诸山长老与海内外四众弟子、社会贤达近千人共襄盛会。当日一大早,道源法师在祇园寺两序大众的迎请下法驾至山门,振锡说偈并以锡杖开正山门,在佛像前拈香说法、展礼三拜。随后,在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等众殿拈香说偈。慧庆法师于大殿为道源法师送位,妙安老和尚于法堂为道源  相似文献   

15.
湛如 《佛教文化》2007,(1):98-99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由儒、道、佛文化共同构成的“大传统”及千流百派的“小传统”汇聚而成的中国文化海洋里,简直如空气一般须臾不可分离。近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一书,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7,(4)
<正>本刊讯3月28日至31日,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主任普正法师一行,应"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主席潘·瓦纳密提阁下的邀请,出席了在曼谷举行的第89次世佛联执委会。会议期间,我代表团还在博旺尼威寺参加了已故僧王的吊唁仪式,在曼谷大王宫参加了泰国已故国王普密蓬陛下的吊唁仪式,并拜会了泰国新任僧王颂德帕摩诃穆尼翁长老。  相似文献   

17.
18.
健钊法师,1946年生于澳门,1956年于澳门出家,1963年赴香港宝莲禅寺依筏可和尚受戒,1965年起住锡香港近30年。1994年,法师重返澳门任净土宗菩提禅院住持,积极致力于弘法事业。澳门佛教的历史与中国佛教特别是岭南佛教的历史有着千丝  相似文献   

19.
一诚  学诚 《佛教文化》2009,(1):122-122
惊悉圣严法师示寂,不胜叹惋!法鼓山僧俗痛失一位具德恩师,台湾民众痛失一位心灵向导,中国佛教痛失一位高僧大德,世界人类痛失一位文化巨匠!  相似文献   

20.
觉光法师,俗姓谷,名成海,1919年生于辽宁海城。1928年,随高旻寺青一和尚到上海,在海会寺剃度,法名安童。1930年秋,于浙江天童寺依圆瑛长老授具足戒,得名觉光。后赴天台教观总持第四十三祖谛闲老法师所建之宁波观宗寺深造。1939年,至香港亲近宝静大师,得授天台教义,促使其继显明法师之后,成为天台教观总持第四十六代传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