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水流深     
“静水流深”,雅致蕴藉,寓意深远。静水,象征着低调为人,平静处世,锋芒不露,大智若愚:流深,则意味着胸有沟壑,底蕴厚重,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两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就是一个洞彻人生的人锷慧。  相似文献   

2.
问:就画种而言,中国画所特有的本体语言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从中国画里,可以透析到精博的中国画美学意蕴.从目前中国画的写生和创作来看,写生是面对自然,想请老师谈谈自然美在写生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原型"与"意象"--中西艺术批评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学海》2002,(4):164-168
本文主要通过对“原型”与“意象”两个概念以及由此分别形成的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和中国审美意象系统理论的比较 ,揭示出神话—原型批评论之不足 ,并阐明审美意象系统理论之优越和它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成穷 《美与时代》2006,(6):14-16
人对自然的审美有“人化的方式”和“非人化的方式”。所谓“有我之境”乃是诗人对以“人化方式”而获得的自然审美经验加工形成的意境;而“无我之境”则是诗人对以非人化方式而获得的经验进行加工形成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中西心理治疗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凤  李兆生 《心理科学》2001,24(3):360-360
在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并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的宏伟目标。但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环境空前紧张,使当今民众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日渐增多的心理障碍急需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7.
石涛《画语录》思维高妙,关于一画的内涵,自20世纪40年代起我国学术界就争议不断。笔者认为一画论就是绘画之法,这个法是有与无的统一。整部《画语录》有九个章节明确谈具体的绘画技法,通篇又贯穿着无法的精神。宇宙是乾旋坤转的,我是独立唯一的,一画之法必为活法。石涛是着眼于活法性质来界定一画内涵的。整部《画语录》闪耀着不断创新、强调变化的艺术辩证法光辉。  相似文献   

8.
9.
中西自然法哲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这样一个题目做文章,一些人或许会顿生疑问:中国古代有自然法吗?笔者的回答是:中国古代当然没有“自然法”这一概念,但无其名并不等于无其实,若根据西方学者给自然法所下的定义(自然法即道德法)来看,我们可以说中国古代有自然法。那么,自然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与人定法是一种什么关系?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有必要回溯一下西方自然法学说的历史。一、对自然法学说的历史考察“自然法”的英文名称是naturallaw,即自然的法律或自然法则之意。自然法学说起源于古希腊,后被古罗马法学家、中世纪神学家、近代自然法学派和现代自…  相似文献   

10.
在21世纪到来时,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形成。中国与西方的往来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更加频繁,这也推动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密切交流。对于中西方的音乐的认识,首先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意识,这样才能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取同。本文从中国审美的重意、追求和谐以及整体观与西方的写实、悲剧观、擅长局部把握进行对比,试从中分析二者的不同,以便对今后更深入研究中西音乐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无论在古代西方还是在古代中国美育活动与教育活动一样源远流长.虽然当时没有出现一美育'一词,人们也缺乏对"美育"的自觉意识.但美育作为一种审美实践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确古已有之并逐步形成了审美教育的某些认识与做法,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英美兴起的波普艺术,打破了艺术长久以来的精英状态,消除了大众与艺术之间的界限,波普的出现让世人不得不重新对艺术进行定义。而在90年代的中国,一些艺术家也搞起了波普艺术。由于中西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同,中国波普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张章 《美与时代》2007,(5):20-22
"移情说"是中西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点,而中西方在此论题上存在着很多相同和不同之处.然而,这种分歧产生的原因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本文将讨论西方"移情说"理论和中国古典"移情说"的代表"兴"的思想,以及对比中西文化传统,找出中西"移情说"的差别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哲学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关于“形上本体”之学。哲学如海德格尔所言,总是表达着人的某种天性,也可以把这种天性叫“形而上学”。哲学关注于“形上之在”(人),凭借着“形上之思”(与计算性思维)相区别,构建着“形而上学”,表达着“形上之追求”。可以说,康德的观点是正确的,即形而  相似文献   

15.
中西诗歌中美女意象有三点不同,第一是旁观者和当局者,中国诗歌静穆,所以做了旁观者;西方诗歌直抒胸臆,因此深陷当局。第二是再现与表现,中国诗歌采取仰观俯察,远近游目的方式,空间意识强,所以偏重于再现;西方诗歌善于用影响来表现意象,因此注重表现。第三是动态美与静态美,中国哲学注重气韵生动,因此诗歌偏爱动态美,西方哲学注重永恒实体,因此诗歌注重静态美。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界流行以"简易"解释《易传》中的"易简",埋没了其深蕴奥义.易、简其实分别是乾、坤最根本的特性,易主要体现于时间维度,指乾的健而动和变化不居的势用,简主要表现于空间维度,指坤的顺而静和贞固赋形的势用.由于乾、坤构成易道的核心,因此把握了易、简便可从根本上得天下之理.在熊十力、金岳霖和叔本华、尼采等中西方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内核中,均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了宇宙与人生中包含的乾易、坤简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17.
赵紫宸与中西神学之结合卓新平20世纪以来,如何构建中国教会自己的神学,走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基督教思想发展道路,已是中国基督徒所关注和努力以求的重要问题。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创立,既包括基督教在中国文化氛围中的适应、认同和本色化过程,也不可缺少中华民族对基...  相似文献   

18.
西方艺术用科学的焦点透视自然,中国画家则以散漫的自由精神意识和主观散点透视,探求大自然神韵,追求物我境界.线条是东西方原始美术共用的造型手段.随着历史发展,西方艺术家不断地追求空间感、体积感,在色彩渲染方面寻求表现力,而中国画则进一步拓展线墨的艺术张力,逐步形成各不相同的绘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宗教观念、传统文化和艺术趣味的不同,造成了中西宗教建筑艺术的差异。西方宗教建筑重在外现人心中的宗教激情和超人性的迷狂,中国宗教建筑追求精神的宁静与平安;西方宗教建筑重物质,重外观,带有“雕刻”的意味,中国宗教建筑重精神,重意境,具有“绘画”美。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审美可谓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各自有其独到的特点与风格.然而纵观人类审美的发展历史就可以发现,人类审美的起步阶段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只是在漫长的发展演进当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特征.就有如同胞兄弟一样,出生时并无区别但是长成后的个体却拥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然而它们却是出自于同一源头的.本文试图从绘画及音乐的几个小点来探讨中西审美的分歧所在及其各自独特的魅力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