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代玉 《美与时代》2023,(4):79-81
以江苏省宿迁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宿迁市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元素应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乡村景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营造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景观营造要立足于地域特点,尊重乡村间的差异,保护和利用优秀的地域文化,以避免乡村景观特色消失。在保护现有地域文脉的基础上,将乡村景观营造与新技术新理念进行融合,探索出地域文脉传承的新出路,以期更好地营造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乡村景观拥有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悠久的历史,其在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被冲击与异化。当下,塑造地方认同、具有文化记忆的乡村景观是黄河三角洲乡村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基于此,通过调研黄河三角洲乡村文化景观现状,以民俗文化景观为切入点,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的传承现状及困境,并探究其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铁豪 《美与时代》2023,(2):101-103
在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及环境建设也变得越来越好。为了保证城镇化发展质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乡村景观设计成为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手段。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和乡村景观的分类,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渗透地域文化,提出有效的景观设计方法,为营造良好乡村自然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单宁 《美与时代》2020,(2):78-79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类城市景观对于环境营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观小品设计作为城市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更应该体现出其精神价值。因此,如何设计出具有巴蜀文化价值的城市景观小品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研究巴蜀文化的时空范围、风格特色,对巴蜀文化进行了一个总体印象的梳理,并重点阐述了城市景观小品设计中巴蜀文化的艺术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5.
彭宽 《美与时代》2023,(2):98-100
过去乡村改造过程中采用的大拆大建的模式不但斩断了乡村文脉,更让乡村失去了原来的生活场景和生命力,进而丧失其独特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乡村建设者需寻求能够延续其原有历史脉络、激发活力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而有机更新理念包含保护和发展这两个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理念。有机更新理念相对于传统改造设计方法更加温和开放,设计方法上讲究扬弃适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乡村古桥景观改造设计过程中,应基于有机更新理念,注重对乡村文脉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重对每次更新力度的把控,尽量进行小规模的一次性的更新设计。  相似文献   

6.
我国乡村古桥是建筑技艺与文化艺术的载体,在中华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时代发展,部分古桥无法顺应社会飞速变迁而逐渐荒废,如何使其融入现今社会,并使其持续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成为当务之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桥的保护与活化得到了重视,通过对湖北省咸宁市桂花镇刘家桥村上二桥周边进行景观微改造,实现乡村古桥的保护与活化,使人们的乡愁得以留存,使古桥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7.
王瑞鑫 《美与时代》2014,(12):24-24
居住环境与居民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影响着居民的心理健康、精神生活,居住区景观风格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成长变化过程,从刚开始的借鉴西方文化,逐步发展成了有自己文化底蕴的居住景观。主要从阐述了从建国初至今居住区景观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景观文化丰富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同景观文化,不同的植物对人体各个机能有不同的影响作用,欣赏景观的同时,观赏者身体和心理都会随之改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景观疗养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但在我国,疗养环境中的景观设计依然处于起步状态,那么如何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景观,并提高疗养的质量,是我们设计人员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敏 《美与时代》2013,(5):9-13
农业景观是动态的,对农业景观的欣赏需要我们全部感官的参与,而了解农业方面的知识可以使我们的审美体验更敏锐。农业景观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而对农业景观的诠释可以用人的意图和目的来进行。农业景观是一种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性景观,其中包含较多自然要素。农村生活具有很强的人情味、家庭味,对现代人依然有吸引力。不同审美主体对农业景观的欣赏方式有差别。在新型农业景观建设中,我们要吸收中国传统农业景观和西方现代工业化农业景观的长处,克服其缺陷,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性的民居建筑形态和景观面貌,其建筑特征和形态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韵味。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痕迹逐渐被弱化。中原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景观的影响和价值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能够推动城市地域文化历史的延续与保护,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康养景观作为康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美丽的环境。设计符号的运用是康养景观的关键之一,它们通过形态、色彩、材质等传达着空间的功能和理念。文化是康养景观的灵魂,赋予了景观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在康养景观中体现文化,需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注重文化元素的整合与统一,关注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进行实践案例分析,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以期为今后的康养景观设计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对城乡的规划建设问题尤为重视。如今,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因乡村景观的规划及建设终究与城市景观建设有所差异,导致二者呈现鲜明的特点。对此,我国相关部门特别强调,要优化城乡一体规划设计。以此为基础,方能为城乡的共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乡村景观内容进行研究,就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及价值展开探讨,继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规划,以望能切实促进城乡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3.
对文化特色浓郁、生态资源富集的白裤瑶聚居区的乡土景观进行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发挥其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有助于该地区的独特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文化和旅游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景观作为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媒介,就是借助一系列符号来完成的。景观雕塑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符号元素。研究作为符号的景观雕塑,有利于引导人们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景观雕塑设计发展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5.
以无锡地区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探寻乡村景观文化生态方面的原型,基于地理生态及人文背景对其进行阐述分析,剖析当地农村居民与自然、文化和人的互动关系,阐述其景观要素组织、空间形态和序列性以及影响表层形态构成的社会背景、传统文化、美学意向等深层结构,从而把握其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城市景观普遍存在风格雷同、建筑雷同、缺乏审美情趣的问题。城市景观反映着城市的人文特征,本应是城市中最靓丽的风景,但我国的城市景观却普遍缺乏灵魂,难以给人美学享受。通过分析城市景观美应具备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即分别是自然元素、历史元素和文化元素,希望设计者们能够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共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农耕文明是整个华夏文明的缩影,农耕文化是指由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渔浦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是一个历史厚重、民风淳朴、宜居宜游的传统村落。针对渔浦村村落景观改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同时立足于农耕文化,紧跟新时代发展潮流,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为保护本土资源、弘扬农耕文明精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乡村发展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王亚静 《美与时代》2023,(4):100-102
城市街道是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城市地域文化和人文涵养的体现途径,亦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街道逐渐丧失地域特色和文化温度,亟待改善。以金华市街道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金华市地域文脉,从街道景观现状追根溯源,探讨如何提取金华市地域文化要素融入街道景观,寻找当今时代金华市街道景观的更新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乡土的景观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代乡村生活、生产功能的需求,乡土景观现代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探讨受到城市化进程影响、物质空间变化的城郊乡村所面临的乡村产业失活、传统文化没落和景观风貌混杂的困境,提出产业、文化、景观三者在城郊乡村的发展与规划中的联系,构建“产、文、景”融合的上海城郊乡村景观更新策略,并以上海城郊月狮村景观改造实践为例,对“产、文、景”融合的景观设计策略进行应用,以期为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研究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聚焦提升街区管理质量、创建品质城市并积淀文化底蕴等要点推动智慧工具在城市建设中的深化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的重要工作思路之一。聚焦智慧城市背景,探讨福建泉州晋江五店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再生产的背景、展开进程、改造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从明确基本原则、促进绿色出行和盘活文化工具等视角出发,提出将再生产和智慧城市概念导入晋江五店市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提升的具体策略,以助力相关实践应用和理论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