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下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我在禅修的道路上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还应该怎么做?"赵州禅师回答:"放下吧。"他又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有什么可放下呢?"赵州禅师又回答:"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可放下的了,那就拿起来。"他听后,突然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2.
闲时看花去     
正唐代有位从谂禅师,主导过一桩有名的公案——吃茶去。据说,当时有两个和尚不远千里跑来见他,请教何为禅道。从谂禅师问其中一个和尚:"你以前可有来过这里?"和尚回答:"未曾。"从谂禅师说:"吃茶去。"回头他又问另一个和尚:"那你呢?"和尚回答:"我曾有幸到过这里。"从谂禅师道:"如此甚好,吃茶去。"这一通操作,别说这两个和尚,连寺院  相似文献   

3.
一日,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弟子们有的说是枝,有的说是叶,有的说是花,还有的说是果。他们还各自说了一通各自重要的理由。而禅师却说":无论是枝叶,还是花果,都是看得见的表像,表像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一棵树什么最重要呢?"弟子们问。"根最重要。一棵树没有了根,就会死亡。"禅师说",但根却长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4.
董存义 《天风》1994,(1):20-21
王士英老弟兄,在他们家是第三代信徒。他上小学时在功课上是班里的拔尖学生,又是班长。当老师知道他是信耶稣的,有意识地让他去参加一个祭偶像活动。他知道这种活动是神所憎恶的,坚决不去。老师恼火了,打了他手板,并威胁说:如果坚持不去,那就每天打一通手板。年幼的王士英,宁可每天挨手板,也不愿污染他那颗纯洁爱主的心。真的,老师每天打他几个手板,打到第六天,他的手已肿得老厚老厚的了。  相似文献   

5.
一诚禅师1949年出家,8年后手持虚云老和尚的手扎上云居山,从此跟随虚云老和尚直到他圆寂。禅师在亲近虚老的时间里,获得时任云居山真如寺方丈性福大和尚的青睐,传给他沩仰宗法脉。其时虚老亦视其为法门龙象,鉴于已接法于性福大和尚(性福大和尚是虚老的法子),就代另一个弟子明一观本禅师传给禅师临济宗法脉。一诚禅师之所以被虚老看重,与其自身具备的天赋素质不无关系。早在少年时代,禅师到附近的乌山寺礼佛时,  相似文献   

6.
对境无心,心不为外境所扰,一切自然而然,就可达到禅的境界. 一位很有修为的居士,去拜访一位禅师.二人见面之后,谈禅论道,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已到了午饭时间,禅师便留居士用餐.用餐时,禅师发现侍者端上来的面一个碗大些一个碗小些,他就把其中大些的碗推到居士面前,说:"你吃这个大碗的."  相似文献   

7.
正道衍禅师是明朝的著名佛学家,他一生云游各地,老年时住持于北京庆寿寺。一天早上,道衍禅师到后山散步,看到一个小和尚正在砍柴,只见他挥汗如雨,但砍柴的效率却非常慢,一根手臂一样粗的小树枝,平常人砍三两刀就断了,可他要砍几十刀才行。道衍禅师走过去问:"你没有磨刀吗?"那小和尚一见师父来到跟前,连忙停下来施礼说:"师父,我的确没有磨刀,我认为磨刀是一种贪图省力的偷懒之举。"道衍禅  相似文献   

8.
大山深处有一所旧茅屋,茅屋里住着一位修行的老禅师。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老禅师在一片草地上散步。  相似文献   

9.
百丈禅师的一个弟子向老师问道:“如何才能成佛?”大师说:“放下!放下你的一切执著于成佛的念头,放下你的总是执著于成佛的那颗心。”  相似文献   

10.
灵性     
正有一次,有人问雪峰禅师:"鸟雀有灵性吗?"禅师答道:"有啊。"又问:"那它怎么还在佛头上拉屎?"禅师反问道:"那它为什么不在鹞子头上拉屎呢?"问者欣然而笑。禅师的一句反问,点破了万物皆有灵性的谜底,问者的欣然而笑,是因为他在顿然间悟透了"灵性"二字的内涵。那么,灵性究竟为何物呢?灵性是一种悟力,是大自然  相似文献   

11.
正有这么一则禅宗公案。某僧人问赵州从稔禅师:"听说你亲自见到了南泉普愿禅师,是吗?"赵州从稔禅师答道:"镇州出大萝卜头。"僧人问赵州禅师是否见到了南泉禅师,自然是想要得知两位佛门前辈会面之状,进而窥见真法。不料赵州禅师竟然顾左右而言他,说起了镇州的特产萝卜头。佛家讲究摒除"人我执"和"法我执"。前者是执著于物质利益和人体感官,后者则是执著于真法与大道。这个僧人作为出家人,大抵能够多少破除人我执,可惜仍然执著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叫通一的比丘(佛教指和尚),禅修多年,不得要领,就去请教心明禅师。心明禅师听到他的困惑后,二话不说,就领他来到一林间空地,燃起一堆篝火,就在火势正旺时,心明禅师一把将通一比丘推进火堆。通一比丘出于求生的本能,赶紧豌出火堆,并在地上打滚,迅速熄灭了身上的火苗。  相似文献   

13.
九死一生     
一个年轻人对人生极为绝望,他来到九华山一个偏辟的山顶,准备跳崖自杀,恰巧遇到一位云游的老禅师。老禅师见年轻人神情呆滞、闷闷不乐,问道:“年轻人,你为何不开心,独自一人在这里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心里的水银     
有一个人一直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就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书房小。一个有智慧的禅师告诉他说:“你的书房四周都是镜子每天只看到自己,感觉当然小了。你何不把镜子里的水银拿掉呢?”他把书房临街的两边打掉,装了两扇落地窗,书房果然感觉开阔起来。他每天都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到后来他竟无法安心工作。最后又去找禅师。禅师说:“你何不给心里装上水银呢?”禅师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0,(12)
<正>本刊讯11月23日上午,浙江天童禅寺方丈诚信法师会见了前来天童禅寺参加"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建立30周年法会"的日本大本山永平寺不老阁福山贯  相似文献   

16.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维摩诘经》你的内心清净了,你生活的世界就是美好、和谐的;你把别人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你把别人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相传有一天,苏东坡到好友佛印禅师那里,跟佛印禅师茶叙。两人盘腿而坐,品茶聊天。  相似文献   

17.
传说有一位无言禅师,深得佛家真谛,虽然寡言少语,但人们认为他一言一行,内含大义。一天,禅师的左右不在,有个游方和尚向无言禅师请教佛法。游方和尚问,什么是佛?禅师一言不发,只是左顾右盼,乐张西望;问什么是法?老禅师抬头看天,低头看地;问什么是僧?他干脆闭目养神。又问什么是修行之道,无言禅师满脸厌烦地伸出手来。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去浙江参加一个教育论坛,与天津的马志国先生住在一个房间,我们每晚谈到深夜。他身为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厚道而谦逊。他说的“助人者自助”“常人也有佛性”,不温不火,对人特有启示。记得他谈及“境由心造”时,还特别说了一个故事:有位和尚,每天打坐人定,都要遇到一只大蜘蛛来搅乱,十分烦恼。他向老禅师讨办法。禅师告诉他,你准备好一支笔,每当蜘蛛一出现时,就用笔在蜘蛛的肚子上画上一个圈。他照禅师的办法做了,蜘蛛一来.  相似文献   

19.
解脱自己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有一次,他向达摩祖师请求:"请老师为我安心。"达摩当即说道:"把心拿来。"慧可于是到处找心,最后只得向达摩说:"弟子找不到那颗心。"达摩于是开导他说:"如果能找到,那就不是你的  相似文献   

20.
鞠彩萍 《法音》2012,(2):36-41
禅宗语录中我们经常见到以下称谓:《碧岩录》卷五,第四十二则:"直饶是碧眼胡僧也难辨别。碧眼胡僧尚难辨别,更教山僧说个什么?"(T48,p180a)《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卷三十:"名言并奇句,情想乱穿凿。撞着黑..面老.,未免遭贬剥。"(X72,p36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