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个院子     
正有个院子,生活才有了诗意地栖居。作家冯唐说,人生可遇不可求的事有四件:后海有树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我们很难拥有后海有树的院子,但是能在乡野中,有一处小小的院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据说,当年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访问中国期间,曾在中国的四合院里小居,回国后,就开始因为缺失了"小庭也有月,小院亦有花"的滋味而忧郁。  相似文献   

2.
小鱼 《思维与智慧》2008,(12):27-27
行走在江南的一个小巷口,有清淡幽远的香味袭人而来。有许多游人会停下脚步,深深地吸着鼻子,赞道:“好香,好香。”也有游人会循着香气去寻找它的来源,他们踏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径,穿过狭挟的小巷,在一座古老的院墙前驻足,那里是香雪花海的世界,圆冠的枝头开满了绯红的花,如云如霞。赏着这美丽的花,嗅着这馨郁的香,有人问,那墙内是什么啊?呵呵,那墙内是这棵开花的树啊。  相似文献   

3.
花,特别是"莲花",作为佛教禅宗以及整个佛教文化的重要意象,有特别的象征意义。简化字文本中的《法华经》、《华严经》、《悲华经》、"龙华树"等的书写惯例,都对"花(华)"的丰富教义蕴含存在意象扭曲的危险。通过研究这一系列"花"的意象,建议简体字文境中改"法华经"、"华严经"等分别为《法花经》、《花严经》。  相似文献   

4.
正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了。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买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  相似文献   

5.
正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拥有生活品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买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时,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需求就叫生活品质,那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  相似文献   

6.
去过广东、福建一带的人,对菩提树便不会感到生疏。它冬夏常绿、亭亭玉立,翡翠般的叶子呈椭圆的心形,叶梢延伸出去,渐渐变窄,梢头尖尖的。花半隐半现地躲在花托中。待到结了籽,人们便采来串做念珠,颇为珍惜。传说菩提树是一千四百年前南北朝时的僧人智药从古印度移植到中国来的,它的本名原叫“荜钵罗”(Pippala)。只因释迦牟尼在此树下静思得道,证得“菩提”(觉悟),所以树也沾了佛光,被人们改称菩提树、觉树、道树、道场树、思惟树、佛树。广州光孝寺便有这样几株高大的菩提树,恰巧曾在这里布道的六祖慧能大师在他传诵千古的悟道偈中也写到过菩提树。只不过大师说的是:“菩提本无树”。站在光孝寺菩提树下听到这句偈语的人,十有八九会想不通:明明眼前绿叶婆娑,怎么会“无树”呢? 是啊,当下这一刹那的树影,不能说没有。只不过它的存在太短暂了。一刹那之后这树影就要变成另一树影,而一刹那之前的那树影已早不可寻。六朝烟雨中的树影则更不必论了。从这一层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一株永恒的“生命之树常绿”的菩提树又在哪里呢?谁能不说“菩提本无树”? 我们要采撷在手,捧给读者朋友的,正是曾为悟道的释迦牟尼遮荫,又曾给悟道的六祖慧能启示的菩提树的一片叶子。人类的智慧就像这菩提树叶一样,旧叶去了,新叶再生,似无变化却又有,似有变化却也无。愿朋友们能在这有有无无的变化中悟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叶。  相似文献   

7.
长成一棵树     
世间有树,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地球,因为有了树,变得适宜居住。人类,因为有了树,诗意地栖居才成为可能。我常常觉得,这个世界甚至可以没有人,但不能没有树。树,以挺拔的站姿坚守脚下的土地,它的根在地底下匍匐蜿蜒,我想它一定是积聚了树全部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林荫小道,花木葱茏,一个人慢慢走着。马路那边大树下突然开了一溜的花,不知道是什么花,忍不住留恋地张望。天空的蓝与白在树叶的间隙流动,一点点的,看不清树之外的蓝天白云此刻是什么模样。  相似文献   

9.
一层如烟薄雾,轻轻笼罩着大地。 那些花啊,树啊,山啊,水啊……因了这一层薄雾的浸润与遮饰,都显出几分婉约的诗意与朦胧的美感来。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执著     
林子 《天风》2006,(4):16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当一游客在花园中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在盛开,树皆苍翠,忍不住赞叹地说:“这里的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啊!”花园的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外面路边的花、树也都是美的,因为它是生命自然的流露与绽放。”  相似文献   

11.
槐花,麦饭     
正一个人,活在花事里。一群人,蜂拥而至,草木,不得安静。我喜欢,一个人,顺着山路,去听听风,去看看草木。探看一些花,是否活得安然。我所居住的陕北,除了苹果花是大规模生产外,其他的花,都是小门小户地过日子。这好像在一个名曰春花的村子里,突然有几户人家,是异姓人,姓桃,姓杏,或姓梨。或许,还有一种花,开在路上。是槐花。一个人,顺着光阴,去看一眼原生态的槐花。花,很野。树,也很野。在他乡,走着。听见陕北的婆姨,讨论槐花麦饭,只一句槐  相似文献   

12.
有为有不为     
有位青年人,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  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事业上,结果收获却很少。”  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又说:“是啊!我爱文学  相似文献   

13.
叶之曲     
正树的叶子,深秋时才会令人瞩目。春天和夏天,所有树的叶子,尽管形状不同,却一律都是绿色的。千篇一律的颜色,会让人司空见惯。只有到了深秋,树的叶子一下子变幻了一春一夏单调的绿色,如花开一般,也五彩缤纷起来。在秋风的吹拂下,主角出场了,突然转身亮相,格外灿烂。除了常青的松柏,这时候的树叶都变了颜色,不是变黄,就是变红,或者是红黄交错的  相似文献   

14.
枯萎之美     
小区有位老人,养花弄草,我喜欢光顾他的小花园。奇怪的是,堆红叠翠之中,还有一盆死树,特别刺眼。而且,老人还像伺候花草一样煞有介事地给这盆死树浇水。这棵死树,原是一个门面开张,别人送的发财木,俗称摇钱树。这种树,属亚热带树种,不耐寒,冬天,树死了,被主人遗弃,老人如获至宝,将其捡了回家。我问老人,满目青翠,弄盆枯枝败叶鱼龙混杂,岂不大煞风景?老人说,我这姑且叫拾遗补缺吧,有了它的点缀,小花园才称得上是四时佳兴。新陈代谢乃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5.
尚善     
给尔虞我诈一点善心,世界就多了一份以诚相待。 给以邻为壑一点善待,生活就多了一份相扶相助。 上善至美,上善是宽厚心田上长出的树,是仁爱之树上开出的花。厚德载物,物中有你,物中有我,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仁者爱人,智者尚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准备跳崖自尽。跳崖前,他号啕大哭,细数自己遭遇的种种失败挫折。崖边岩石上生有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种种经历,也不觉流下眼泪。人见树流泪,就问道:"看你流泪,难道也同我有相似的不幸吗?"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了。你看我,生在这岩石的缝隙之间,食  相似文献   

17.
枯萎之美     
小区有位老人,养花弄草,我喜欢光顾他的小花园。奇怪的是,堆红叠翠之中,还有一盆死树,特别刺眼。而且,老人还像伺候花草一样煞有介事地给这盆死树浇水。这棵死树,原是一个门面开张,别人送的发财木,俗称摇钱树。这种树,属亚热带树种,不耐寒,冬天,树死了,被主人遗弃,老人如获至宝,将其捡了回家。  相似文献   

18.
花阴凉儿     
正花阴凉儿,是北京特有的词儿,因此必须"儿化"。跟花阴凉儿近似的,有树阴凉儿,树有大小,但在夏天日照下总得能遮阴才行,所谓"树大好乘凉","前人种树,后人歇凉"就是了。树越老,荫庇越大。遥想蒲松龄当年,就是在官道路口大树下,借着阴凉儿,摆上桌椅,茶壶水碗,招待过往客商贩夫走卒,一边饮茶止渴,一边留下故事新闻,既是道听途说,何妨说狐道鬼?花阴凉儿不一样,顶多让一只慵懒的花猫卧下打盹吧?  相似文献   

19.
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1600多年前,伴随着东晋诗人陶渊明这篇《桃花源记》的问世,一片亦真亦幻的乐土呈现在世人面前。从此,中国人有了一种奇妙的情结——"桃源情结"。于是,桃花源从陶渊明一人的梦想变成了万千国  相似文献   

20.
正小公园里有一株花,我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花,但肯定不是雏菊,不是玫瑰,不是水仙,不是郁金香,也不是向阳花——可是它天天对其他花说:"我是向阳花,我是向阳花!""太阳升起以后,你并没有坚持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花盘。"有人说。这株花回答:"那是因为真正的太阳还没有出现。"在这株花的心目中,真正的太阳会是谁呢?其他花议论一番,很快忘掉了这件事,一心一意地开着自己的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