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花都区职中、高中学生357人进行了有关学习动机问题的抽样测查,拟研究分析影响职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结果表明: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更易受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社会网络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介绍了社会支持的基本概念,通过分析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影响,简述了社会网络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徐家林 《学海》2011,(6):10-13
非直接利益化成为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特征。非直接利益化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具有一定公共性的社会问题的网络反映,间接地反映或折射事件参与者的利益。此类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冲突各方乃至整个社会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一些负面影响则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4.
以546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压力和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分析了社会支持在压力和网络成瘾之间的调节作用,且比较了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调节作用的差异。结果发现:(1)压力和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压力对于网络成瘾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支持能够起到压力缓冲作用,调节压力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但朋友支持不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而言,与低父母支持的个体相比,高父母支持个体的压力对网络成瘾的预测力要小一些,即较高的父母支持可以缓冲压力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网络犹如一块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网络又是双刃剑,在带来种种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何让孩子度过网络人生的“危险期”?笔者认为,关键是要为青少年上网构建“心灵防火墙”。  相似文献   

6.
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培养新型家庭人际关系──天津市河北区开展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纪实河北区妇联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变革正在使人们的道德意识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负面影响则是引发了现实道德关系的失控,许多因袭多年的优秀传统和美德被忽视、淡忘甚至摒弃。拜金主义、享...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的流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短信文化,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几点消极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内外部原因,并就如何限制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家庭管教状况与心理健康、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探讨中小学生家庭管教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成就的关系。从珠海市有代表 性的中小学校随机选取学生487人,其中小学生96人,中学生391人,分别测定其家庭管教状况、心 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然后对这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正常的家庭管教方式对学生 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严格型、矛盾型、积极拒绝型与消极拒绝型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负 面影响较为严重;中小学生家庭管教状况、心理健康水平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9,(2)
探讨家庭恰当有益的学业支持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CEPS的数据计算分析,本文试图证明:青少年学业成就存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家庭的教育投入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适度温情型的学业支持促进青少年学业成就,青少年情感需求层次先于知识追求欲望;严厉惩罚型的学业支持阻碍青少年的学业成就,过高的教育期望和干涉挫伤青少年的自信心,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中华  赵晨 《心理学报》2014,46(4):552-568
为探讨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倾向的影响, 以国内某大型制造企业集团位于北京、杭州、西安等地7家分公司的545名员工为样本, 采取问卷调查法在两个不同时段获取数据, 考察了角色压力(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超载)在工作干涉家庭和家庭干涉工作这两种对偶冲突模式与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角色压力在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工作满意度在角色压力和离职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有助于分析工作家庭冲突的深层原因并采取恰当的干预策略, 降低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倾向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由于尚未形成系统和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清楚辨别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健康成长,成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局部社会环境在形成未成年人良好人格的方方面面起着作用。利用优良的社会环境帮助未成年人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摒弃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我们当前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华  方仪 《学海》2005,(6):94-97
本文在分析调查问卷结果的基础上,从网络的特点和青年自身的个性心理的角度,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影响的方式,并从青年本身的可塑性、家庭以及社会环境和氛围等几个方面入手探究了互联网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家庭功能在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973名中学生被试完成基本人口学问卷、网络成瘾量表、人格五因素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结果:(1)人格特征可以显著预测网络成瘾。其中,情绪性人格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责任心、宜人性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2)家庭功能在情绪性、责任心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宜人性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在治疗中,可针对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功能进行积极干预,从而减轻其成瘾症状。  相似文献   

14.
研究者通过对12名来自华东六市(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的单亲家庭子女进行深度访谈,对他们在婚恋匹配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进行阐释和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具有其独特表现,给他们婚姻与恋爱造成各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网络社交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影响。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认为自我价值是人们行为的终极理由,其中他人的认可与接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都是自我价值的重要支撑。当青少年生活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环境中,其自我价值可能越高,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可能会减弱。我们从全国7个省收集了1216份青少年自评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网络成瘾倾向以及父母自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节着网络社交使用频率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中,青少年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不显著,而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中,青少年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极其显著。结果支持了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一、加大宗教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党全社会对宗教工作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舍得花本钱、下力气,抓好宗教政策法规的普法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要加强宗教政策法规的培训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培训任务,使基层宗教干部不但提高了认识,也增强了驾驭宗教工作的能力;普及科技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努力形成全社会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舆论气氛,弱化宗教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宗教工作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宗教工作责任制。明确县级有关部门、乡村组织在宗教管理上的职权和责任,建立乡村两级宗教工作网络…  相似文献   

17.
大一新生网络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编网络心理问卷研究了669名大一新生在情绪反应、动机冲突、现实疏离、躯体症状四个维度上的性别、家庭来源、家庭气氛、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大一新生网络使用的负性心理总体上不严重;在情绪反应和现实疏离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家庭气氛主效应;在动机冲突和躯体症状上存在极显著的家庭气氛与父母教养方式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只有身体健康而没有心理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人的正常心理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健康,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可能酿成悲剧。近年来,这方面的案例屡见报端。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少年儿童的健康心理呢?海外专家和我国教育家提出了几种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积极方法。%1.要建立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助于培养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家庭关系不融洽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内心世界等各方面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的新平台。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不同,它具有匿名、便捷和易控制等特点。共情在人际交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是指对他人情感的感同身受。互联网环境下共情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现有研究表明,不同的互联网使用对共情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线暴力视频游戏会降低共情,而在线亲社会视频游戏则对共情产生积极影响;网络社区的使用为网络中人们表露共情提供了重要平台;过度网络使用会对共情产生负面影响。但现有研究比较零散,还存在一些不足。未来要结合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更多的应用研究,同时加强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情绪不安全感理论,采用问卷法对湖北省两个城市的两所中学共4476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究了消极家庭表征和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青少年消极家庭表征能显著正向预测其网络人际关系成瘾;(2)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在消极家庭表征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中均起显著的中介作用;(3)归属感需求和社交敏感在消极家庭表征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为开发针对性的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