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 《美与时代》2005,(11):33-35
纵观书法发展史,易道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从用笔技巧到章法布局,从审美理念到批评模式,无不显现易道精神,从而保证了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然而,如今一些"现代派书家",对传统中重视书法线条的观念做了极端化阐释,究其根源,是由于受到西方抽象画以及日本"现代书法"的影响,把书法看作是单纯的线条艺术,甚至把汉字、毛笔、水墨等基本组成因素从书法中抽离出来.  相似文献   

2.
聂维斌 《美与时代》2004,(11):38-40
全世界文字可以成为审美的艺术--书法艺术,只有中国的汉字,别的国家没有专门的书法艺术(季羡林:<书法文化与学者眼界>).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实在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书法艺术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是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中国书法的思想性、抽象性以及历史性都使它和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书法这门传统的艺术始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具体分析了中国书法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探析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书法美学问题是书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探讨书法的功能和书法艺术中美的问题。从中国汉字与书法的关系,书法与绘画的对比,书法美学中字形、字构、字质、字律的问题以及学问和人品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文化人敲键盘的机会多了,写字的机会少了。书法作为文字的一种书写方式也就越来越成为传统艺术的一个保留节目。平日里时时翻捡些名家名帖,展玩品读,于纷繁嘈杂的现实中偷得几许清静,也对汉字的书写竟何以成为了书法艺术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门古老的艺术,探其源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汉字连同书法一起辐射到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汉字文化圈,成为了东方文化的精髓。书法也成为了东方艺术的典范。就书法在本土文化中而言,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审美和批评上与…  相似文献   

6.
汪军 《美与时代》2003,(12):47-48
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书法艺术的功能也有一个演化的历史。随着对汉字多元功能的发掘,随着社会审美意识的发展,书法日益淡化了实用和自娱的功能,加强了作为欣赏对象的审美功能。书法在走向纯艺术的过程中也为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通过对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契合点的分析,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元素、语言技法为基础,灵活运用其多变的可塑性,结合现代材料、制作条件、技术,将书法时空变化的个性与设计有机融为一体,可以搭建一条连接传统书法与现代设计之间的桥梁,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探索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创新性融合之方法,为书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和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8.
审读中国5000年历史的文化长卷,诠释万里黄河具有的“文化主体”意义,深刻而具体地影响了包括汉字和书法艺术在内的诸多艺术门类发生与发展的全部过程。旨在重新认识“黄河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国书法的生成为个案,辨析了黄河文化与中国书法的三要素汉字、审美趣味与书写者之间复杂而密切的关系,揭示“书法文化史”与“黄河水利史”互为表里历史演绎的内涵本质。  相似文献   

9.
书法艺术是一种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形象性"的艺术。它不能直接地、具体地反映出客观现实事物的各种形象,但它能通过人的形象思维间接地反映出人们的感情、气质及自然界事物的动态和精神。书法的形象性不同于绘画、建筑等其他艺术,具有本身鲜明的特点。它与中国汉字独特的造字方法有密切的关系,与汉字书写的工具"毛笔"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书法艺术通过和谐的形象来抒情达意,表达作者的审美感情。  相似文献   

10.
当代艺术的精神特征是创新,将现代书法与油画结合,在造型、色彩、材料技法、题材构思、思想意蕴等方面具有创新的审美价值。从具体实践经验来看,油画与书法互相结合或借鉴,可以理解为一种以汉字字形为创作来源,探索油画新的审美样式的艺术探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试图促进中国文化精神在现代性视野下返本归真,扩展中国书法文化艺术语言空间的积极尝试。在推动中国当代油画诠释中国文化价值,探索和挖掘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在全球文化未来发展进程中的深远潜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的意境美是书家人格精神的体现,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体现书法艺术魅力之所在,文章深入挖掘书法意境美的本质,认为以形写神,形中含味,道法自然,是书法艺术的精髓,富有生命暗示和流动的自由美,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进而探讨了实现书法意境美的途径。书法艺术精神,从根本上讲,取决个性化审美素养,取决于书家的审美理想、思想感情、审美趣味以及人格襟抱。要提高自身书法的意境品位,书者必须学富才高,提高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2.
汉字在演变、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书法的美学的探讨,并逐步发展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如今,书法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世界文化宝库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书法所体现的独特美学进行阐述,以期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的独特之美,促进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汉字形体的发展过程中,古人不仅要求其具有实用的功能,而且不断地为其赋予艺术的品质,使之逐渐丰满、成长起来,成为一种多姿多彩、足以独立的特殊式样。书法艺术依附于文字,但不能简单地把古人留下的文字作品都视为书法作品,它们也不是都具有史学价值。在书法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书体和书法现象都能反映历史的规律,都能代表主流倾向。书法艺术不是历史上所有文字与书法现象的集合,而要有代表性、普遍性、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中,线条美是其审美特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线条美感的形成就线条本身来说,包含了线条圆厚的立体形象,线条节奏韵律的美以及线条的力量感等美的特征,从而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书法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书法艺术形成于文字美学创作,文字作为实用性强的工具,在得到广泛使用的同时,其审美特性也得到发扬。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汉字书体的发展进行了简单概述,然后研究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以期通过汉字书体传承,让书法艺术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让我国传统艺术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发展至今,以汉字为载体、以线条和字体结构为表现媒介来有效传达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的传统书法表现形式,被冠之以"丑书"的当代书法形式所冲击,引发了一场关于书法的争论。"丑书"之争,正是这种传统审美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线条艺术是一种独特的造型手段,具有其特有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魅力,线条的虚实、疏密、枯湿、浓淡、疾缓等变化万千,与书法线条同宗同源,异曲同工。中国画线条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媒介手段和艺术形式,对中国画的审美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发现了一种与拼音术完全不同的形象语言表述,不仅仅是对形象的临摹,更重要的是人对生命、自然万物生灵的思考,反映着人对它的情感寄托,这种以点线勾画组成的线条便成为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艺术,即汉字。汉字本身作为个体就创造了审美的形式感,而中国书法的妙处就在于用笔墨准确而生动地描述和概括了汉字。  相似文献   

19.
"阴阳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范畴,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著名哲学家熊秉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那么带有"阴阳"观念的审美思想必然对书法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奠定了书法艺术的审美基调。文章通过分析探究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阴阳"观念,并将其中"阴阳互用"的思维方式提炼出来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在创作过程中营造出"阴阳相生"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一种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和审美表达.书法,伴随着汉字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和形式多样、姿态万千的书体.每位书家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这表现在他们进行书法创作时,对独特意境的追求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欣赏时令人耳目清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