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僧伽信仰曾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民间信仰史上非常重要和流行的一种信仰。僧伽大师(627-710)自言何国人(隋朝的附属国之一),661年带着弟子来到中原传授佛法(参见《高僧传》)。唐高宗时,曾到长安、洛阳游历,为人治病,名声大噪。南游江淮时,医病治水,为百姓称道。唐中宗尊其为国师,唐末五代被视为观音化身,宋太宗加封其“大圣”谥号,后世尊他为“大圣菩萨”,又称“泗州大圣”。  相似文献   

2.
佛牙塔供奉在大圣窟仰光大金塔和“各巴依”(汉译和平塔大圣窟),可以说是仰光市最大显著名的两处佛教活动及文化中心,佛教活动中心以大金塔为主,文化中心以和平塔大圣窟为主,很多重要的佛教组织学术会议都在大圣窟举行。缅甸佛教第六次结集也是在这里举行的,以大圣窟为中心形成全缅最大的佛教组织机构和教学设施;依次是和平塔、长老别墅、增伽医院、偕伽宾馆、宗教部、僧伽委员会、图书馆、纪念馆、各巴依广场。广场青草铺地,菩提树及其它阔叶林木生长茂盛,占地面积很大,佛教建筑彼此相距不远,分布均匀。所谓和平塔是汉文的意译…  相似文献   

3.
1988年10月2日,上海浦东玫瑰圣母堂千名教友以鲜花和祈祷,迎来了本堂瞻礼暨复堂5周年。继本堂露德圣母山建成之后,今年9月底,玻璃钢的洁白的耶稣圣心像和大圣若瑟像又宣告落成并祝圣,构成了一组完整的“三圣像”。在底座上分别写着:“耶稣圣心,我依恃尔!”“大圣若瑟,为我等祈!”表达了信众的心声。清晨五时半,举行了首台弥撒;六时,二台弥撒,公诵“早课”;六时半,三台弥撒,做瞻礼,公诵《玫瑰经》;七时半,主教进堂,举行大礼弥撒,金鲁贤主教“以  相似文献   

4.
正他15岁学兽医,却偏偏不务正业,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折纸上。为了折出一件作品,可以连续37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他的作品《巨龙》有一米多长,共1400多片鳞片;《大圣归来》惟妙惟肖,轻松收获600万点击;小小的《螳螂》更让人叹为观“纸”,海外售价高达21万元。他的代表作德古拉伯爵系列和狮子更是被欧洲多家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5.
金阁寺是五台山的名刹,位于南台西北岭畔,距台怀镇约十余公里。寺宇创建于唐代,赐名“大圣金阁保应镇国寺”。五代后几经重修,至今虽然基址未变,但是已非原来的“金阁”之貌。寺院周围群山如黛,鸟鸣谷应,环境极其幽静。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中学校园,悄悄然兴起了一股互取绰号之风,而且多是提炼人家的生理缺陷或异常之处。例如,同学长得胖就叫“肥肥”,长得矮就叫“矮脚虎”,高高瘦瘦就叫“竹竿”,架副眼镜就叫“四只眼”,长得漂亮就叫“仙姑”,长得难看就叫“丑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更有甚者,还有给老师取绰号的。  相似文献   

7.
法苑谈丛     
(一)名山自禅宗在唐代盛兴以后,禅徒常常游方学道,主要是寻师访友,以求发明宗旨。如赵州从谂八十还行脚,汾阳善昭平生参八十一员善知识。当时所谓“参方”、“行脚”,并没有固定的去处。到唐末时,信徒集中朝拜的地方有四处:一是五台山——文殊菩萨圣地;二是泗州普光王寺——僧伽大圣圣地;三是终南山——三阶教圣地;四是凤翔法门寺——佛骨圣  相似文献   

8.
一只母鸡     
有一只母鸡,见公鸡不下蛋,每天还趾高气扬地唱着歌,到处游荡,十分羡慕。于是,母鸡去见上帝,要求变成公鸡,拥有一副好嗓子。上帝说:“我不能将你变成公鸡,但可以给你一副好嗓子。”母鸡得到了一副好嗓子后, 于是每天到处唱歌,再也不下蛋了。不久,主人发现鸡群中有一个只会叫、不会下蛋的母鸡,于是便把它杀了。 (编辑仕居孔昭)  相似文献   

9.
“雅努斯”是罗马神话中的一尊“两面神”,他的脑袋前后各有一副面孔:一副看着过去,一副注视着未来,如若你留心古罗马钱币,便可发现,那上面常有这尊神的形象:他一手拿着开门的钥匙,另一只却拿着警卫的长杖。于是,一提到“雅努斯”,明白这神话的人就会想到“自相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明代有四大高僧。他们分别是释袜宏、释真可、释德清和释智旭。以他们是“出尘体道,以极佛化”的“出类拔萃”者,故有此誉。其中,释袜宏、释真可、释德清三大高僧,又以“久栖胜地,道著清凉,或暂入兹山,感通大圣”,而又谓之明代五台山的著名高僧。所以,《清凉山志》卷三《莲池大师传》中说:  相似文献   

11.
在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大好时节,一年一度的圣若瑟月又到了。慈母圣教会钦定三月为圣若瑟月,是深切希望我们除日常敬礼圣若瑟外,在三月里要特别恭敬大圣若瑟。我们知道,天国里在天主以下,任何一位圣人圣女,无论多么伟大神圣,都不能与“天主之母”圣母玛利亚相比,但在圣母之下,在一总圣人之上,唯有圣母的净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八月五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济南教区宗怀德主教,在教区内视察教务。首先他在济南市听取了省爱国会和省教务委员会负责人前段工作情况的汇报;察看了正在修复中的市东郊洪家楼大圣堂。八月十日,宗主教在省、市宗教事务处负责同志和省天主教“两会”负责人的陪  相似文献   

13.
憨山大师是明代五台山的一位著名高僧崔正森《清凉山志》卷3曰:“或久栖胜地,道著清凉;或暂入兹山,感通大圣”者,就可为五台山的高僧。憨山大师不仅来过五台山两次,前后住了九年,而且修禅开悟,也是印证于五台山;他不仅研究宣传了五台山的佛教,而且也保护了文殊...  相似文献   

14.
爱的节制     
有一位著名的慈善家在家里设宴招待客人,忽然闯进一个乞丐。那乞丐很年轻,却一副慵懒的样子。乞丐怪腔怪调地唱到:“当官的,有钱的,可怜可怜我这个要饭的。”慈善家站起身看了乞丐一眼说:“你去后院帮忙做些活儿吧,我会付你工钱。”那年轻的乞丐十分不满地冲慈善家说:“从没见过像你这样吝啬的人,不愿施舍就算了,给你干活儿,没门儿。”说完扭头就走了。  相似文献   

15.
“对网恋这玩意儿,我是吃尽苦头,现在打死我也不相信!”阿丰一手搂着前不久老爸才给他介绍的女友,一边咬牙切齿一副好像受了天大伤害的样子。 阿丰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阿丰研究生毕业就已经26岁了,因此在他进入一外资公司外销部做职员时,就把寻找人生的另  相似文献   

16.
饮食 ,是全人类休养生息绝不可少的头等大事 ,也是全世界所普遍关心的重要课题。“民以食为天” ,这句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头的谚语 ,是颠扑不破、历代公认的。古往今来 ,在我们这个饮食文化格外发达、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底蕴深厚的古老国度 ,对“衣食住行”四大生活要素中的“食”字似乎兴趣更浓 ,情有独钟。从孔老夫子到毛泽东 ,都不例外。想当初 ,清贫俭朴的儒家大圣孔丘 ,虽然主张“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① ,自认为“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② ,对身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弟子颜回大为赏识③ ,但谈…  相似文献   

17.
三月是圣若瑟月,慈母圣教会要我们在这个月里,格外热心恭敬大圣若瑟。我们知道,在天主以下,任何一位圣人或圣女,不论他(她)们何等伟大与神圣,都不能与天主之母玛利亚相提并论。然而在圣母以下,在一总圣人圣女之上,还有一位圣德超群、功德全备、慈善大能、无与伦比的“超级圣人”,他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净配、耶稣的鞠父圣若瑟。圣经称圣若瑟为  相似文献   

18.
名人与春联     
春联历史悠久。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曾挥毫撰写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现摘录几段与读者朋友共享。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亲自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新春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语对偶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二字连起来便是“新春”,很适合春节的气氛。据考证,这是我国第一副春联。“书圣”王羲之的字,人见人爱。有一年除夕,他贴了两次春联都被人揭去,他怕再写又被人揭去,于是就写了副“半成品”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果然没人再揭,年初一天刚亮,他提笔添为…  相似文献   

19.
我们课诵《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时,在念完诸品经、诰后,高功便提提纲:“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深”,表白接云:“欲免轮回苦,大众转天尊”,于是便起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大众列队出坛转天尊。这一位太乙救苦天尊,在道门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由于他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感,救苦救难,故而在信徒心目中有深厚的信仰基础,尤其在度亡斋醮上,不论使用何种科书,无一不请天尊加持。社会中有人根据《封神演义》等小说,把这位天尊称为“太乙真人”,当成一般神仙看待,殊不知,此天尊于天界品位之高,是与三清四御同等尊贵的。道教神谱中至尊至贵者,首…  相似文献   

20.
优秀简历表     
有人做出上联,征求下联,但由于对句要求过高,至今无人对出,便成了“绝对”。下面这个“半边对”就是一副典型的“绝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