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是道家道教理论最高、最中心的范畴,几乎每一个道家道教学者都不能不对此有所论述,形成自己的道论。故道论在道家道教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衡量道家道教学者思想特色的重要标尺。葛洪作为东晋著名学者、道教理论家,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关其生卒年、家世的考证以及其思想特征的研究,都卓有成果。在这些成果中,关于葛洪道论的研究也异彩纷呈,但细究起来,由于缺乏与其他诸家道论的比较,不仅看不出葛洪道论的继承发展,甚至看不清其自身相关概念的理论差别,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薄弱环节。在葛洪的道论中,基本的重要的概念有三个,即“…  相似文献   

2.
葛洪是中国道教金丹道派的奠基人."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这是他儒道兼综思想的自我定位.葛洪出身于士族世家,早岁熟读儒书,中年立业封侯,因受叔祖葛玄的影响,中年一度及晚岁驻足罗浮山修仙入道,这就徜徉于入世与出世之间.而道术儒修无二致,神仙忠孝有完人,自是其毕生思想及为人的写照.葛洪视民间"俗所谓道率皆妖伪",而斥"淫祀奸邪,礼律所禁".修道不忘儒教,为金丹道派的官方正统地位提供保证,同时对后来道教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3.
道教的教理、教义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历代高道大德都对此做出了贡献,这其中就包括东晋时期的葛洪.下面,我们来对此做一个简单讨论. 一、葛洪以"玄"释"道",发展了先秦<老>、<庄>的形上学思想 葛洪在道教义理建构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论述了道教由人事通向天道的实践之路.道作为终极的本体,是不可言说的.  相似文献   

4.
<正> 葛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的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亦简称《内篇》)为当时的神仙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葛洪集宗教家和古代科学家于一身,是一个理性主义的有神论者,在《内篇》中形成了自己的道教哲学体系。下面,我们对葛洪的哲学思想,略作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5.
葛洪的师道、体育主张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此探讨,以期对葛洪教育思想有更加完整的认识。一、论教师与学生葛洪师道理论的内容比较丰富,他强调教师的作用,主张择师慎重、尊敬教师、提高教师待遇、教师教学要讲究方法等,形成较完整的师道理论体系。葛洪特别重视教师在学道中的作用,他认为即便是志诚信仙的人,如果不能得遇明师指点,不得仙道法术之精髓,就绝不会实现成仙的目的。因为仙道修炼的秘诀全靠师传,不见于书,学道者必须投师学道,否则不会有什么结果。葛洪说:“诚欲为道,而不能…  相似文献   

6.
葛洪(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东晋著名的道教学者和医学家。在道教历史上,葛洪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对后代影响很大。关于养生的论述,主要收存于《抱朴子内篇》(这是他最重要的道教著作),另外还散见于《抱朴子养生论》、《肘后备急方》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7.
从战国一直到西汉,墨、道、神仙三家各自归属明确,彼此之间互不关联。在西汉初年《淮南鸿烈》的编纂过程中,墨家开始了与神仙家的先期融合。随着早期道教人物的出现与道教组织的兴起,墨、道、神仙三家界限分明的状况被逐渐打破。东汉末年,黄老道家与神仙家出现合流倾向,二者渐次并为道教。此时,墨家学派的部分技术、思想与这一团体的组织形式亦被早期道教组织所借用,原彼此无涉的墨、道两家开始产生相应关联。到东晋时,墨子被葛洪神化为地仙,正式融入进道教,成为道教人物。墨家、黄老道家、道教三者之间的总体关系以东汉末期为界点,呈现出由分离到逐渐融合的发展状态。三家融合最终于东晋葛洪之后完成,表现为道教兼收墨、道两家。  相似文献   

8.
孔子积极赞同出仕,并以推行“道”、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作为出仕的目的。富贵、官位、生命、个人的荣辱,其重要性都无法与“道”相比,能否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才是决定孔子行为的最高准则。当其他处世原则与这种最高准则相冲突时,孔子即采取区分大小轻重,牺牲小节义遵从大准则的方式来进行抉择。《论语》中孔子在出仕问题上看似矛盾的言行,实际上都在推行政治理想这一层面上获得了统一。  相似文献   

9.
葛洪的“玄”、“一”、“德”观点,是对老、庄道家的“道一美”思想的改造发和展,是“道一美”观从哲学到宗教转化的标志。这对我们全面准确分析葛洪的美学思想及其美学史价值,正确理解、评价和定位葛洪之后的道教美学思想,都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瀚青  国新 《中国道教》2002,(4):25-27
葛洪作为道教学者和教育家 ,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本文仅就他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和以道为主 ,兼采各家教育内容作一探讨 ,敬希方家教正。一、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道家一般把所培养的人才称为“真人”、“至人”等。这是道家推崇备至的理想人格。所谓“真人”就是修真得道之人。他以修身养性为要 ,达到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葛洪把“真人”、“至人”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上士” ,有时亦称“长才。”“上士”和神仙是有密切联系的 ,而且是神仙中最高级的。葛洪说 :“上士得道 ,升…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神仙家葛洪说:修仙者要先解医术以救近祸。这个传统在道教界一直被继承和发扬,对研究道教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人,应该是一个启示。过去因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认为宗教与医学是势不两立的,所以根本否认有道教医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了,但学界对是否存在道教医学仍是争论不休,许多中医药学史的著作或文章在论及一些著名的医药学家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也都有意无意地不提到他们的“道士”身份及其“道医”特征,这样做当是不顾史实的偏颇之论,抹煞了道医对中国医药学的积极作用与贡献。现在,青年学者盖建民博士经过…  相似文献   

12.
文睿 《宗教学研究》2000,(1):107-111
从初唐到盛唐.重玄趣味经历了从纯概念性思辨向修仙之学的复归,这在道教美学上则体现为一个从建构审美理想到关注审美实践和审美教育的转交过程。李荣是这一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人物。本文试图从他的渐修观、道体论、体道论几个方面整理其思想,并为重玄荚学的演进脉络安置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江苏道教音乐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吸收了多方面营养后逐渐形成的。东汉时期,茅山修炼士周太宾善鼓琴,昔教孙登独弦,能弹成八音。晋时,茅山著名道士葛洪《抱扑子·内篇》中记载“撞金伐革,讴歌踊跃”,这说明在茅山的宗教仪式中已有边敲打。边唱歌、边舞蹈的音乐形式。其中的乐曲《华夏颂》和《步虚声》就是当时流行的名曲。南北朝时期,茅山道士陶弘景,在陆修静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创立了道教茅山派的科仪和音乐。隋唐时期,道教音乐受到帝室重视,江苏道教音乐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江苏道教主要有茅山上清道派和正一道派…  相似文献   

14.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武当道教历史、道教人物、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医药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其中的则是道教的精神。武当道教文化就是道教精神的具体体现。道教精神是以尊道贵德为核心的道教优良传统的凝结。…  相似文献   

15.
从养生之法到炼丹之术,葛洪的道教炼养实践与他的道教教义理论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理论体系。本文分析了其理论的形成过程:借助《道德经》中的"有/无"话语结构,葛洪进一步阐发其对"玄"的理解,最终落实到对"形"与"神"的讨论,从而实现将"长生不死"这一理念合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刘宁 《美与时代》2023,(7):66-68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成熟阶段,在这一时期,王蒙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与别人不同的绘画风格。同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有独到的理解,这使得其画面空间处理与笔墨技法都对后人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葛稚川移居图》描绘的是晋代道士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场景,王蒙正是借葛洪表达自己避世隐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吴国富 《中国道教》2010,(1):40-44,54
清朝初年,庐山出现了一个著名的道教人物石和阳,他在唐朝道士刘混成修炼的木瓜洞隐修,声名远播,留下了不少事迹。清朝毛德琦《庐山志》、民国吴宗慈《庐山志》收录有陈梦雷的《题木瓜崖石嵩隐传赞碑铭  相似文献   

18.
各位大师、各位箓生、各位道长: 大家下午好!箓坛安排我做一个关于授箓的目的和意义的讲座.我想,就我们道教的传承来说,主要体现在学道与修道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靠"授受",就是我们今天举行的授箓仪式,由箓坛大师带领众箓生通过这个仪式来领悟道教的义理及其精神.另一方面就是要自己去"修"和"悟".我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家人了道门以后,要自己去修学、自己去体悟"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李荣,号任真子,蜀中高道,是唐代初年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根据《全唐诗》和《绵阳县志》的记载,他为四川绵州(今绵阳)人。关于李荣生平的详细情况,因史料阏如,今已无法考证得知。但从现存的唐代道教与佛教的一些有关资料中,如明修《道藏》与《大藏经》的《唐高僧传》、《集古今佛道论衡》中,仍可检寻到他的部份行踪,使我们今天对于  相似文献   

20.
崇尚巫鬼的道教与越南本土原始鬼神信仰极为契合。汉末,初创不久的道教便经由上层及民间等多重路径南传越南。六朝期间,入越的循吏、高道及奉道世家的涉道活动,尤其是著名道士兼道医董奉、葛洪等,入越弘道布教,有力地推动了道教在越南的传播和发展。初具规模的民间道团组织的出现,堪称此间道教南传越南最为明显而又直接的发展成果。隋唐期间,入越道教不断受到上层社会的推崇而与越南本土信仰逐渐融合,发展成为越南化道教,道教南传越南亦因此达到了鼎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