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思留 《学海》2005,(1):113-118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 ,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它应当具有稳定性 ,才能体现其权威性。马克思在谈到拿破仑法典的时候说 :“这一法典一旦不再适应社会关系 ,它就会变成一叠不值钱的废纸”① 。然而 ,我国宪法中经济制度修订的争议不仅在于频率 ,更在于对已经修订的内容反复进行修订 ,表现出对这一制度修订的盲目性。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济制度宪法属性的分析 ,探讨宪法中经济制度应有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 ,试图摆脱经济制度一修再修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尴尬局面。经济制度的宪法表现我们所说的经济制度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 ,是指…  相似文献   

2.
经济立宪是现代宪法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经济制度的规定也是现代宪法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对和平时期宪法经济功能的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我国的立宪与行宪史来看,宪法中的经济制度规范不仅是我国宪法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中国的当代经济制度变迁也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并呈现出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即与中国发展国情相联系的特色性,与中国现代化改革进程相联系的时代性,以及与中国现实发展相适应的恒定性.  相似文献   

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经济制度的特色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地保障了社会全面发展,成功地抵御了国际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4.
企业共享利益是新时代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劳动与资本共享利益,还包括不同所有权资本共享利益等。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也出现过为缓和劳资矛盾和抑制通货膨胀所提出的分享利益模式,诸如净利润分享、纯收入分享及员工持股等分享经济模式,但由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所有权绝对垄断利润的地位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关系,要素地位及分配制度都存在着不平等,企业共享利益难以实现。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企业共享利益提供了根本保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特别是当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于企业,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效率,而且保障了共享机制的公正实现,使企业共享利益成为可能。企业共享利益的公正实施可以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坚持、劳动力产权的确立、公平的员工持股制度、混合所有制的平等合作以及风险共担机制等措施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宪法因其对公民权利的广泛设定和对国家政治制度最合理的规定,而成为一部具有高度道德合理性的宪法.但是由于我国宪法当前只具有立法上的指导作用,存在非适用性和非程序性,因而致使其道德性缺失.为了实现和完善我国宪法的道德性,就必须克服宪法的非适用性和非程序性,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并允许将宪法适用于司法判断,使宪法进入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6.
赞比亚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活动的历史十分悠久。宗教在其社会发展和民族独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赞比亚不同的宗教之间存在一些冲突或紧张关系;宗教组织和政府之间有时也出现一些冲突甚至武力对抗。赞比亚在宪法中明确宣告为基督教国家,宗教国家的口号写入宪法提高了宗教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赞比亚宗教自由的实现,还受到许多法律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宪法与佛法     
释隆印 《法音》2015,(2):59-60
<正>"宪令"、"宪法"等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法"同义。"宪",词典解释为"法令"。顾名思义,宪法乃"法上之法",亦即"万法之宗"。它是所有法律的立法依据,所有法律均诞生于宪法之下,服从于宪法精神,不得违背宪法。近二百多年来,世界上存在过的和当前存在着的各国宪法,数量非常之多,而每一部宪法的历史背景以及内容均各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宪法基本  相似文献   

8.
经济体制与道德的关系,在目前理论研究中尚未受到重视.然而,事实上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是会强烈地引起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原则规范的变化的.因此,在研究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时,除了应着眼于经济制度与道德的相关分析外,还应注意经济体制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人们的经济利益是由社会的生产关系规定的.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的总体倾向.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规定社会生产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来进行运转.在保持社会所有制格局不发生  相似文献   

9.
董志勇 《现代哲学》2006,1(6):112-120
人的所有制是被用来从总体上表明一个人类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占有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或社会关系;人的所有制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制度,它是区别和划分人类历史上各种不同经济形态的根本标志,是一个比生产资料所有制更为重要和更为基本的社会所有制的存在形式;人权概念是一个先后为在相关人类共同体中分别建立和维持人的公民所有制、劳动力的公民所有制、公民所有制的劳动者人身所有制、人格的公民平等、人的个人所有制、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的劳动者人身所有制、婚权的个人所有制和使包括所有成年女性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年成员享有人格的人类平等、劳动力的部分社会所有制等社会制度而被提出来的哲学概念、法律概念和政治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家疆域的宪法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冰 《学海》2004,(3):91-96
国家对其疆域的任何法律调控都应该而且必须包括陆疆、水疆、空疆、天疆和网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完整的疆域。世界各国宪法对国家疆域的规定有三种形式 :明文规定的形式 ;隐含规定的形式 ;不作规定的形式。各国宪法对其国家疆域的规定主要有四项内容 :国家疆域的完整性 ;国家疆域的不可侵犯性 ;国家疆域变更的程序性 ;某些国家疆域问题的特殊性。在中国 ,自立宪以来 ,不同时期采用过不同的国家疆域规定形式 ,现行宪法采用的是隐含规定的形式。现在 ,明文规定国家疆域已成为各国宪法的普遍现象和必要任务。这并不妨碍主权国家在其疆域内调整行政区划。因此 ,我国宪法应明确规定我国的国家疆域 ,有利于从法律上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法律台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