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公益伦理主张的权利——兼论道德权利的含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道德权利是道德权利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基于人而应当平等享有的,并应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地位、自由和要求。公益伦理主张的权利主要指公益伦理的客体——弱势群体基于人而享有的,并应当由道德来伸张和保障的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以及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包括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社会结构转型使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健康问题和它的弱势地位形成了“弱势——不健康——更弱势”的恶性循环中。从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四个层次探讨社会性弱势群体的健康需要以及健康服务的供给状况,以期找出社会性弱势群体健康需要与供给的矛盾,打破社会性弱势群体弱势的循环链,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学思想中蕴涵着浓郁的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精神,是中国文化中弱势群体伦理关怀传统的滥觞。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提出了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情感基础,强调了弱势群体基本物质需要满足的优先性,确立了敬畏弱势群体生命与尊严的人文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对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治中面临很多的难题,构建和改善现有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对医疗机构对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医疗救治中个人信息隐匿、用药不及时、医疗经费落实难、医疗机构管理不够完善等伦理道德问题的探讨,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如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知情同意执行力度、深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以及强化各部门联动,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特殊弱势群体医疗救治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同时最大化提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7,(2):181-187
平等保护弱势群体受教育权,是弱势群体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向社会实现正向流动的前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该强调依照宪法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其路径主要有培育宪法至上观念、完善宪法文本、落实宪法权利对应的行政义务和探索宪法权利的救济路径四个不同层面。在观念层面需要全体公民建立起尊重宪法的观念。在立法层面应该从扩展弱势群体的外延与增加反向规定两个不同方面来完善宪法中对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的规定。在执法层面行政机关应当以法治思维落实弱势群体受教育的宪法权利,关键是要区别弱势群体受教育权中自由权属性与社会权属性的不同权利内容,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同时应努力探索弱势群体受教育权作为宪法权利的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湖江 《法音》2015,(2):39-43
<正>民国肇始,百废待兴。一方面彼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灾害与战乱的影响,造成社会上产生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蔡勤禹指出:"民国社会弱势群体与传统社会弱势群体有共性,根据这种特点,民国弱势群体可以分为灾民、难民、失业者、残疾者、乞丐、失养儿童、鳏寡老人、不幸妇女等。"[1]这些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救济,而彼时的社会救济制度并不完善,佛教慈善救济事业在那个  相似文献   

7.
政府责任与医疗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曙光 《学海》2006,(1):39-46
本文系统探讨政府承担弱势群体医疗保障责任的问题。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提出了“医疗弱势群体”的概念;然后以部分发达国家的实际作法为背景探讨了政府承担弱势群体医疗保障责任的理论与法理基础;随后分析了我国政府承担弱势群体医疗保障责任的历史与现状;最后,就我国政府承担医疗弱势群体医疗保障责任的总体思路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作者提出,政府不能逃避其应该承担的责任;要改变目前首先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提供医疗保障的做法,优先解决医疗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目前我国已具备将弱势群体一次性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的财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人行天桥的无障碍设施为城市形象、公众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弱势群体的日常出行提供必要的保障。对厦门思明区人行天桥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无障碍设施存在不完善、不规范、弱势群体进出受到限制等问题,建议从消除进出障碍、保障导视系统和配备辅助设施等方面改善无障碍的物质环境,以及从完善建设标准、提倡通用设计理念和加强公众意识等方面推进社会环境的无障碍,以期能够推进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友善空间。  相似文献   

9.
公益视域中的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益视域中,公平正义的实质就在于给弱势群体以应有的伦理关怀,通过各种形式的援助,使他们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最为重要的课题.各级政府必须始终以公平正义作为制定弱势群体扶助政策的理念基石,依靠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来改变我国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0.
临床试验中的弱势群体包括社会性和生理性弱势人群,如儿童、孕妇、精神疾病者、认知障碍者、终末期病人、囚犯、雇员和学生。由于弱势群体可能比普通受试者面临更多的风险或受到更严重的试验伤害,因此需要得到更多的保护,包括选择弱势群体作为受试者应合理且必要,弱势群体的知情同意权应得到充分保障。尊重、有益和公正是保护弱势群体的伦理原则,基于此应做好知情同意和风险获益评估,并正确选择试验对象。保护弱势群体的伦理相关法规需进一步完善,伦理审查标准应统一,同时不能为了避免伦理问题而拒绝接纳弱势群体参与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1.
具有我国现阶段历史特点的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一项历史性任务。对弱势群体从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进行工作的同时,辅之以心理辅导与矫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了解弱势群体的积极共性心理和消极共性心理,积极的个性心理和消极的个性心理,帮助他们扩展积极心理,化解消极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对增强弱势群体克服困难和摆脱弱势地位的勇气和力量有利,对社会稳定有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医疗保健服务中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主要是弱势群体,这种不公平有来自政策层面的,也有来自各种医疗保健服务实践环节的.为了改善这种现状,促进医疗保健服务公平性,必须做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重视弱势群体的话语权;摆正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构建专门针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提高弱势群体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城市弱势群体伦理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社会的伦理范型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观念、道德风尚的转变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认为目前城市中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关系基本延续了"传统",但伦理关系的"性质"则趋向于"现代".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与社会发生伦理冲突的潜在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刚 《学海》2007,(2):185-189
弱势群体文化是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方面。本文分别从文化认同、文化活动与消费、创新文化与文化宽容、文化愿景四方面对苏州市弱势群体文化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弱势群体文化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重要的缺陷与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法是产生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的法域系统.在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追求公平正义,从道德角度思考法律建设,关注弱势群体,是催生社会法的重要力量.由于各国具体经济状况、文化背景、政治生态不同,欧美各国社会法的设立尽管存在着差异,但其在稳定社会生活、公平社会分配、兼顾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推动中国社会法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帮助的过程。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开展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性质教育、就业观念指导、就业政策法规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指导等。这些工作内容就是围绕着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来开展的。  相似文献   

17.
承认传统文化合法性的理由在于文化进化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文化进化的多线性。承认传统文化合法性的意义在于:传统文化可以以较低成本提供生存条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就业机会、创业机会,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心灵寄托,有利于保持弱势群体适应能力和自主谋生能力,有利于保障弱势群体的选择权,有利于提高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独生女儿农户是特别时期、特定政策和特殊意愿共同作用的弱势群体。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和实例,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照护资本等方面探究了独生女儿农户生计脆弱度不断加深、脆弱面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独生女儿农户生计的脆弱亟待行政主体从行政责任和行政良心方面,加强对未来这个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增加生计资本、降低脆弱风险、破解脆弱难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倍受就业问题困扰。他们在求职就业中出现了诸多负性心理,从而造成了就业心态的不健康、就业技能的不健全等等,严重的甚至影响个体整个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负性心理成为我们紧迫的任务。特别是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负性心理的分析和辅导。艺术类大学生面临更大的求职压力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人才走向市场,实行双向选择,随之而来的,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和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原有的签定就业协议的模式,考研、出国等继续深造的比例逐渐增加,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株洲市就业岗位和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就业缺口大,但由于学生就业能力差、实际适应能力不强、就业专业不对口等现象却使就业不乐观,本文从政府、学校、学生多个方面提出对策,增强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