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军生篆刻     
秋谷 《中国道教》2002,(1):62-62
道教绘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内中许多精品杰构 ,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中的瑰宝 ,历来备受推崇。可惜的是 ,明清以至近现代 ,道教绘画艺术停止了发展的步伐 ,罕有原创佳作问世。深可庆幸的是 ,际此国运昌盛时代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戴敦邦道教人物画集》 ,在空前的高起点上 ,填补了这数百年的空白 ,为道教绘画艺术发展史续书了精彩厚重的一页。戴敦邦教授是当代蜚声海内外的国画大家。他以《红楼梦》、《水浒》等古典文学作品为题材创绘的国画作品 ,早已深入人心 ,并为鉴赏家、收藏家所珍视宝藏。而这部画集所编辑的一百六十余…  相似文献   

2.
罗兵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42-142
《红楼梦》是我国叙事文学的经典著作。通过对贾宝玉诗文的研究,能够从侧面了解整部《红楼梦》的叙事风格,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红楼梦高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博大深邃的思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艺作家。阎真的最新作品《活着之上》就是对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自觉继承和弘扬,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诗性语言的运用,还是叙事结构的安排上,从中都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看到《红楼梦》对阎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象《红楼梦》一样具有如此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他的彩笔,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人如何生活,如何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情性及其亦真亦幻境界,而这种情性与境界,乃是源于晚明哲学包括宗教哲学先验论、本体论与形而上学存在的,曹公不过是手代天工而已。《红楼梦》的诗性美是以此哲学玄冥独化、弥漫贯通其整个灵性生命的。《红楼梦》诗性美学属于纤、绮丽、含蓄、缜密、清奇一派,不属雄浑、劲健、豪放、旷达者,然其澄然湛然、自然灵性,却构成了《红楼梦》独特诗性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情性及其亦真亦幻境界,而这种情性与境界,乃是原于晚明哲学包括宗教哲学先验论、本体论与形而上学存在的,曹公不过是手代天工而已。《红楼梦》的诗性美是以此哲学玄冥独化、弥漫贯通其整个灵性生命的。《红楼梦》诗性美学属于纤、绮丽、含蓄、缜密、清奇一派,不属雄浑、劲健、豪放、旷达者,然其澄然湛然、自然灵性,却构成了《红楼梦》独特诗性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红楼梦评论》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示人以解脱之道。如何从人生之苦痛中解脱,即是一部《红楼梦》的主旨所在,其意趣与禅宗可谓不谋而合。以此意义看,《红楼梦》正是一部难得的“禅话”,而解开这部“禅话”的密钥就在于领悟佛家所说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写了无数人物,但真正存在爱情的只有宝、黛。他们在初见之时都感觉对方似曾相识,阿里斯托芬尼斯把这种熟悉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清代王国维认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正是叔本华提出的源于"剧中人互相所处的地位"而导致的悲剧,是"悲剧中的悲剧"。而黑格尔把悲剧看成一种矛盾的对立而统一的辩证过程,这个理论用于《红楼梦》非常合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的快感"认为悲剧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得到疏泄,体现在《红楼梦》中就是读者在未曾察觉之时已为《红楼梦》的悲剧清泪沾襟了。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职场教科书。于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细品了《红楼梦》,读完之后,发现它的确蕴含了丰富的职场哲学,特别值得我们这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和那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0.
道家"顺应自然"思想对中国古代医学有深远影响,《红楼梦》作为古代经典小说,其生活习惯场景的描写可使我们了解古代贵族的养生方式。文章从道家"顺应自然"的三个观点出发,结合《红楼梦》养生方式,分析其具体的保养过程及对健康的作用。首先通过适度养生观,分析质朴养生及有节养生思想在《红楼梦》中的具体应用;其次通过相对养生观,分析平衡养生及辩证养生思想在《红楼梦》中的实施过程;最后通过和谐养生观,分析自然养生及无为养生思想在《红楼梦》中的保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宋迪创作的《潇湘八景》,是以地域特色为核心的绘画。文章对《潇湘八景》的名称来源进行梳理考证,并认为,《潇湘八景》先画而后命名,"八景"名称的出处多是化用唐宋时期的诗歌。同时,反映了绘画的两个倾向:绘画文学化倾向和绘画内在欣赏的功能加强。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是我们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以孝治天下”是儒家突出的特色。千古流传的圣贤教导,已经形成深厚的民族社会心理积淀,渗透到亿万炎黄子孙的骨髓。不难看出,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的《红楼梦》,也深受儒家孝观念熏陶。这些孝道,有值得弘扬和继承的东西,也有必须加以抛弃的糟柏部分。本文把《红楼梦》中的孝分成真情之孝和封建之孝两类,并用儒家思想来解释这些“孝行”。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中独具儒家味的孝。  相似文献   

13.
寂寞高手     
中国有“红学”,是研究《红楼梦》的,法国也有“红学”,是研究《红与黑》的。  相似文献   

14.
文学母题是能够辨识群体文化典型的标识,其承载着某一群体(如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思维和情感。《红楼梦》中所贯穿的、为中华民族所认同的价值特征,必然是承载了象征群体文化的文学母题内容,其包含的神话母题、哲学母题、幻梦母题等,也正是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集体意象。因此,探究《红楼梦》对这些文学母题的继承与超越,对于追寻《红楼梦》之所以能引起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共鸣并且其魅力始终不减的根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童仪 《美与时代》2023,(5):79-81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山水画家,《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是文征明园林绘画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拙政园的原始形态和探索文征明园林绘画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以《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构图、笔墨以及布景,分析文征明园林题材的绘画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刘磊 《美与时代》2013,(1):46-47
《红楼梦》作为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不仅在文学、医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广泛,而且在美学领域独具造诣,在色彩的运用上炉火纯青。通过色彩的巧妙应用,《红楼梦》大放"色彩"之光,传递了丰富的感情符号,促成了情感碰撞升华。了解《红楼梦》描写的用色之巧,对美术创作和艺术设计都有启发作用。生活因色彩而美丽,世界因色彩而绚烂。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艺术的长河中,有一部长篇小说居然能透过文字大放  相似文献   

17.
著名词曲家王立平先生潜心研读《红楼梦》原著,运用了今人所能理解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等经典曲子,并被公认为最精彩的红楼主题音乐。至今,人们偶闻一两句仍能联想到那独特的意境,生出万般惆怅。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乃纯情之书也。纯情者,纯粹之情也,无任何功利考虑之情也。亲情、爱情、友情,皆为此情。它是天理良知之情,是人的感情见诸纯粹者。《红楼梦》之谓情书者,是此情也;曹公之所哭者,亦此情也,此皆男女之情见于纯粹者也。研究了《红楼梦》的情感本体论,弄清它的纯情美,方知曹公所追求者,是何种情感世界。这在功利之求嚣嚣于天下的今天,更显出人性纯粹美好的本质;特别是在婚姻家庭领域追求"高富帅"、"白富美",追求金钱、奢华之风行,及种种污浊不堪社会人生的今天,研究《红楼梦》的纯情美,则可以向人展示一种纯真美好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里晴雯、麝月这两个丫鬓的风情,令人赞叹,但在《红楼梦》创造的世界里,她们的存在,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两个丫鬟的命运轨迹,教人叹息不已.她们的花开花落,是曹雪芹深沉的人生悲剧意识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道教人物、道教活动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道教人物、道教活动与道家思想朱亮嘉清代,释、道、儒之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有相当的影响。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曹雪芹,在他的不朽名著《红楼梦》中,通过一僧一道这两个人物,把佛老思想带进了《红楼梦》全书的字里行间。从小说中描写的情节来看,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