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代表。美帝国主义的实用主义,虽有皮尔士、詹姆士等人首倡和阐发于前,但只是在杜威的工具主义形式下才获得其完整的理论表现,为此,资产阶级哲学家把他称做“实用主义神圣家族中的家长”。杜威在数十年的反动理论活动中,写了三十多本书和八百多篇论支,长时期来一直以“科学”、“自由”、“民主”等滥调来掩饰实用主义的反动本质和宣扬其反动观点,因此,他的关于人性、人道主义、自由、平等和博爱方面的言论也特别多。现在将我们收集到的有关材料,分成四部分辑译如后。  相似文献   

2.
鲍佩尔(K.R.Popper,1902——)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系伦敦大学教授、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与科学方法系系主任。他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历史主义的贫困》、《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此处所载作者关于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等问题的一些论点,摘自《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1952年英文第2〔订正〕版)。该书主要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作者说:“这本书是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批判的概论,并且是对某些社会改造原理的考察。”(“序言”),“预期到马克思主义将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因而相当详细地探讨了它。”(“订正版序”)  相似文献   

3.
1、人是上帝的合作者我们不是历史的合作者,我们是上帝的合作者。 (马里坦:《论现世的制度与自由》,1933 年,第103页;《关于历史哲学》, 1959年,第72页) 2、人具有天赋的自由意志我们要使任何人类社会都组织得井井有条并有利于大家,就应当以这个原则为基础,即人人都具有人格的特性。这就是说,人具有天赋的理智和自由意志。因此,人本身具有直接来自其本性的权利与义务,而这些权利与义务是一下子同时涌现出来的。因此,它们是普遍的和不可侵犯的,而且无论如何不能剥夺的。 (约翰二十三世:《人世和平》通谕, 1963年4月11日)  相似文献   

4.
人超越自身而追求一个目标;这种超越性和主观性的关系,就是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我提出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这一问题,受到人们的指责,他们说:“你在《作呕》那部小说里说过:人道主义者完全错了,你对某一类人道主义者也开过玩笑,为什么现在又回到人道主义来了呢?”事实上,人道主义有两种大不相同的意义。它不以意味着一种以人为目的、为较高价值的学说。人道主义作为这种意义讲,可以在Cocteau的《80小时环游世界记》的故事里看到。这故事里,有一个人物,由于乘着飞机越过一些高岭,便宣布“人简直可惊”。这就等于说,我尽管自己没有制  相似文献   

5.
(一)真正的人不是社会性的人但是,作为社会的我,我就不是我自己。……我究竟在什么程度上作为一个社会的我,这要由我的生活与社会之间的不可切断的链锁来标志。在这种关联中我是社会性的特殊物,我是我的世界里的一个实际存在,而且我是每一个人在这种关联中所认为的我。在合理化了的社会里,甚至我的特殊性的实质也逐渐逐渐被扬弃掉了,以至最后,我对于我的特定存在的内容的意识以及对于这个国家里的整体的历史意义的信仰,通统归于消失。我除了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存在外就什么也不余剩了,我在这里就只是我的权利和义务了。每一个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平等、博爱”这些资产阶级的口号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水火不相容的;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彻底擯弃这些口号,而要达些口号就不能不是削弱和放弃无产阶级专政。为什么说,“自由,平等、博爱”这些口号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水火不相容的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简略地考察一下“自由、平等、博爱”这些口号的历史内容和阶级内容。马克思主义者向来承认“自由、平等,博爱”这些口号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是,又不断在指出了这些口号的极大欺骗性。在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7.
(1)荣誉政治——“有才干的”人进行统治的制度,会“科学地促进自由”……紧张地推进工作的社会民主主义,不会给自由留有余地。其中唯一自由的人,将会是一个其全部理想是做一个普通人的人。不过,社会民主主义也许可能采取更自由的形式。它可能让文明的好处集中于杰出的人物身上,这些人物的影响应该回过头来对公众的生活起指导和熏陶的作用。这将会是荣誉政治(timocracy)——有才干的人进行统治的政治制度。……这样一种荣誉政治(罗马教会是这种制度的良好范例),将会与目前只靠取消传统优点来生存的社会贵族政治不同。情况将会是这样的:人们生来是平等的,但  相似文献   

8.
(一)整个哲学在于分析存在,而分析存在首先在于分析人的存在。人称为实存因此,一切其他本体论都要从它这里才能产生出来的这种基本本体论,必须对实存的存在进行分析。 (《存在与时间》,马克斯尼迈伊尔出版社,图宾根,1953年版,第13页)……如果不存在着实存,也就没有世界‘在那里’。(同上书,1954年版,第365页) 1.实存也是一个普通的存在物, 但又与众不同。因为它能发问,它本身是个存在而又能思考存在  相似文献   

9.
(1)实用主义围绕着“劳动的人”这一概念旋转,其生命力的主要源泉在于对人类思维的创造能力和可能性的强烈兴趣尽管实用主义是在一个复杂的工业时代成熟的,但是可以把它看作思想史中伟大的哲学主题之一的登峰造极的表现。它同进化的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几乎每个方面在一起,围绕着合勒(Max Scheler)追随柏格森而制定的所谓“劳动的人”(homo faber)这样一个关于人的概念而旋转。这个概念把人的活动概括为:(1)制作记号的动物(ein Zeichentier),(2)使用工具的动物(ein Werkzeugstier),(3)“有脑子的”动物(ein Gehirnwesen)(《人类与历史》,载《新展望》,1926年,第420  相似文献   

10.
(1)强调个人的地位、作用在任何人类社会里,影响每一个活动细节的基本思想就是关于那个集团中的个别成员的地位——不考虑任何特别优越的地位——的一般概念。 (《观念的冒险》,第17页) (2)古代文明基础是奴隶制,现代文明的基础是自由在整个希腊和希腊罗马文明——我们称之为“古典”文明——时期,普遍认为必须有大量的奴隶人口去做那些不值得雇用完全开化了的人去做的事。换句话说,在那个时期文明社会是不能自给的。社会结构中不得不交织着一个比较野蛮的底层以支持文明的顶峰。古代和近代政治理论之间有巨大的差别。……那时,奴役是政治理论家的前提;现在自由是政治理论家的前提。 (同上书,第20页)  相似文献   

11.
标志着柏格森哲学特点的时间与绵延观念,自其第一次被柏格森表述后,就始终未离开过这一哲学,这个观念的主要宗旨,就在于同生命(就生命是由创造性和自由所表现出来的这一最深刻的意义而言)重新结合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柏格森的《论意识的直接论据》,首先是一部致力于研究生命与自由之真正运动的著作。对于生命与自由的这种联系,他首先在有关意识诸状态的分析中去寻求,在他看来,这一分析暴露出这样的错误,即以联想的方式去研究由这一分析造成的这些支离破碎的,不同的意识状态,因而导致心理上的决定论。在柏格森看来,联想主义是作为自我或意识的还原论而出现的,即它把意识归结为一种没有真正内在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之间对比的主要通常诉诸这样的方式:资本主义者把自由理想当做最终的政治理想,他们认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说,只能证明一种最低限度的或守夜人式的状态是合理的;而社会主义者把平等理想做为最终的政治理想,他们认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说,只能证明生产方式社会化的状态是合理的。但是资本主义者在这方面是倾向于赞同社会主义者的,即当平等理想被用社会主义者喜爱的方式加以解释时,它就证明是一种合理的社会主义状态。资本主义者只是承认这种对平等理想的社会主义解释在道德上是有争论的。如果资本主义者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14.
全真道对平等自由问题的广泛关注,是中国哲学发展到宋金元时期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而倡导三教合一的全真道能够迅速崛起、发展,同王重阳开创的被七真光大的思想主张密不可分。考察新兴道教派别的精神创造的内容,将是揭示中国哲学与宗教发展成长进程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政治哲学研究中不同类别的平等理论可以归纳到一个连续的谱系当中,具体有存在的平等、权利平等、三种机会平等以及福利平等六种平等理论。其中,存在的平等理论强调人们在道德意义上的平等;权利平等理论强调人们在政治与法律层面的平等;而机会平等和福利平等理论则与人们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平等相关。不同的平等理论与不同的自由理论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比较并分析不同类型的平等理论和两种自由理论,旨在进一步探讨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囊括了不同时代和文化和思想观念,文化多元,思想开放,这些特点丰富了大众的知识面开启了新的视域,网络世界为当下大众提供了更为便捷、更加顺畅、交流方式更加多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绵延,点出精神生活逃不出绵延的流。关键在于绵延哲学,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柏格森的绵延哲学是非理性的,生命才是创造性的。精神生活的创造性,就来自生命的绵延,绵延是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的讨论中,也展开了对于平等问题的讨论。我们在“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见“哲学研究”1958年第7期)一文中,因为受篇幅的限制,没有充分讨论这个问题。本文想专就平等问题本身发表我们的意见。我们认为,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一些混乱思想,所以不得不用相当的篇幅重复“众所周知的真理”,并和我们认为是错误的观点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9.
对照罗尔斯的"平等的自由"原则,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解放理论,我们可以建构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的自由"原则。实际上,马克思的解放理论在很多维度已经关注并涵括着罗尔斯所阐释的"平等的自由"原则,并显现出与罗尔斯之前提及视野的差异。这些维度包括:自由的概念与"平等的自由"体系;"平等的自由"体系中的良心的平等自由、平等的政治自由与平等的人权;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道德判断和历史判断;政治哲学观及其功能;等等。由此,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的自由"原则可以表述为:每个公民对于最广泛的、总体的、平等的、基本的自由体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这个自由体系与所有公民的类似的自由体系相容。当然,马克思的作为"类存在物"的人的自由是对这种自由的扬弃。  相似文献   

20.
兼爱或博爱自先秦、汉唐到宋明,一直为儒家自身所主张并为儒家经学的主流性见解,并不专属于墨家。孟子的激愤斥责,并不妨碍他也有容忍兼爱的一面,普遍之爱与差等的社会可以相容。自古忠孝不两全,无父无君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真实选择。儒家的仁爱不仅有差等之爱,更有大仁大爱,即博爱或兼爱。从张载的兼爱到程朱的理一分殊,不论从一气还是一理出发,全天下只有一家人,血缘的鸿沟已经被跨越,儒家仁爱也因此有了更广博的蕴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