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海》2016,(2):5-13
中国精神哲学传统一以贯之演绎的是伦理与道德"相濡以沫"的文化正剧,而拒绝向"相忘江湖"的道德自由方向发展。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哲学形态的"中国范式"就是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如果进行话语转换,与黑格尔"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西方范式"相比,"礼——克己——仁"的"中国范式"最重要的"中国风情"便是"克己"。"中国范式"在现代以文化坚守与问题共识两种方式呈现,一方面表现为对伦理型文化的坚守,以及"伦理上守望传统,道德上走向现代"的转型轨迹,另一方面是在关于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两大问题诊断的高度共识中所表现的伦理忧患意识。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话语,就是"伦——理——道——德——得"的精神哲学过程和精神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问:何谓中国现代伦理学? 答:所谓中国现代伦理学,首先是基于对"工业-市场-信息"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对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伦理反思.它是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逻辑表达,也必然包含着作为主体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情感、意志和对价值与善的追求. 问:发展中国现代伦理学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批判地继承人类的伦理道德文化遗产.怎么理解"批判地继承"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一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余年文化传统的古老而悠久的民族。中国与巴比伦、埃及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 ,巴比伦、埃及以及印度的古代文明都已经衰落了。就是希腊文明 ,在其发祥地 ,也已经没有昔日的雄风了 ,而中华文明则延绵几千年长久不衰。我们的文明能够长久维系而不堕 ,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文化中的道德礼仪文明。进入近代以来 ,由于西方的崛起 ,我们的文明在世界的较量中 ,却呈现出它的弱势。中华文明在近代的落伍 ,个中原委十分复杂。进入 2 0世纪 ,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 ,对这个文明传统进行了猛烈地攻击。西风东进成为 2 0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民俗领域的嬗变具有典型意义。在民众的家庭生活、日常消费、娱乐消遣等民俗领域,传统伦理道德的绝对性、超越性、整体价值逐渐减弱,而相对性、现实性、个体价值渐次增加,平等、自由、主体性等新的伦理道德观念日益孕育、生长。嬗变过程具有较强的继承性、极大的不平衡性、复杂的多样性、激烈的冲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萍  杨勇 《现代哲学》2020,(5):1-11
公私观念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公私含义演化及观念生成的逻辑奠定了传统伦理中"贵公"的价值观,它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伦理气质。历史地分析公、私概念内涵及其主体关系的演变,客观地揭示传统公私观念的伦理价值和道德意涵,是传统公私观现代价值辨析的理论前提。传统公私观念的形成有两个基本载体,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共同体之公的伦理观念载体,二是认识论意义上天下为公的道德观念载体。这两个载体构成传统公私观的伦理本质,形成存在的实然与道德的应然之间的张力。传统公私观的现代困境恰恰在于混淆了两个基本载体,使得"公""私"无法各安其位,进而出现伦理失序和道德失守。澄清之解,可以从借鉴义利和解之道以及对分殊公私的伦理与道德之理,从根本上使公私回归伦理本性。  相似文献   

6.
张怀承 《伦理学研究》2003,(6):28-34,67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发展到明中叶出现了反映当时市民社会道德要求的新的因素,这些因素从传统伦理道德中引发出所谓叛逆的学说,从而导致了传统伦理道德的危机。这一发展倾向,是从中兴理学的王守仁开始,至其后学泰州学派而发展到极端。它导致了传统道德的失范、伦理思想对生活的贴近和对工商市民道德要求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正> 象多数学者所判定的那样,中国传统思想是以儒学的伦理道德思想为核心或主要理论形态的一种文化类型或思想体系。中国传统思想的这个特色,如果放在具有悠久历史面迄今尚存的世界文化——印度文化和希腊—西方文化所呈现的思想特色的背景下来比较观察,则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这些文化及作为其基本的、核心的要素的思想理论形态,都各自经历了  相似文献   

8.
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主旋律中,内涵着厚重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可以归结为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和谐精神"。"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中的核心和灵魂,而人文奥运的灵魂就是和谐精神。和谐、合力、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是人文奥运的基本精神,和谐是奥林匹克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9.
传统义利观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屈培恒义与利,是中国传统哲学、代理学中最基本的价值范畴,义利之辩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在中国传统哲学和伦理学中,义利问题作为价值观念,主要是指伦理价值或人生价值观。它所回答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首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积淀形成的天人合一、重民贵民、贵和持中、刚健有为、爱国忧民等基本思想观念,共同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些精神在历史上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仍然有其重要的积极意义,是我们应当刻意挖掘和阐发、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优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一 走出“轴心文明”20世纪,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一个对人类文明史具有很强解释力的原创概念:“轴心时代”,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一个副产品:“轴心文明”与“轴心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中“德治”的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的德治主张包括了修己安人、先德后刑、德本财末、先学后仕、尊贤使能、以民为本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14.
理性与理想:中国现代人文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言理性与理想,真理与价值的分离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特征,在哲学理论上则表现为:或者是着眼于纯粹理智的、逻辑的、客观的分析(认知),把人生价值问题从哲学的视野中清除出去,这是科学哲学和绝大多数分析哲学之所为;或者是一味地凸显主观的价值,以对抗来自存在方面(自然的和社会的)的种种限制,这是存在主义等非理性主义哲学之所  相似文献   

15.
道·言·智·境:中国哲学诠释学传统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诠释学面对的基本问题是语言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对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上,中国哲学发展了不同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传统,即突出了人的主体性问题。西方哲学诠释学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道与言,而中国哲学诠释学关注的问题则有四个:道、言、智、境。中国哲学诠释学具有逻辑的自足性与自洽性,它在历史的展开过程中呈现为思想理论的圆环。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近代精神传统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得从传统应该分古今说起。通常人们谈及传统,似乎不言而喻总指古代传统,其实这是对传统的误解,至少是犯了以偏盖全的毛病。诚然,通常说的传统,常与两个概念相对:一是与外来文化相对,它剔除了未被同化接纳的异域文明,在这层意义上,“传统”接近于“本土的”;二是与近代相对,如传统文化常与近代文化对举,在这层意义上,“传统”一词,意近“古典”,是表示时间持续的概  相似文献   

18.
价值·权威·传统与中国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tradition)与“过去”(Past)在中国哲学中一直受到高度尊重,以至有学者称中国哲学为“过去取向的”或“崇古”的。可以说,中国哲学这种对于作为传统的过去的崇敬的取向,既是它源远流长、连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使得它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受到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巨大挑战。本文的目的是简略地来检视中国哲学对于传统和过去的态度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精神哲学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传统精神哲学包括精神形上学和精神修养学两大部分,其旨趣在于人的精神提升与精神超越。儒、道、佛三家分别以道德心、自然心和清净心作为精神生活的基点,并提出入世、隐世和出世三种精神超越之路。这些学说虽有历史的局限性,同时亦包含普遍性与恒久性的思想成分,对于现代精神哲学的理论建构和现代人的精神修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书法艺术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是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中国书法的思想性、抽象性以及历史性都使它和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书法这门传统的艺术始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具体分析了中国书法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探析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