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7年3月,"关于爱的‘情书’——潘玉良的绘画世界"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出。文章以展览作品为依据,从潘玉良艺术实践及其所处现实社会关系的角度对其绘画风格和表现语言进行赏析与探讨,解读其个性图式形成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这一概念的提出,大约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中国画是相对于西洋绘画在绘画风格、风貌以及艺术精神上所作出的一个界定。其表现内容、语言形式、审美精神等,都是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中,是最具东方审美特征与艺术趣味的最高代表和艺术典范,在世界艺术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文章是通过对中国画传统绘画中的语言——线与形进行梳理,辅助以具体作品分析,并结合吴剑珊老师的绘画作品展开分析与探究。通过对中国画绘画语言线与形的艺术表现语言的具体探究,集中从吴剑珊老师绘画作品的三个系列进行赏析。通过对老师作品的赏析发现在创作过程中除了以线造型之外,还利用了当代对线的表现方法,学会用线性语言表达画面效果,使其画面更具艺术的魅力与感召力。这些在画面中的艺术语言的表达,对笔者的创作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塔斯夫·克林姆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大师之一,从被称为"历史画的继承人"到成为维也纳现代主义艺术的开拓者,其绘画理念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画面以极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而闻名于世,由于画面中的某些隐喻太过引人深思,也有人称他为象征主义大师。文章分别对克林姆特早、中、晚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进行赏析评论,探讨他在不同阶段创作中个人绘画理念的差异以及绘画风格的演变,以期对他的绘画语言做出更深入、更具有创新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4.
线,作为中国画中最简单直接又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不仅是绘画的独特语言,也是表达艺术家情感的重要载体。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线的画法从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想要探究中国画艺术之美,就要从"线"开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针对线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作用进行阐述,并对其蕴含的艺术之美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大众对于各类艺术审美的需求也日益增强。美术绘画作品作为一门历史悠久且品类繁多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人群群众对美术绘画作品这一美的艺术形式的追求也逐渐升温,从目前全国各地所创办的美术长廊、绘画展、绘画培训班热等种种现象也可窥探一二。文章中,立足于大众审美能力,从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角度,来探讨美术绘画作品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影响,以期提升美术绘画作品的质量,让美术绘画作品以更完善的形象和审美功效来切实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徐渭是中国明代美术史上的一位奇才。从徐渭的生活背景切入,分析其代表作《墨葡萄图》的构图、表现形式等阐述徐渭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在赏析徐渭《墨葡萄图》的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探析其水墨思想与独树一帜的情感表达方法。徐渭画论对徐渭水墨思想及中国画绘画观念发展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给予我们一定的创作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黄宾虹是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山水画从古典传统进入现代形态的一个重要中介。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同时结合具体作品来赏析黄宾虹山水画所具有的现代气息,从而得出黄宾虹绘画精神是一种糅合西方绘画艺术元素又不失传统本色的具体创新实践,以期对我们现在中国画的创新活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绘画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石涛绘画艺术作品在当今仍然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创造生命力,体现了"四王"作品的核心与精髓。石涛的绘画主要以生活为创作元素,其师法自然,打破了墨守成规的传统绘画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绘画艺术品,被世人参考模仿。从石涛的艺术创新精神入手,并对其艺术创作精神的产生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其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体现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阐述了石涛山水画中创新精神对未来艺术发展的现实意义,促进了绘画艺术中的创新精神得以进一步延续。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日本在绘画艺术方面的成就,日本绘画逐渐成为了西方现代绘画现代性的重要参考依据,实现了中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推动了国际绘画艺术的大力发展。从绘画的艺术角度来看,日本绘画的抽象性特征较为明显,其以抽象的线性特征对绘画人物和场景进行了形式勾勒,且装饰性较强,并重视主观的情感表达,因此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新安画派传承人赵瑜先生将自己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融入到了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与理念。在绘画创作中,他总能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地追求人画合一的纯粹境界。通过对赵瑜代表性画作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自然的无限热爱,同时深深地折服于他淡薄名利、随性洒脱的人生态度。文章对赵瑜代表画作进行赏析,从中管窥其绘画创作的理念与技法,期待可以为从事艺术创作的读者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毛焰是中国当代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用极具辨识度的绘画风格刻画着当代人类共性的精神世界。毛焰凭借着独特的绘画语言与观念,在众多当代艺术家中独树一帜,其绘画作品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以毛焰的艺术经历为客观依据,从其在不同阶段的绘画观念角度出发,通过对毛焰在不同时期艺术环境下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其绘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克里姆特是欧洲美术史上极具鲜明个人风格的艺术大家,他是首位将装饰性语言引入油画领域的画家,其打破传统,通过深刻的象征主义内涵和具有装饰意味的形式,把东西方的绘画艺术语言进行巧妙融合。克里姆特独特的绘画美学对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主要以克里姆特装饰性绘画的艺术语言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克里姆特创作的时代背景为主要依据,从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的精神特点、克里姆特绘画语言表现特点、克里姆特代表作《吻》的绘画艺术语言分析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绘画艺术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联系进行阐述,重点从绘画艺术与景观设计的联系出发,对绘画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规划设计、植物配置、色彩搭配、空间关系及意境创造上进行论述,并对绘画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从而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创作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CG绘画艺术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新方向,其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创作内涵折射出创作人对社会和人生的价值观,其本质就是在人文精神影响下绘画艺术表现内容与形式产生的变迁。从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出发,对CG绘画的影响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一环,其详尽地诠释了中国画所特有的透视方法并从绘画实践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延伸。由中西方绘画透视特点的不同为起点,延伸至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三远"透视,简要介绍其不同理解角度及后人对其的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三个部分对克里斯托弗·内文森与奥托·迪克斯的绘画艺术进行比较研究:第一部分立足二者艺术背景,研究其艺术历程;第二部分对二者绘画中的战后生活作品内容进行剖析,着重阐释其艺术特色并试图探索绘画技艺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第三部分通过二者作品的比较,更深入了解在战后生活题材上两者绘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通过对二者及其绘画作品的比较分析,以期达到对战后生活题材的绘画作品的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会展空间环境中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分析了会展空间环境中传统绘画艺术元素表现形式的借鉴,从笔墨元素、书法元素、中式纹样元素这三方面分析了会展空间环境中传统绘画艺术元素的应用。希望给我国的空间艺术设计者带来启示,促进其更好地应用传统绘画艺术元素进行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日新月异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专业绘画艺术领域有了革命性的新突破。在以数码化为时代背景的今天,数码艺术为绘画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扩展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并且作为一种新生代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数码绘画艺术已成为了当下时尚与主流的绘画艺术形式,应用于大众。截至目前数码绘画艺术仍作为一个新生的艺术形式展现给大众,其理论平台、构建理念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针对数码绘画艺术及其多元化表现进行探讨,并且对其发展方向和新艺术形式的催生进行阐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时代所运用的绘画材料不同,与传统绘画相比,现代绘画艺术中应用综合材料可体现新时期画家的思维表达方式与艺术情感。为了灵活运用综合材料与提高绘画的美感,对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应用中的美感及艺术表现进行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分析法等,从综合材料绘画的内涵与特点入手。然后,根据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中应用情况,分析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应用中的美感。最后,结合自身的观点与看法,详细阐述综合材料在绘画艺术应用中的艺术表现,这对促进我国绘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威 《美与时代》2014,(2):84-84
本文从流行图像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形势来分析,结合其对当代艺术绘画的表现形式的影响,指明了流行图像语言的存在,不仅不会造成艺术绘画这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消亡,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当代艺术绘画的多元化图像表现形式,丰富了当代艺术绘画的题材创作,从而开创了新的艺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