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积淀说”与“突破说”陈炎50年代,李泽厚对康德哲学进行有选择的批判,在批判其先验论的同时,吸收了康德关于人类主体能力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的思想。他运用实践论的观点,将人类主体自身能力的界限和范围放在社会实践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为人的先验能力找到了经验的基础,从而建立了以"文化一心理结构"说为内容的"积淀说"。"积淀说"对克服机械反映论和庸俗社会学的不良倾向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个体人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文化─心理结构"的问题解释不够,而对于个体的人如何通过实践来更新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这样的问题,"积淀说"更无力解决。在美学界,高尔泰已露出过"突破说"的思想,并与李泽厚发生争论。刘晓波则用"心理板结层"的概念,更明确地提出了"突破说"。在他看来,以往的社会实践不仅以对象化的形式构成了外在的物质世界,而且以积淀的方式规范着内在的精神世界,即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已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尺度和审美标准作为先验的规范凝固起来,结成一种僵死的"心理板结层"来限制和压抑着主体的创造力。个体的人在"选择"中的自由性和非理性因素,正是打破"心理板结层"以实现"突破"的有力武器。这种观点认为,美是对现实人生境界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广雅》曰,“和,谐也。”和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终极结果和最佳状态,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和是一种普遍存在。日月星辰,由混沌到有序,谓之和;寒来暑往,从秋冬到春夏,谓之和;花草树木,企春华而求秋实,谓之和;飞禽走兽,羡蓝天而慕绿林,谓之和。万物之灵的人类,从未放弃和的梦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正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在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从这一行款跋的解释来看,郑板桥内心的糊涂,是放一着,是退 相似文献
4.
"趣"是我国美学、文艺理论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它大量出现在我国美学、文艺理论中。"趣"论在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史上有一个孕育、诞生、成型、兴盛、深化的过程。"趣"是一种新奇、独特的美,具有反常合道的审美属性,是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新颖、奇妙、天真、生动、灵智、慧黠的审美特质。"趣"有多种具体类型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5.
“道理”作为日常用语包含基于事实的观念、言说或推论的根据、“规范”或“规则”以及实践智慧等涵义。与之相应,“讲道理”既指以事实为依据,提出某种观点、看法;也意味着言说及行为过程合乎规范或规则。它与实践智慧相联系,“讲道理”同时涉及所谓实践推论(practical reasoning)。“道理”与“讲道理”,蕴含着当然与必然、真与善、理论知识与实践智慧以及理性与情意等关系。道理”与“讲道理”的哲学意蕴有其历史之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缘”这个字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咫尺不相识”,缘就像一张神秘莫测的网,牵着你我他,牵着每个人的命运,牵着一切的一切。然而,如今若问这“缘”字的根底,十个人倒会有九个说不清,似乎明白,但又不太明白。其实,关于“缘”的学问倒真称得上是佛 相似文献
7.
唐德宗李适来到东宫,太子李诵设宴,款待父皇。席间,太子拿刀割了一块羊腿递给父皇。割好之后,手上和刀上都沾了少许油脂和碎肉,他随手抓起一张薄饼,象拿抹布一样地将手和刀上的油擦净,放在一旁。皇上看到儿子如此浪费,很不高兴,但捺住性子,看太子如何处置。一会儿,只见太子拿起那张饼,慢慢地吃了下去,此时,皇上那张绷紧的脸才舒展开来,连声称赞:“就该如此惜福啊!”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微笑是走遍全球最优美的世界语。诚然,真诚的微笑,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内容,都是无须翻译的世界语,它能自由地从一个心灵流入另一个心灵。 相似文献
9.
近读古书,读到不少古人关于“小”的言论,颇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正我有一个朋友,只要别人说点什么,他好像都已经知道在前,露出一种不屑的神态,常挂着句口头话:无非如此……意思是说,这玩意儿没什么了不起,没别的,不外乎就是这些。本来别人想继续把话说完,但这样一窒,便不想再说了。有一次,这个说无非的朋友过后突然想起还得弄清别人说的某个问题,便反过来追问,而说话的人已经索然无趣了:别说了,无非如此。我也忘 相似文献
11.
读书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两次处于巅峰的问答,而这两次问答,都是答非所问。一次记载在《圣经.新约》中。一群自以为合乎神的人,捉住一个犯罪的女人,问耶稣:这女人犯了罪,按律法,应该用石头打死她,你说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正汉字中,有一些长相很接近的字。比如免与兔。它俩的样子,看上去只差了一个小点点,可意思却差得很远。留意汉字发展史的读者会发现,汉字从产生到今天,经历了很漫长的修饰、美化、简化、规整化的过程。免和兔这两个字,在刚刚产生的时候,长相差别是很大的。但是在漫长的字形演化的过程中,它们俩好像是体型相貌不同的俩人,经过了同一位手艺高超的美容师的整容,我们今天看到的它们俩的身材面相,竟然 相似文献
13.
正兔,是一个象形字。可是,我们从它现在的字形,已经不大看得出它像一只兔子了。兔字起初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呢?图1的甲骨文兔字,就是一只兔子的样子。大大的耳朵,翘起来的小尾巴,真是栩栩如生。图2是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器上的兔字,更像是一只兔子。大大的耳朵,短短的前腿,长长的后腿,翘翘的尾巴,很容易辨认。 相似文献
14.
你说:豆腐一碗。我偏要说:一碗豆腐。人人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而我偏说:生命亦在于静止。你说:天翻地覆。我说是:他覆天翻。牛顿说: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有人说;静亦是动,只不过其时速度为零而已,更何况宇宙是不会停止的。改,不仅要改得妙,改得奇,改得新鲜,更要改得寓意深刻,影响深远,时空无限。一个“改”字,令人遐思不已。有则笑话说:春天下雪不下雨,下到地上变成两,既然总要变成雨,何不当初就下雨。有人问:此诗作改?一顽童笑2日:烟者哈饭不吃屎,吃到肚里变成屎,既然总要变成屎,目不当初就吃屎。都令人2择使。… 相似文献
15.
正晨光熹微,夜露沾染在草木上,沁着秋的清凉。微微暗淡的光透过防盗窗在桌面投下一格一格的影子。蘸墨,落笔,一个格字悄然落于宣纸上。老古董,又在写方格字?朋友慵懒的声音自电话另一端传来,没有底气的声音昭示她又通宵追美剧了。这哪里如行云流水的英语那般自由。方格字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格中自有悠闲在,横竖撇捺可不都是在自由舒展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猜疑?从词义上理解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在我们的生活中,“猜疑”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还占有相当的地位,特别是在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下,社会生活发生迅速的变化,一部分同志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猜疑”,这个不道德的因素又有新的滋生,甚至以复杂的面目出现,如妻子怀疑丈夫不忠,丈夫怀疑妻子不贞,领导者怀疑有学问、有能力的年轻人会不会夺了他的权,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担心领导不信任……等等,老问题和新问题交织在一起,“猜疑”的现象不胜枚举。 笔者今年暑假曾到东北的S市搞社会调查,了解到此市刚刚发生了一件“社会新闻”,全市三十 相似文献
17.
“今”,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它的含义和应用范围是很广泛的,也是很难把握的。因为刚一说到现在,它立刻变成过去了。正因为“今”是流动的,不好把握的,所以,过去有些哲学家就否认“今”的存在,认为“时间只有过去与未来,没有今,没有现在”,还有的哲学家认为“过去与未来皆是今”。与之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同空间一样,也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它既是连续 相似文献
18.
人可以一时没吃没穿,但不能片刻没“气”。天地有阴阳五行之气,人有七经八脉之气。人不可有霸气,但不能没骨气。驱尽心魔,胸中有正气;天天好心情,心中没晦气;不要动火气,万事莫生气。吐出闷气,纳入清气。这不,今年好运气,日子有财气;做人有福气,说话有底气。 相似文献
19.
世上大学问多的是,但作为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学会说话;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不会与人沟通交流,除与环境和对象有关以外,关键一点在于自己是否有言谈,会辩的技巧;这种技巧主要体现在表达的能力上。常言道:会说话的人不抢着讲,不会讲话的人争着说。其实这一来说明自己态度不谦虚、没礼貌;二来说明个人的表现欲很强;三者说明没有表达涵养。太上爷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有智谋的人遇事沉稳,并不急于表现自己;同时说明夸夸其谈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故弄玄虚、卖弄自己而已;空话一大堆,只会招来别人的厌恶、心烦。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1.何为“知”?古人回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
比如古时地方官的官名就皆带一个“知”字,如知府知州知县,细想挺对,如果对那个府那个州那个县一无所知,凭什么发号施令?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