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帆 《美与时代》2023,(1):69-71
纵观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更为重视的教育模式,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美术教育。它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方面意义重大。以高校美术教育为研究对象,对陕北高校美术教学进行了SWOT分析,从而提出新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育作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出现了教学质量评估措施不科学、美术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等问题。要实现美术教育的新突破,就必须借鉴国外美术教育的经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美术教师队伍,重视美术教育过程中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重视美术教育的人文内涵,加强多元文化教育,重视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到现实中去,其实现的伦理机理与路径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为师者从立德、立言、立教的"三立"实现,以完成教师最高层次价值建构,从"道""理""体"的视阈进行价值铺设,教师是先行者;为学者以达德、达言、达行的"三达"实现,以完成学生层次价值建构,从"道""器""用"的视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学生是学习者;学生成为社会人,为人者以修善、修智、修身的"三修"实现,以完成人才层次价值建构,从"性""智""和"的视阈进行价值引导,人本身是道德和理论的拥有者;国家和社会承担立德树人的条件保障职责,以树制、树伦、树心的"三树"实现,以完成现实层次价值建构,从"事""势""美"的视阈进行行为引导,国家和社会本身是伦理和制度的推行者。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的思想理念,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制度伦理的规范实现,主要包括国家立礼、天下行礼、个人示礼和本心美礼的四层逻辑路径。国家立礼的路径是国家树立国家和民族的根本道德观念,尊重礼之理,才能在国家层面以德树立时代新人。天下行礼的路径是以天下大道树立社会的根本价值观,使人以新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礼义准则而为人处世。个人示礼的路径是以规范的行为展示礼仪,个人行为与制度相结合,内外相合而成为新时代表里如一的人。本心美礼的路径是以礼的美善为目标,提升本心之礼的理想和超越境界,达到内心至善的美礼目标,内心趋向美善而内化成为新时代理想崇高的人。从哲学逻辑上分析,新时代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制度伦理四层路径体现了体、用、合、美的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美术学这门艺术学科不仅具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还具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作为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和专业性的学科,美术学在培养人才方面既要注重技能的传授,又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高校美术学的教育与教学理念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升,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高校美术学学科五育并举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6.
7.
何俊 《道德与文明》2020,(3):97-102
立德树人是着眼于人的德性的培养,有别于工具性诉求的人才培养。在知识日趋细化的现代高等教育中,德性培养应是通识教育的使命,而基于中国文化是具有历史意味的确认。从中国文化的传统出发,德性培养的内涵是见性与知命,而路径是鞭辟近里、亲切己身;当成己成物的践行诉诸知识的基础时,传统中国读经阅史的重视对于今天高校的通识教育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宋代画院推动了宋代绘画的蓬勃发展,其教育理念对当代高校通识美术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阐释宋代画院发展的原因和背景,分析宋代画院教育与当下教育的相似点,结合当今高校通识美术教育存在的考核制度过于简单、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弊端,探讨宋代画院课程设置对当代通识美术教育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陆鑫 《美与时代》2023,(4):105-10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更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不再一味地看重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提高,而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与综合素质。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属于重要的部分,学生在色彩方面的认知是其学习美术的灵魂所在。分析高校开展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美术教育中渗透色彩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多方面阐述高校美术教育中渗透色彩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深入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传统文化分析、课标分析以及实证调查等支撑性研究,我们建构了三大领域六个指标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相似文献   

11.
薄云 《美与时代》2023,(3):93-95
戏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存在。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随着时间、地域、文化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美术将具有时空限制性的戏曲文化具象化,通过不同的形式保存下来。通过分析美术教育对戏曲文化发展的意义、戏曲文化融入美术教育的意义,阐述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美术教育中融合戏曲文化的途径,讨论戏曲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旨在优化现行高校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大数据时代,美术资源共享呈现数字化、信息化的趋势,对美术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美术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中存在的问题,阐释美术教育网络资源网络化、多元化、共享化的标准,从校企联合共建美术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活页教材资源库、完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技术支持等方面探究构建美术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策略,促进大数据背景下美术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中外教育伦理思想的精髓。立德树人是教育伦理的根本原则,在走进新时代的当代中国,立德树人原则具有它的基本含义与要求。当前,要增强全体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心和道德自觉性:追求真理与正义,自觉承担立德树人的社会责任;认识教学的化育功能,自觉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育人;学习有关科学知识,自觉按照科学规律培养学生良善的思想品德;研究新时代青少年学生思想特点,自觉探求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规律与艺术。同时,应努力创建促进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政策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徐悲鸿无疑是迄今为止对我国的绘画事业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写实主义绘画主张影响了几代人.徐悲鸿更注重美术教育,认为画家的画作仅仅是其本人的成绩,却谈不上成就,只有培养出众多的画家,甚至超越教育者自身成就的画家,才是真正的对整个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大的贡献.他同时认为,教书育人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自身素养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15.
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之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殷商文化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教育宝库。将殷商文化融入美术教育教学,深入发掘殷商文化在视觉艺术方面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与形式,对推动美术教育的传承性、创新性发展,实现教育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是高师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依据.教师通过课程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学习,从而将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在审美、创造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磊 《美与时代》2016,(10):80-81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美术素质进行培养,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将该门课程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学科。美术教师为了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辅助教学,塑造良好的美术课堂教学氛围,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周丹妮 《美与时代》2023,(9):106-108
通过对中国传统美术教育和西方美术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评价和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探索了西方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结合点,并提出了跨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融合与借鉴的思路,强调教师培训和专业交流、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跨学科发展对于跨文化美术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吴妙婷 《美与时代》2013,(11):93-94
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过去学校里死读书、读死书,闭门自守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了。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引进人才的实践能力,这对于个人和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高职美术教育是一个思想、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结合体,更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将来能否实现成功就业。为此,教育部门应该明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对于现有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进行优化,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今读图时代,视觉艺术及艺术媒介日渐趋于数字化,普通中小学普遍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日常教学,在提倡素质教育、强调视觉艺术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图像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为宗旨的教学实际需求中,作为中小学美术老师培养基地的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保证传统绘画教学的强度之外更应该加强学生数字艺术创作能力和数字手段运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今时代的教育教学发展之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