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在非洲等地进行的HIV药品临床试验已成为国际上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药品临床试验促进了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带来了一些突出而复杂的伦理问题.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应正确看待医学科技进步与伦理之间的关系,以"尊重、公正、不伤害、受益"这一伦理基本原则指导HIV药品临床试验,促进医学和伦理道德的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医学伦理教育及其教学法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研究源起医学伦理教育在 2 0世纪末期已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 ,其重要性也将因医学与科技的进步而与日俱增。医学教育在过去受Flexure之理念所主导的训练内容 ,在世界新情势的不断创新下 ,已显然过时有所不足。美国医学协会于 1 970年时即呼吁医学伦理情操的培养在医学训练过程中之重要性。紧接着 ,美加的医学院就把医学伦理有关之议题列为医学教育的课程 ,而哈佛大学也在 1 982年开始对传统医学教育加以检讨 ,并在 1 985年开始“新路径”(NewPathway)的教育改革 ,使医学人文与伦理的强调更上一层楼。台湾在过去一…  相似文献   

3.
台湾中山医学大学教育的宗旨是以医学暨人文发展为导向,致力建构一个崇尚人文价值与尊重生命、医学人文兼容并蓄的医学大学,强调"先学做人,再学当医师"。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非常有医学针对性,按核心能力要求整合医学人文核心课程,分为文化与社会、人际关系与沟通、医学伦理/法律三个主轴,贯穿于1年级~6年级的学习中,而且与专业课程学习紧密相联,教学方式多元、务实和潜移默化。其教育模式无疑为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带来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台湾中山医学大学教育的宗旨是以医学暨人文发展为导向,致力建构一个崇尚人文价值与尊重生命、医学人文兼容并蓄的医学大学,强调“先学做人,再学当医师”.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非常有医学针对性,按核心能力要求整合医学人文核心课程,分为文化与社会、人际关系与沟通、医学伦理/法律三个主轴,贯穿于1年级~6年级的学习中,而且与专业课程学习紧密相联,教学方式多元、务实和潜移默化.其教育模式无疑为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带来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在精神哲学意义上,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遭遇三大问题:道德僭越伦理,理性僭越精神,道德理性僭越伦理精神;相应存在三大病症:无伦理,没精神,道德理性泛滥;必须进行三大回归:伦理回归,精神回归,伦理精神回归。三大回归必须探讨三个前沿性课题:在人的精神发展和精神世界中,到底伦理优先还是道德优先?伦理道德到底期待理性还是期待精神?中国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到底是"道德理性"形态还是"伦理精神"形态?伦理是人类的家园和"安宅",精神是回归家园的达道。伦理与精神既是中国基因和中国传统,也是中国话语,"走向伦理精神"是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之路,它期待两个哲学觉悟或哲学革命:由"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意识向"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意识的革命;由只是作为社会存在反映的"意识论"向主体建构的"精神论"的革命;简言之,"伦理"革命,"精神"革命。现代中国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是"伦理精神形态"。"伦理精神形态"是植根中国传统、针对现代问题、追求伦理理想和伦理信念的中国话语与中国形态,是伦理道德发展的现代中国精神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6.
必须守住医学伦理底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医学伦理底线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在医学界 ,医学伦理道德受到了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医学道德在许多方面退守到了伦理底线 ,而伦理底线并未被有效守住。病人应当享受医疗权、知情权、不受伤害权、不被欺诈权和隐私权等。保护和实现病人的这些权利 ,是医学道德的伦理底线。这些医学伦理底线是不能被突破的 ,否则 ,医疗行为将完全被利益驱动 ,最终将远离医学目的 ,导致医疗行为与医学目的的背离。1 1 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使医学伦理底线受到冲击社会各方面在批评不良医德现象时 ,常常把矛头对准第一线的医生。其实 ,不…  相似文献   

7.
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 ,一些论著对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问题作了诸多积极的探讨 ,《哲学动态》还开展了这方面的讨论和争鸣。笔者认为 ,这种探讨和争鸣实际上开辟了中国伦理学和道德实践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其理论与实践意义值得重视 ,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为此 ,笔者在这里不揣浅陋发表几点看法。一伦理与道德相通却不相同 ,伦理与智慧的关系和道德与智慧的关系并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关系。因此 ,讨论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 ,首先需要对伦理与道德这两个不同概念作出区分。在学理上 ,中国伦理学界很多人长期将伦理与道德看成是同一种含义的范畴 ,以为“伦理…  相似文献   

8.
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广荣 《伦理学研究》2003,(1):16-20,35
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是一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伦理、道德与智慧都有联系,但本身都不是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相通,但两者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提倡伦理智慧和道德智慧有助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全面进步,为此需要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价值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伦理道德与健康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对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推动医学模式转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的意义.502个病例调查说明,伦理道德与疾病有密切相关性;不道德的因素是危害心身健康的主要伦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俊 《天风》2005,(2):27-30
引言 所有伦理道德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有相同的功能,所以具有普遍性。"如果没有普遍性的道德或规则,就不能称作伦理"。基督教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尽管差异颇多,但却有一些无法割断的必然联系,正如汉斯·昆提到的:"全球伦理离不开宗教,而与基督教有特殊联系。"如果说社会伦理对社会能够起到非常大的积极作用的话,那么,基督教伦理在不同历史处境中对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也不能被忽视,不能被抹煞,应该给予充分地  相似文献   

11.
医学的进展取决于革新的大胆的临床研究。安全、有效的治疗、预防和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是人体研究的成果。这符合病人和公众健康的利益。但临床研究必须既在科学上可靠 ,又在伦理上可以接受。科学上的行为不当和不重视伦理学 (尤其在知情同意问题上 ) ,是 6 0年代临床研究的特点。为了确立临床研究的伦理规范 ,196 6年世界医学会发表了赫尔辛基宣言。许多国家将这个宣言吸收进本国法律之中。那么为什么要修改呢 ?美国著名研究伦理学专家RobertLevine指出了原来宣言中的缺点。原来的赫尔辛基宣言在两个重要方面有缺陷。其一 ,它…  相似文献   

12.
医学伦理研究与文化关系密切,医学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医学伦理研究与文化的关系可以通过医学伦理的文化纷争与道德陌生者两个事实得到例证。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更多地表现出对西方医学伦理理论的移植,而对中国社会特定文化背景的关注不够。立足民族深厚的文化背景,对外来研究成果进行本土化基础上的借鉴与吸收,将是发展中国当代医学伦理学的良策与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医学伦理研究与文化关系密切,医学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医学伦理研究与文化的关系可以通过医学伦理的文化纷争与道德陌生者两个事实得到例证.当代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更多地表现出对西方医学伦理理论的移植,而对中国社会特定文化背景的关注不够.立足民族深厚的文化背景,对外来研究成果进行本土化基础上的借鉴与吸收,将是发展中国当代医学伦理学的良策与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确定,是这一方向研究的基础。它包含两大基本问题:第一,这是"谁"的关于经济问题的道德理论?第二,是关于什么经济问题的道德理论?本文认为,在西方经济学还从属于神学和道德哲学的时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西方哲学家们对经济问题和人的经济行为的伦理判断和道德评价,即研究他们如何以从伦理到经济的认识模式来研究经济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从亚当·斯密创立的古典经济学之后,我们研究的是西方经济学家如何以从经济到伦理的认识模式来研究经济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而从古典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中,可以得出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关于什么经济问题的道德理论的重要结论,这就是关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以何种理念对待伦理道德?"建设",还是"发展"?"建设"是被动态,是对"建设者"能动性的凸显;"发展"是主动态,是对伦理道德自身规律的尊重,必须以"发展"看待伦理道德。伦理道德发展能否测评?如何测评?基于伦理道德发展的哲学规律、中国传统、中国问题、时代精神要求四个维度,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测评可以展开为七大结构或七个"力":公民的道德自主力、家庭的伦理承载力、集团的伦理建构力、社会的伦理凝聚力、政府的伦理公信力、生态的伦理亲和力、文化的伦理兼容力。它们分别对应七大指标:公民的道德自觉自持指数,表征个体的道德自主度;家庭的伦理承载力指数,表征家庭的伦理强度;集团的伦理可靠性指数,表征集团的伦理浓度;社会的伦理凝聚力指数,表征社会的伦理温度;政府的伦理公信力指数,表征政府的伦理信度;生态的伦理亲和力指数,表征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安全度;文化的伦理魅力指数,表征文化的伦理兼容度。七个"力"、七大指数和七个"度"构成"个体—家庭—集团—社会—国家—生态—世界"一体贯通的伦理道德的发展体系和测评体系,标志着伦理道德发展水平的总体性话语就是:"道德美好度"和"伦理魅力度"。  相似文献   

16.
杨国荣、潘小慧、孙春晨三位教授提出的讨论,集中指向一个形上问题:伦理道德,为何"精神"?具体展开为三大关系的哲学追究:马克思、康德、黑格尔三大理论资源、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传统的关系;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的关系;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意识"、康德的"实践理性"、黑格尔的"客观精神",是关于伦理道德"精神"本性的三大理论资源,必须基于中国传统对它们进行创造性整合与超越。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的三位一体,是伦理道德的精神体系的形上基础,其中"体"是伦理道德的"精神"本性,"一"是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是伦理道德的"精神"本性及其精神哲学体系的现实性与历史性。民族—伦理—精神的概念同一性,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冲动形态伦理"的法哲学结构是其现实性和历史性展现的三个哲学维度。  相似文献   

17.
当代生命伦理所面临的难题杨青随着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在医学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使医学领域中的高新诊疗手段不断增多,这一方面增加了人们诊疗和预防疾病的可靠性,对维护和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起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生命伦理道德上又产生了许多难题。一、...  相似文献   

18.
<正>2009年10月23-25日,首届"台闽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两岸学术研讨会在金门举行。会议由台湾元智大学、金门技术学院主办,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中国孔学会和福建省伦理学会协办。来自两岸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台闽民间信仰与伦理文化"、"台闽文化传承与道德教育"、"两岸服务伦理建设"、"战地文化转型与两岸交流"等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石峻先生对伦理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伦理道德问题必须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来解决,在中国传统的人性学说中包含着深厚的伦理意蕴。石先生对中国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抱有十分强烈的自信心.认为学术研究应以过去为起点才能进步,反对对外国文化和伦理的移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是伦理学研究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伦理道德能为价值共识贡献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表达就是价值共识或根本价值共识。价值共识是精神世界的一种顶层设计,不同文化生态具有凝聚价值共识的不同路径,在西方是宗教,在中国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能为价值共识贡献什么?我的观点是,贡献精神世界的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在逻辑、历史和现实三个层面展开。在伦理型的中国文化中,为何价值共识的顶层设计是伦理道德而不只是道德?现代文明和现代道德哲学凸显道德,故意冷落伦理,因而无论价值共识还是道德共识都因缺乏基础而难以生成。为什么?理由很简单,伦理是存在及其认同,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