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七月十七日,香港大光法师和石彬居士到天津大悲禅院礼佛,并参拜了倓虚法师遗像,受到天津市佛教界人士隆重的欢迎。大光法师向大悲禅院赠送了一批珍贵的经书,并将倓虚法师的舍利供奉在大悲禅院。石彬居士带来了香港部分教友的捐款。当晚,中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7,(2)
全国重点寺庙、近代名刹——山东青岛湛山寺,经过两年修整,于1986年12月30日对外开放。位于青岛太平山麓的湛山寺,始建于1934年4月,是由当时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和佛学家周叔迦发起,倓虚法师主持创建的。该寺总面积二万平方米,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藏经楼及其他殿堂共百余间。1935年,倓虚法师在此开办佛教学院。弘一大师曾来此讲经,使该寺成为著名的佛教学府,门人和信徒遍及国内外。  相似文献   

3.
张梓波 《法音》2021,(8):16-21
倓虚法师(1875-1963),俗姓王,名福庭,河北宁河县人(今天津市宁河区),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传人。他一生解行并重、建寺弘法,为天台宗在我国北方地区和海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他的《影尘回忆录》记载,倓虚法师年轻时学过医卜星象,接触过道士,甚至两度想随其出家修道,均被婉拒;还曾参与"佛教宣讲堂"的活动,与友人讲习儒释道经典及劝善书,并于1910年开始研读《楞严经》。  相似文献   

4.
“传法不传座”是近代高僧倓虚在总结自己多年僧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僧伽管理思想。发掘这笔精神遗产,对于步入21世纪的中国佛教界如何抓好人才建设和教制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作用。倓虚(1875-1963年),天津北塘人,生当清末,中年出家。1920年,他在宁波辞别谛闲法师后,便长期在北方弘扬天台教法(1948年,应邀到香港弘法;1963年,在港圆寂)。在讲经建寺、住持寺院的实践中,恢虚耳闻目睹了僧伽管理方面的许多积弊。其中,他认为“传法传座”是造成南北丛林所以衰败的一个最大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孺童 《法音》2010,(7):5-8
<正>《念佛论》是倓虚法师一篇专门探讨净土法门的讲记,虽然内容是为初机学佛者,略说念佛求生西方弥陀净土之殊胜功德,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其作为天台宗的一代大师,以天台教观来弘扬净土法门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6.
辽宁千山是金顶毗卢派的传播中心。毗卢派遥托宝志禅师为创派祖师,具有禅、密、华严结合宗派特点。金顶毗卢派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属于禅宗,以崇奉毗卢遮那佛而得名。近代以来,由于受到倓虚法师的影响,毗卢派除了禅宗系统以外,也依天台系统而传承。  相似文献   

7.
邢子  桑吉 《佛教文化》2009,(5):123-124
本刊讯 2009年9月12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宗教系主办,山东阳谷海会寺佛教文化研究所承办,山东淄川普照寺、山东淄博博苑宾馆协办的“倓虚大师在近现代佛教史上地位”座谈会在山东淄博博苑宾馆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8.
自愧业深根器浅,来登灵鸳礼青山。俗缘多被声名票,世路难逃生死关。且指虚空尘念绝,莲生泥淖圣心闭。晨钟唤得迷魂醒,法雨无边洗旧颜。拜读倓虚法师著《影尘回忆录》感赋@于洪江  相似文献   

9.
倓虚法师说:“不愁无庙,只愁无道。”这句话开拓了我的思路。末劫时期,“只愁无道”的,寥若晨星,疏疏落落。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离开众缘而生存,因之要尽其责分,互相成就,象负十斗,蚁负一粒,任力所能,除了自利之外,对社会反馈,才不失今生今世为人的意义和阶值。  相似文献   

10.
青岛诗抄     
访湛山寺湛山寺,三谛畅宗风。面海开山心量大,续灯除障国恩隆。利乐愿无穷。湛山寺于一九三四年为倓虚法师所创建。占地一百四十九公亩,规模宏大。尝办佛学院,弘天台宗。“文革”中被破坏。一九八五年起,政府大力进行恢复,迁出学校、工厂及住户,彻底落实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11.
觉醒 《法音》2012,(1):23-25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成立的宗派,也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宗派。近现代以来,上海和香港在弘扬天台宗方面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沪港佛教天台宗因为谛闲、宝静、倓虚等高僧的影响而一脉相承,成就了两地佛教亲如一家的殊胜因缘。一、近代上海佛教天台宗的弘传古代上海虽早有天台宗的传播,但总体上流传并不很广,信徒也不是很多。及至近代,由于不少高僧在上海兴办佛学研究社、法藏学社等机构,专  相似文献   

12.
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哈尔滨极乐寺,在经历了60余年沧桑兴替之后,近年由政府拨出巨资修复,又以其庄严的古刹新姿雄踞在哈尔滨的南岗东端。这里是佛教徒参谒朝拜的北方佛教胜地之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极乐寺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并称为东北四大佛教丛林。除慈恩寺外,其余三座寺院的建筑年代相近,同为天台宗近世传人倓虚法师一手筹建。极乐寺创建于1921年,历时三年始告竣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如何将现代乐谱自动翻译成古琴减字谱。古琴减字谱和现代乐谱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记指法的谱子。本文先对曲调进行分析,选择古琴适合的调与之相对应,然后将乐曲分成虚音、主干部分、半虚半实音进行处理。虚音部分采用最大匹配法进行翻译;主干部分采用基于统计的方法、模拟退火算法以及Viterbi算法进行翻译;半虚半实部分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得到符合古琴指法要求的古琴减字谱序列。  相似文献   

14.
弘一与倓虚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天津出现了两位高僧:弘一与倓虚。他们一位是官宦富商子弟,一位出生贫苦人家;一位从小锦衣玉食,受到良好教育,一位则饱经生活苦难,只读过三年私塾;一位出家前已是誉满神州的艺术大家,一位在俗时只是小有名气的民间郎中;一位是从不收徒、建庙的律宗传人,一位则是致力造寺、育僧的天台宗师。他们虽然经历不同,风格各异,但是都以其博大的拯世情怀、建设“人间净土”的菩萨实践,赢得了缁素四众的普遍敬仰,特别是他们之间的相互推崇,更成为中国近代佛教界盛传不衰的佳话。弘一,俗姓李,名文涛,又名广候,字息霜,亦称惜霜,别号叔…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学院副教授刘峰居士,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2003年7月29日下午6时辞世,享年80岁。刘峰居士,1923年1月7日出生于安徽省萧县。9岁时因身体有病而送到寺院,后依萧县圣泉寺雨亭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赐法名澄璧,号常净。做沙弥期间于当地书院读私塾,学习刻苦,成绩优秀。1940年受戒于北京广济寺,并在广济寺弘慈佛学院学习。1942年毕业后,又到青岛湛山寺佛学院依倓虚法师学教一年。复参学于浙江天台山、宁波天童寺。1948年到上海法藏讲寺从兴慈老和尚习天台宗。后来住进清定上师主办的上海金刚道场做维那7年,得…  相似文献   

16.
论虚概念     
叶建柱  应向东 《现代哲学》2004,19(2):115-120
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的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的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又导致把理想模型等科学概念当成虚概念,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是无异议的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是实概念,如思维科学中的概念;实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如“地心说”中的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公认的虚概念,如鬼魂。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是非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17.
虚法师是中国现代佛教史上的高僧。他行脚南北, 讲经建寺,培育僧才,恩润当时,泽被后世,深得缁素四 众敬仰,被海内外佛教界公认为心仪感佩的高僧大德。 一、 从向佛到出家 虚法师于 1875年出生在顺天府宁河县北塘庄(今天 津市塘沽区北塘镇)。俗姓王,父名德清,赋性耿直,慷慨 好施。母亲张氏,天性淑和,孝道殷勤。因家道贫寒,父 亲常年随人在外经商,家务全赖其母支撑。母亲经常教导 子女,要惜福修善,慈悲喜舍。 虚 10 岁时进私塾读书,3 年后辍读,到益隆智记铺 学做生意,半年后辞职。从 15 岁至 17 岁在家赋闲,读了 很多书,逐渐萌生出家志…  相似文献   

18.
舒建利 《美与时代》2003,(10):47-49
对于初学者来说,素描的“虚实”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决非易事。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艺术实践,“虚实”归纳起来就是:方实、圆虚;前实、后虚;近实、远虚;转折的地方实、非转折的地方虚;结构的部分实、非结构的部分虚;受光面实、背光面虚。这样虚实相间,画面才有变化。  相似文献   

19.
“虚概念”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概念”问题是近几年逻辑界争论意见较多的问题,现将各种不同意见概述于后。一概念有无虚、实之分?“虚概念”是不是概念? 第一种观点认为“虚概念”不是概念,概念无所谓虚实之分。认为“虚概念”不是概念者持两种理由:(1) “概念”一词在逻辑学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它作为理性认识 (思维) 的一种形式,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和终结;第二,它作为语词的思想内容,是判断的组成部分——主词、谓词等。虚概念中的“概念”属第一种含义,所以虚概念实质上指的是那些不能被称为概念的错误观念;(2) 为了确定一个概念是否是虚概念,重要的先决条件在于必须确定使用概念的论域。有的概念就客观世界的论域来讲是空类,但就另外的论域,比如人们的主观世界的论域来讲,并不都是空类。那些在确定  相似文献   

20.
《枇杷图》为虚谷在1896年创作,这是虚谷最后的作品之一。《枇杷图》画作展现出了独特的构图方法以及用色,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这也是虚谷绘画艺术独特意境美感的表达。关于虚谷的《枇杷图》,具体从构图、用色以及线条分析其艺术特征,对《枇杷图》艺术成就与贡献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