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母的形象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被经常表现。文艺复兴伟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说过:“圣母玛利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也是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在《米开朗基罗:塑造最完整的女性》一书中写道;  相似文献   

2.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1475年3月6日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山城小镇卡普莱斯。米开朗基罗自幼喜欢雕刻,父亲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将他送到佛罗伦萨美术大师基兰达约门下学画。因喜爱雕刻,3年后转入美第奇庭园,接受雕刻家贝尔托尔多·迪乔瓦尼指导。米开朗基罗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坛巨匠,他还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米开朗基罗创作的众多精美绝伦的艺术形象,大多以基督宗教的《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为西斯廷教堂所作的装饰壁画,成为人类美术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中世纪的欧洲,基督宗教正处于鼎…  相似文献   

3.
研究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应采用沃尔夫林五对概念对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与伦勃朗的《夜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这两种风格各自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结合14至17世纪的欧洲社会时代背景,探究绘画艺术从文艺复兴至巴洛克风格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米开朗基罗,一个伟大的雕塑家,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他因同行——风流得意的拉菲尔诬蔑被迫进行墙上平面的绘画,构制了大型西斯廷天井画《创世纪》,然而这又使得他在绘画领域中永垂不朽。 事实上,米开朗基罗进入艺术领域正是以绘画开始的。1474年,在他于雕塑家基伯尔蒂处学习之前,13岁时首先进入了佛罗伦萨画家基兰达约的工场学徒。两年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美弟奇家学习,正是在这里,少年米开朗基罗接受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精神,形成了他的美妙而痛苦的人文主义人生观,同时也奠定了他诗人的情怀。而《圣家族》是已入中年的米开朗基罗…  相似文献   

5.
欧洲文艺复兴盛期,随着意大利新兴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在威尼斯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画派——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乔尔乔纳,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盛誉,为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的艺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沉睡的维纳斯》同样在世界艺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就该作品用图像学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反讽是小说创作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讽的恰当运用有助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主题深化。内拉·拉森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侧重写混血儿的生存状况及其挣扎历程。在其代表作《流沙》中,拉森熟练运用反讽艺术来进行人物刻画,推进情节发展和深化小说主题。反讽的运用也使得这部小说更有吸引力,更深刻,更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7.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其中主要的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等,他的许多作品即便是在现代也仍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大约处于同一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优秀的肖像画家和作品辈出。中国明代人物画虽然发展缓慢,但肖像画却有一定进展。中国明代肖像画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都追求形神兼备的境界,当时中国肖像画受西洋画的影响在技法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艺术无国界,东西方难分伯仲。  相似文献   

9.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创作于1513-1516年间,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16世纪初,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想给自己修建一座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陵墓,并将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招来为他工作.在陵墓的雕塑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尊《摩西》雕像.  相似文献   

10.
安娜 《美与时代》2014,(10):85-85
宋代可谓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都积极发挥自身创作力,使这一时期艺术上的成就大放异彩,其中一些绘画作品刻意追求画功细腻、设色艳丽,另一些绘画作品则更加注重画面浑然天成、不加修饰,逐渐形成雅俗之分,构成了宋代艺术的审美两级。  相似文献   

11.
复兴一词的原意是再生或复活[1],15世纪的艺术家们渴望他们的作品像古希腊、古罗马的大师一样好,这种思想尤其盛行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到来唤醒了沉睡数百年的人们,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大量的艺术作品,使人们的视角从"神"落回了人。以《西斯廷圣母》为例,从绘画技法的变迁、题材的转变等方面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经过对《西斯廷圣母》的研究分析,我们将看到文艺复兴时代的特殊性,我们也将看到画中的圣母像走向世俗,与此同时,女性的地位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时期的宗教绘画作品内容单一,风格简单,只是作为一种手工艺品为满足宗教的需要而存在,因此缺乏创新性。但是,它们体现了当时制作的较高水平,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对绘画材料、解剖、透视等与艺术相关的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绘画中提出了空间的概念,突破了旧有的构图模式,并利用解剖、透视等科学原理对绘画创作进行了革新,因而使文艺复兴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虽然宗教绘画达到了巅峰,但也造成了难以突破的模式和定律。  相似文献   

13.
阿尔勃莱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是欧洲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在油画、版画、雕塑和艺术理论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在他身上和作品中处处体现出深沉而坚定的德意志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艺术哲学》是丹纳的重要文艺理论著作,主要分析比较了古希腊、欧洲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荷兰17世纪以及法国16世纪的一些艺术作品,并提出了对文学艺术有影响力的三因素——种族、环境以及所处的年代。  相似文献   

15.
吴筱荣 《美与时代》2013,(12):142-142
美术作品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二次《新人新作展》、惠安《首届中国雕刻艺术节雕刻大奖赛》及《全国雕塑作品精品展》、《第7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第8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新世纪》桂林画院作品展、《第五届广西体育美术作品展》、庆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60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桂林首届雕塑作品展》、《06广州美术学院“陶说”陶瓷艺术作品联展》、《第三届泰国曼谷国际艺术节》、《2008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2012“博山杯”中国陶瓷琉璃艺术大奖赛》、《2013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陶瓷艺术大展》等学术活动,多件作品被政府部门收藏。在《美术》、《美术观察》、《装饰》、《中国陶瓷》、《雕塑》、《艺术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美术作品和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校级精品课程《构成艺术》,先后出版了学术专著《陶艺。陶艺》,编著出版了两部“十一五”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教材:《木雕艺术教程》、《构成艺术》,雕塑作品造型获得七项外观专利设计。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中外,宗教绘画形象的传承数不胜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改变以及创作者自身对题材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等,形成对同一绘画题材的不同表达,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着重分析当代艺术家刘晓东的《吃完了再说》这一幅作品和刘晓东绘画艺术风格,将它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对比,从同一题材出发分析他们之间不同的绘画表达,并列举其他当代艺术家的例子来总结出当代画家对传统绘画题材的现代转变,从而赋予艺术品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丢勒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时期的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他的画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理想和北方哥特式的技法结合起来。他的代表作有木刻组画《启示录》、铜版画《骑士、无神、魔鬼》、油画《四圣徒》。《四圣徒》画出了马太、马可、约翰和保罗,以不同的方法表现出他们的信仰,也表现出丢  相似文献   

18.
阿波罗神形象发展经历了"自然之神"等三个阶段,代表"光明"与"预言"之神形象的阿波罗才真正显示了"日神"风貌;现存的阿波罗神像中以梵蒂冈博物馆贝尔韦德里宫的阿波罗像最为优美;而米开朗基罗所绘《最后的审判》中的耶稣基督形象,是对此神像形态的原样借用;梵蒂冈艺术中阿波罗神与耶稣基督的这种关联,向我们揭示了古希腊文明在基督宗教中的保存与演变,并启发我们深入探究艺术与神学、人性与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欧仁·德拉克洛瓦被称为浪漫主义雄狮,他不仅学习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艺术成就,也借鉴了古典主义绘画宏大庄重的风格气魄,其画作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表现力更影响了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文章从浪漫主义画派产生的背景入手,以《但丁的渡舟》为例,简要解读了德拉克洛瓦绘画语言中的构图创作分析、人物形象创作及色彩光线处理三个方面,探究其作品中存在的节奏和韵律,解析节奏与韵律在绘画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莫伊谢延科的油画作品《红军来了》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技巧,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红军到来的惊喜和热爱。文章立足于莫伊谢延科这个中心人物,从其绘画作品《红军来了》入手,结合莫伊谢延科自身的经历及社会背景分析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