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石涛山水画风格多样,根据所画对象的不同,所用的笔法也随之改变。"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山水画打破传统、积极创新的基础。宣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山川秀丽,又紧邻黄山。石涛在此居住长达15年,结交了许多当时诗坛、画坛上的名手,又曾多次游览黄山。黄山对于石涛来说,是他绘画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为其以后的绘画及画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清之际,中国画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期,名家辈出,大师林立。清初画家石涛,可谓是当时较为突出的代表。石涛的绘画技艺炉火纯青,绘画思想深雄沉遂,他把中国山水画理论提升到哲学的高度,留下了以《画语录》为代表的划时代的绘画理论著作。石涛晚年,硕果累累,究其原...  相似文献   

3.
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和以禅通画的理论,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作为一个杰出的山水画家,在董其昌的山水画中也体现和验证了禅宗思想对他艺术追求的影响.本文试从董其昌山水画中笔墨语言的运用、画面意境的追求及创作方法等方面来分析禅宗思想对董其昌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石涛是清代画坛的一位非常伟大的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一直在自然中思自然,对近代的影响深远,推动了山水画创作的发展,并且石涛在山水画构图中有许多新的创新和突破,通过画面构图方式的不同去精心布景,构建一种诗意空间,营造不同氛围。对石涛山水画构图理论进行分析,有利于在将来的山水画绘画创作中更好地通过构图彰显创作意图,因此分析和研究石涛的山水画构图,对于我们今后的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根据画家的身份和绘画风格等对画家进行派别划分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虽然本身具有一些缺陷,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明清时期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南北宗论的影响极为广泛,董其昌的绘画美学思想也受此影响,从他的绘画作品来看,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创作、艺术和人格三方面。创作方面讲究引书入画、天人合一、以禅论画;艺术方面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画寄情、画中取乐"和"以画传情,表现情操"两方面;人格方面则与南北宗论的形成有关,讲究以三教合一为基础,实现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6.
石涛在中国画坛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其山水画造诣非常高,花鸟、人物的成就也不容小觑。从发扬传统绘画精髓、变他法为己法这两个方面来谈石涛是如何对传统绘画进行继承与创新的。  相似文献   

7.
董其昌在中国山水画中融入禅宗美学思想一直是中国绘画美学史上的重要论题。现存世资料内容丰富且影响较大的便是董其昌在著述《画禅室随笔》中对于南北宗论的记载。从画学角度看,其在禅宗“顿悟”的熏陶下,以“以禅论画”的方式进行画派分类,将中国文人画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基于此,以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为切入点,探究董其昌的禅宗美学思想对于中国文人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石涛是清代杰出的中国画大师,擅长山水画,同时也擅长诗文和中国画的其他绘画种类,人们将他誉为扬州画派的鼻祖。他创作的绘画理论专著《苦瓜和尚画语录》得到了后人很高的评价,这也就证明他是一位杰出的画论家,该书道出了许多画家不传之法。近代的著名画家傅抱石、张大千、郑拙庐、吴冠中、黄宾虹等大师都对石涛的这本书产生了异常浓厚的兴趣,韩林德在《石涛与画语录研究》中指出,"《画语录》发前人所未发提出一画论……开创了中国绘画美学的新局面"。这些专家学者也就系统地总结了石涛的绘画理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绘画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石涛绘画艺术作品在当今仍然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创造生命力,体现了"四王"作品的核心与精髓。石涛的绘画主要以生活为创作元素,其师法自然,打破了墨守成规的传统绘画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绘画艺术品,被世人参考模仿。从石涛的艺术创新精神入手,并对其艺术创作精神的产生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其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体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阐述了石涛山水画中创新精神对未来艺术发展的现实意义,促进了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得以进一步延续。  相似文献   

10.
石涛作为清初四僧之一,其绘画作品和绘画理论十分杰出,极其富有画家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他的书画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他的绘画理论在我国的美术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他的理论著作中以他的《画语录》为代表。许多的山水画作者将他的作品与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艺术规律,这对画家们的创作有许多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清代画坛上最重要的画家代表石涛的画,淋漓洒落,笔式狂放,面貌多变,和同时代的主流"清初六家"有很大的差异,对后世山水绘画者产生了很大影响。石涛在艺术上勇于创新,主要表现在对山水画中的笔墨形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但在当时的画坛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当今及以后的山水画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杨 《美与时代》2023,(2):54-57
萧云从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其山水画的风格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重视书法用笔,他师古却不泥古,自成一家。萧云从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画家,尤其是皖南一带画派影响深远,在当地形成了“姑孰画派”。当下,国内对萧云从的研究多关注他的个人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以及他所影响下的“姑孰画派”,并且大多是将传统山水画审美风格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的,而对萧云从绘画中书法用笔的剖析甚少。因此,结合元代文人画“以书入画”的影响,对画家萧云从作品的题跋及他画作中的书法用笔进行阐述,同时结合萧云从影响下的皖南画家的艺术风格论证其在皖南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秋园山水画艺术以其精湛的传统笔法,借古以开今的面目,引起了人们的叹服.黄秋园山水画的笔墨多发端于石涛,他的许多画幅都有石涛的影子在,特别是苔点,既有石涛的用笔精华,又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4.
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大画家之一,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绘画题材,展示了他全面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在其所开创的与前半生截然不同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的形成过程中,画家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艺术中求变创新的勇气与精神足以引起我们研究探讨的兴趣,而泼墨泼彩作品的时代精神则召示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时代的来临,其作品的艺术品格与美学价值给我们探索求新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绘画艺术体系中,石涛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石涛的山水画具有极强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在笔墨艺术应用上,具有极强的艺术审美价值。石涛通过灵活运用笔墨,在山水画中营造出了雄浑大气、浑然天成的艺术特点,不管是用墨还是构图,都具有很强的艺术特点,呈现出超凡脱俗的艺术表现力,其作品也深受后人的喜爱。探寻石涛山水画的笔墨艺术,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绘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山水画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正如20世纪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所言,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正是明清画坛与正流派疏离的杰出个性的画家。他们的艺术代表了西风东渐之前,在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思潮出现后,中国传统绘画步入了现代的先声,换句话说,清初石涛等辈在画论、画法上的思考、实践是按照我们民族绘画自己的逻辑向现代迈进的先例。因此,把石涛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对当代画坛的中国画创新都具有启示意义。石涛画之美,是一种狂放之美,沉郁之美,奇崛之  相似文献   

17.
傅抱石不仅是近代著名的画家,并且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取得了颇多建树。文章在以往对于傅抱石绘画技法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绘画实例,重点分析了傅抱石山水画章法布局中的美学内涵,论述他在构图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在文章的最后,通过对傅抱石美学思想的品读,进一步阐述了其绘画构图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悟才 《中国宗教》2022,(1):78-79
明末清初,四僧画派名噪一时,他们突破了正统画派摹古画风的樊篱,以"大道至简"的精神寻求章法结构和意境的不落俗套,巧妙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于作品中抒发出来,体现了艺术创作和参禅修行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关系,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上,清初时期北方宫廷奉"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画格为正统,江南地区却出现一批富于个性的画家,他们与北方宫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画风有很大出入,"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乃其中代表。  相似文献   

19.
于晴 《美与时代》2023,(7):9-11
老庄哲学中强调“致虚极,守静笃”,即置身于虚与静的无极虚空中,此为道家修行的自我觉醒状态。后世王维论山水画言“手亲笔砚之余,有时游戏三昧”,即排除杂念,使心神平静,以此态度进行山水画创作。中国历代传统绘画中,“静观”可谓一以贯之的一个重要美学观念,而在具体的山水画创作中,历代画家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写“静”,以各具特色的笔墨语言来观照山水的“静”境。  相似文献   

20.
明代山水画家董其昌,在我国的绘画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董其昌的山水画和山水画论的症结,就在师古人大大地超过了师造化。他心目中充满古人的笔墨之美,因而他所谓的师造化也就容易流为空谈了。董其昌过分模仿古人,以致也害了清代四王,也误导了明末清初的担当和尚的绘画艺术。文人画精神是董其昌艺术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他提出山水画南北二宗说,扬南宗,抑北宗;这种用南北的理论来划分文人画和院体画的观点,是为了标榜门户,不免牵强附会,自相矛盾。但是,从另一方面,董其昌研究山水画中的笔墨和风格的演变则有些独到见解,董其昌所尊崇的先工后淡、绚烂之极、反造疏淡的艺术境界,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