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尊法师编译的佛家逻辑(因明学)名著《释量论》已由中国佛教协会出版。此论原为公元六、七世纪间法称论师所著,在我国西藏地区流传数百年,许多寺庙列为必读的论典之一。法尊法师毕生传译汉藏佛典,晚年抱病将此论从藏文典籍中译出,弥补了汉文佛家因明论著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玄奘(600~664)法师,洛阳缑氏县(今偃师县)人。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下简称《慈恩传》)和《续高僧传·玄奘传》载,他俗姓陈名祎,出身于儒学世家,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十一岁那年,便随长捷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年十三,依兄长捷出家于洛”(《塔铭》)。  相似文献   

3.
由日本日莲宗奉献的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尊像的开光仪式,四月十三日在陕两户县草堂寺隆重举行。鸠摩罗什(344—413)是我国后秦(约当东晋)时期从西域来长安的一位译经大师。他在当时的逍遥园大寺中译出了《妙法莲华经》七卷,其后天台宗即以什译《法华》为宗典;公元804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767—822)来我国游学,在天台山从道邃、行满二法师习天台救观,归国后在比睿山正式创立了日本天台宗;七百年前,日莲(1222—1282)上人出世,在睿山学天台宗义,于公元1253年专依什译《法华经》建立日莲宗。今年是日莲上人圆  相似文献   

4.
水忏高僧悟达国师 悟达国师,唐代眉州(今四川)洪雅人。法名知玄,字后觉。十一岁随法泰法师出家,研习《涅槃经》。两年后在四川大慈寺受丞相之请,升堂说法,当时缁素人众日计万余,都倾心专注听法,赞  相似文献   

5.
本性 《法音》2008,(3):39-45
慈航法师的身世慈航法师,福建建宁人,一八九五年农历八月初七生。俗姓艾,名继荣,别名彦才。父炳元,清国子监生,私塾执教为业。母谢氏,系出名门。据苏邨圃《慈师的三不朽》一文:慈航法师,6岁开蒙读书,11岁时慈母谢氏往生,  相似文献   

6.
孔颖达易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颖达易学思想研究宋开素孔颖达,字仲达,冀州(今河北省)衡水人,北齐武平五年,即公元574年,生于一个官吏家庭。他一生经历了北齐、北周和隋唐四朝。孔颖达自幼聪明睿智,博闻强记,“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旧唐书·孔颖达传》)。稍长,于书无所不见,尤明...  相似文献   

7.
温金玉 《法音》2006,(9):45-45
本刊讯8月19至21日,由太原市委统战部、太原市宗教局、太原市政府新闻中心联合主办,太原市佛教协会承办的“佛教本土化与晋阳文化嬗变”学术研讨会,在太原晋祠宾馆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根通法师,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妙江法师,太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悲寂法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方立天,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楼宇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副书记郭振中、市委宣传部长范世康、市委统战部长王维卿、市政协副主席王继祖、山西省民族宗教局副局长刘志敏等5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由…  相似文献   

8.
<正>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县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死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他于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中举,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筵展书官、殿试掌卷官等职。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杨慎因所谓“议大  相似文献   

9.
法尊法师(1902~1980)河北深州人。俗姓温。1920年春,投五台山玉皇庙瑞普法师座下出家。法名妙贵,字法尊。是年秋,恰逢大勇(1892~1929)法师朝礼五台山,被邀于本寺开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法尊法师遂对听经发生浓厚兴趣。1921年夏,在五台山广济茅蓬再听大勇法师讲《弥陀经》等。秋日,太虚大师(1889~1947)应北京佛教界邀请在广济寺讲《法华经》,大勇法师至北京听经,而法尊法师也要去受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7月2日至4日,五台山碧山寺隆重举行妙江法师升座法会,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焕长老(原碧山寺当家)为妙江法师送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等海内外诸山长老、四众善信及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有关方面负责人2000多人参加了庆典。妙江法师现年50岁,1968年于大同云岗出家,1980年到五台山,先后在普化寺、竹林寺、南山寺、慈福寺参学,期间曾两度入佛学院深造。后任碧山寺监院,并于1995年8月11日接法于原碧山寺住持、美国纽约光明寺住持寿冶老和尚,现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  相似文献   

11.
四论玄奘法师的音译关于五不翻古代译师认为音译是不得已的事,僧睿《大品经序》说:“不可变者,即而书之。是以异名斌然,胡音殆半。”(《出三藏记集》卷八)所谓“不可变者”即是没有办法翻的。古代一般学者认为音译不算是翻译,所以隋代灌顶法师和吉藏法师谈论到nirvana译为“涅槃”的时候,都说这是“无翻”、“不翻”或“不可翻”(分别见于《涅槃经玄义》和《涅槃经游意》)。唐以前的大德对于哪些词是不可翻曾有理论上的阐述,如刘宋广州大亮曾枚举五种不可翻,并说明何以不可翻(《涅槃经玄义》卷上引)。玄奘法师早年曾从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是沟通中斯两国佛教文化和传播友谊的伟大使者。为搜集“汉土所无”之佛教典籍,他以六十五岁高龄西行求法,遍访南亚诸国,公元410年到达斯咀兰卡(当时称为狮子国),在王都阿努拉特普罗城的无畏山寺等处修学两年,干公元412年绕道爪哇回国。带回《弥沙塞部律》、《长阿含经》、《杂阿含经》和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6,(1)
一、石经的缘起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经籍,简称房山石经,隋代静琬法师创刻,是我国古代碑刻艺术的伟大宝藏。我国佛教石经,创始于公元六世纪的北齐时代,分布在山西、山东等地,其中以唐邕在河北省武安县北晌堂山所刻《维摩诘经》、《胜鬘经》等几部大乘经典最为著弥,并留下了《鼓山唐邕刻经铭》。《铭》文称:“缣缃有坏,简策非久,金牒难求,皮纸易灭。”他认为纸帛书经,易于毁灭,刻经于石,则可久存。这对后代大规模刊刻石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真谛(499~569)三藏是继鸠摩罗什法师之后被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家”之一的伟大译师。他是西天竺优禅尼国人,梁武帝使臣张(?)从扶南国礼请来华,于大同十二年(546)八月十五日抵达南海,两年后,即太清二年八月始达建康(今南京)。由于侯景之乱,“不果宣述”(《唐高僧传》卷一。下文未注出处者同此),因往富春(浙江富阳县)从事《十七地论》的译业。承圣元年(552),他再度回到建康,“止于金陵正观寺,与愿禅师等二十馀人翻《金光明经》”。两年后的554年回豫章,旋往各地游方弘化。永定二年(558)复回豫章,并在临安、晋川诸郡停留,从事经论翻译。但他深感“道缺情离,本意不申”,曾三度萌起归国之念。天  相似文献   

15.
法门龙象     
下边发表的通信,虽是很平常的信函,却包含了很深刻的意义。为了弘扬佛法,赵朴老特别重视人才,早在三十年代他就送过五比丘去斯里兰卡。净因、园慈、广兴是八十年代他送往斯里兰卡的五比丘中的三位。三位法师在兰卡都已拿到了文学、哲学双硕士的学位,现正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赵朴老关注的另一件大事是译经。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曾请专家翻译过南传上座部经典(当时出了《普汇大藏经》)。近十年来他仍为直接由巴利文翻译南传上座部经典操心。对于藏文论著译成汉文事也是他多年的宿愿。为此,我们曾多次听他谈及土登尼…  相似文献   

16.
王贺英 《美与时代》2007,(8):103-108
西行法师(公元1118-1190)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末期的隐遁歌人.在50年的隐逸生活中,创作了两千余首和歌.他的和歌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描绘了草庵与修行生活,抒发了对人生的深层感悟.  相似文献   

17.
尚止 《法音》2001,(12)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法音》编辑部副主任宽忍法师,因病于2001年11月26日11时35分圆寂,终年65岁。宽忍法师俗名何中庭,1936年5月1日生,湖北省新洲县人。自幼学佛,早年曾参学于江西云居山等名山大刹,1981年从武汉归元寺昌明法师披剃,同年调中国佛教协会任《法音》编辑。20年来,法师工作刻苦,任劳任怨,除编辑《法音》外,还担任“法音文库”的责任编辑,编纂出版有《佛教手册》和《佛学辞典》,深受教内外读者的欢迎。宽忍法师圆寂@尚止  相似文献   

18.
张煜 《法音》2005,(2):13-17
《续比丘尼传》六卷,民国释[1]震华(1908—1947)撰。震华法师俗姓唐,江苏兴化人,曾任上海玉佛寺住持。“师长于诗,擅画竹兰,颇有才艺。又精研佛史,尝编《佛教人名大辞典》,稿成,未及行世而示寂,世寿三十九”。《续比丘[2]尼传》上续梁释宝唱的《比丘尼传》,著录梁、陈、北齐、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比丘尼二百零一人,附见四十七人。该书之写成颇为不易,据他的学生超尘法师回忆,作者曾用三年时间,积稿盈尺,值一·二八抗战爆发,稿为弟子携走遗失。后又追忆前作,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再成此书[3]。而是书之写作,正体现了经过现代…  相似文献   

19.
先师圆瑛老法师圆寂已经三十周年了。他老人家的爱国爱教精神和道德学问,不但明旸个人怀念不已,凡是亲近过他的人无不同怀敬慕之心。明旸随侍先师数十年,患难与共,受恩最广,知师最深。为纪念先师圆寂三十周年,略述先师事迹,敬告法门道友。先师公元1878年出生于福建古田县。幼渎儒书,聪颖过人。十八岁出家于福州鼓山涌泉寺,从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先后从当时禅宗尊宿冶开和尚、寄禅和尚修习禅定,悟解超群,  相似文献   

20.
正衢州佛教历史悠久,约在三国时期传入,以南北朝和唐宋时代最为兴盛。历史上很多高僧在衢州潜心研究佛理,留下著述,例如唐代的大彻禅师、永明延寿禅师(曾驻锡天宁寺,完成禅宗论著《宗镜录》100卷)、明代传灯法师等。被收入《高僧传》《五灯会元》《传灯录》《明一统志》《两浙明贤外录》等史书的衢州高僧有21人。1923年衢县佛教会成立时,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来衢主持其事,赠送玉佛及大藏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