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荣 《哲学动态》2006,42(10):66-69
在新世纪之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商务部(DOC)共同资助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聚合四大技术,提高人类素质”(Convergent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Human Per-formance),它将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看做21世纪四大前沿技术,简称为NBIC(nano-bio-info-cogno)。其中:纳米领域包括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生物领域包括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及遗传工程;信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及先进计算和通信;认知领域包括认知科学与相关的神经科学。这四个领域中每一个领域都具有巨大潜力,而最为重要的是,其中任何技术的两两…  相似文献   

2.
论哲学对认知科学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50年代中期 ,人工智能 (AI)开始借助表征和计算程序来发展关于心智的理论 ,于是认知科学开始初露端倪。 70年代中期成立了认知科学学会 ,并出版了认知科学杂志。目前 ,在北美和欧洲的众多大学中设立了认知科学专业 ,更多的大学则开设了认知科学课程。在短短的几十年中 ,认知科学得到迅速发展。然而 ,在认知科学的成长中 ,哲学家却被冷落一旁。尽管几乎所有的认知科学著作都把哲学列入其中 ,威尔逊 (RobertA·Wislson)和凯尔 (FrankCKeil)主编的《认知科学百科全书》也首先介绍了哲学对认知科学的作用和意义。但事实上 ,哲学家的…  相似文献   

3.
认知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愈来愈受到思维科学、哲学认识论和人工智能工作者的重视。一、何谓认知科学 (一) 关于认知科学的定义认知科学是一门以人的认知过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新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到诸如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领域。目前,对于认知科学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大多数学者认为,认知科学是研究“心  相似文献   

4.
作为四大前沿科学之一的认知科学正在不断地发展。决策是问题解决的重要部分。深入研究它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不仅对于研究问题解决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一、合理的决策的最优化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同粒子是全同的单个基本粒子的聚合, 或者说单粒子系统是粒子数为 1的自我同一粒子的聚合。全同粒子的哲学问题是量子力学的四大哲学问题之一 (另三个问题是量子测量、量子概率和EPR关联)。全同粒子问题在近二十年成为国际物理学哲学界的一个核心问题不是偶然的: 现有实验研究的主要EPR对是全同粒子对, EPR问题是在测量语境中讨论的, 而测量问题是量子力学哲学的核心。不仅如此, 全同粒子问题中涉及的个体性、同一性 (或全同性 )、聚合与整体等问题, 可以看作是二千多年哲学史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即“一与多”的问题在现代科学背景中的深…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概念问题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它进行研究,当今认知科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第一种是以推理作用语义学(inferential role semantics)为哲学基础,认为概念是原型(prototype),概念是定型(stereotype),概念是定义(definition),等等[1];与此相反,第二种  相似文献   

7.
EEG波形伪迹去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EG波形记录与ERP分析技术是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研究的新兴手段 ,但在实际研究和临床应用中 ,伪迹一直是困扰研究效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回归方法、伪迹减法、主成分分析 (PCA)、独立成分分析 (ICA)、JADE分析等脑电伪迹去除技术。相对于传统方法 ,这些技术存在精度高、速度快、实用性强的优点 ,但它们都各自针对不同问题情境 ,均建立在特定假设基础上 ,所以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进行合理选择。通用性、实时性和稳定性将是伪迹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10,33(5):1026-1029
皮亚杰逝世已30年,但皮亚杰所创立的发生认识论研究不应走向历史。皮亚杰的理论遭到许多人的误解。遗传论和生物学化是两项最为不恰当的帽子。皮亚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只是其研究康德意义上的"先验范畴"之个体发生发展的"方法论插曲"。发生认识论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应该进行"发生认识论"与当代"认知科学"的比较研究。应正确认识理论生物学、结构主义方法论、代数工具和逻辑学在发生认识论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尤其应注重晚年皮亚杰运用新的意义逻辑(logic of meaning)和态射(morphisms)、范畴(categories)等新的代数概念作为形式化认知结构之工具的价值和意义。要深入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以"具身化"和"回归大脑"为特色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启示,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至少在两个方面可以明显看到这种联系:一是发生认识论中的"动作协调"及对由协调而产生的逻辑—数学经验的"反省抽象"这两个概念,表明了皮亚杰对心智具身性的卓越洞见;二是在皮亚杰所主张的"表型复制"(phynocopy)观点中体现的衍生论(epigenesis)和建构论(constructionism)思想,它们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动力系统理论之基本思想——所涉因素或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因果、相互塑造的对偶(coupling)关系而不是线性的单向因果关系——两者是完全一致的。皮亚杰及其发生认识论定会随着认知科学的未来发展而被"再发现"。  相似文献   

9.
会聚技术以会聚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这四大科技为手段,以提高人类能力,甚至改变我们的物种为目标。因而,从这一概念提出之始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香山科学会议"第527次学术讨论会围绕"会聚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其治理"这一主题,针对纳米技术与合成生物学所带来的安全与伦理问题及其治理,展开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对话和深入讨论。与会代表认为,会聚技术已经将对自然的干预转向人自身。在这样的背景下,伦理学不仅要"坐而论道",更要"起而行之":即深入科学技术前沿,与科学家一同分析会聚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及其条件,在科学实践中厘清和辨析会聚技术的伦理问题,探索会聚技术健康发展的伦理框架。  相似文献   

10.
民众心理学研究与当代哲学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众心理学”是当代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争论的热点和焦点。正如威尔逊 (R .A .Wilson)所说 :最近 2 0年来 ,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所思考的三个传统问题 (心 -物关系、心灵结构、第一人称观点 )“均会聚于一个问题之中 ,即分别被称之为常识心理学、命题态度或民众心理学的本质、地位和前途问题。”[1] 那么 ,什么是“民众心理学” ?其含义、内容、特征是什么 ?其地位和前途如何 ?研究民众心理学有何意义和价值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民众心理学的形式、内容和实质“民众心理学” (FolkPsychology ,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