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做理论工作的同志,要花相当多的工夫,从各个领域阐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邓小平文选》第40页)从道德领域探索毛泽东伦理思想体系,研究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展开它的丰富内容,是伦理学界的一件大事。 现在,刘广东同志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而撰写的《毛泽东伦理思想简论》(以下称《简论》),终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本填补空白的开创性的新作,值得欢迎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引进中,他首先提到的是先进经验,置于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之前。这几年来,我们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优化全民族思维方式的成功探索——评《毛泽东邓小平思维方式比较研究》张岱年(北京大学哲学系100871)尹全忠等同志所著《毛泽东邓小平思维方式比较研究》一书,从时代主题变换的视角,运用系统科学方法,阐述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思维方式的形成、特征、建构要素、创...  相似文献   

4.
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26页,下引此书均只注页码)这就是说,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坚持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任务,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的意义。后来,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这一思想得到理论上的进一步阐发。报告中提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共产主义思想建设保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教育应当是我国哲学应用研究的一个重点。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于经济、科技问题的研究比较重视,这是正确的,但相对而言,研究教育中的哲学问题的人却不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同志说:“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新观察》1958年第7期)显而易见,书面语言中若是没有标点符号,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语言的表达传递思想感情,表示不同语气等。因此,能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是与思维是否清楚密切相关联的。逻辑读物不外乎是介绍如何思维的科学用书。如果逻辑读物的标点使用不当,这就不仅仅属于运用语言的问题,尤其应该是归结于思维清楚不清楚的问题了。所以,凡逻辑读物在使用标点时,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随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 ,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人才的培养 ,首先要求施教者要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教师的品性和学识、教学能力、气质以及人格魅力等等 ,对学生从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邓小平同志说过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未来教育的灵魂。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时代呼唤我们的教育要创新。我们广大教师更有责任,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实施开放课堂学习氛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谈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论邓小平的治国新思维吴鹏森所谓治国新思维,就是一种新的治国思维模式。我们必须确立思维的出发点和参照系才能谈所谓的"新"思维。邓小平同志的治国新思维正是通过上述两点实现和表现的。首先,在思维出发点上,邓小平同志始终站在民族利益立场上,坚持民族本位的思维方式,始终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从民族出发,从国家利益出发。邓小平同志治国新思维的第二个方面,体现在他的思维参照系上。他明确强调,要从现代化的角度,世界的角度,未来的角度看待中国的现实问题。小平治国新思维的两方面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发现,邓小平的治国新思维具有鲜明的务实性、时代性、开放性、战略性特点。邓小平治国新思维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争取民族振兴、民族翻身的思想结晶。其"次,它也是在对中国现实国情的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三,邓小平治国新思维是源于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及世界关系本质(仍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所展开的全球性竞争)的正确看法。最后,邓小平治国新思维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治国新思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一,它是理解邓小平全部治国思想的基础。第二,它是理解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0.
一曲高唱时代“主旋律”的赞歌──简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丛书伉平,宝华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要把党员教育好,军队教育好,青年教育好。这些教育的内容也应该包含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正是基於这样的出发点,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起煌和青年学者...  相似文献   

11.
由张巨青、萧新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邓小平科技思想与教育思想研究》一书,是一项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研究成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邓小平科技思想和教育思想的专著。作者经过深入的研究,以严谨的著述、丰富的资料和独到的研究心得,对邓小平的科技与教育思想作出了通透的阐发。本书的出版,丰富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将对我国科技事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阅读本书,我们感到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4,(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已经出版发行。今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隆重举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随后,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通知》。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佛教界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根据全国政协第八次主席会议的精神,现就全国佛教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有关部署通知如下: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收录了邓小平同志从1982年至1992年期间的主要著作。这一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2月20日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北京白云观沉浸在悲痛之中。中国道教协会立即组织协会全体人员和白云观道众认真学习《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缅怀邓小平同志一生的光辉业绩和伟大风范。几天来,协会还组织工作人员、住观道友收看大型文献片《邓小平》;学习座谈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道协还组织协会副秘书长以上负责人座谈会,追思他开创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他一再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当加强,不是缩小,而是应当扩大。”在调…  相似文献   

14.
信仰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外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因此,“在军队里要讲信念,在人民中间,在青年中间,也要讲信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191页)小平同志这里讲的信念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仰。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而信仰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四川省广安县召开。会议是由《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丛书编委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民日报理论部、光明日报理论部、辽宁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同志与会,会议收到论文近30篇。 与会同志从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了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并认为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具有重大的观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仅就讨论中的两个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社会、群体能否被识为主体?刘福森,付丽芬贵刊1992年第12期发表了王南堤同志的《社会可否被视为主体?》一文。王文认为,主体只能是个人。社会、群体都不能识为主体。"否则,将导致二元论甚至历史唯心论。""是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相违背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王文认为社会、群体不能被视为主体的第一个论据是:"社会或群体缺少作为主体的最基本的规定性──自我意识性"。我们认为,"没有自我意识就不能成为主体"。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说社会、群体不能达到自我意识,就让人无法同意了。这是因为,不仅个人的自觉活动要在个人意识的支配下才能进行,而且任何社会群体的自觉行动也都必须在社会群体的自我意识的支配下才能进行《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7页)。因此,如果承认有自觉的社会群体活动,就必须承认社会群体有自我意识;如果否定社会群体有自我意识,就必然否定任何社会集体的活动。以阶级活动为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当无产阶级还没有达到自我意识时,它还只是一个自在的阶级。这时,只有个别工人反对个别老板的斗争,还没有无产阶级作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只有当  相似文献   

17.
道德建设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地提出了道德建设的任务和具体内容,为我国新时期伦理道德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5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邓小平的利益观日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人们已从不同角度、层次对邓小平的利益观展开了研究 ,并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张国钧教授撰写的《邓小平的利益观》(北京出版社 1 998年 6月出版 )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中国社会主义动力机制转变的视角 ,努力对邓小平的利益观做出正确而有新意的总体把握。该书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 ,它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利益本质的界定。任何一种严肃的学术研究 ,首先必须确定基本概念 ,利益观的研究也不例外。关于“利益”概念的…  相似文献   

19.
《道德理想与现时代》──一部有特色的研究现实问题的理论著作叶敦平,刘锋周中之同志撰写的《道德理想与现时代》是一部具有一定特色、研究现实问题的理论著作。作者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20.
1994年9月18日至22日,国家教委在中山大学召开了全国教育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现将研讨会讨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有关观点略述如下: 关于培养目标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培养目标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有的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