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86,(5)
广东潮阳县灵山护国禅寺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它位于潮阳县西铜盂区界内的小北山麓,唐贞元七年(791),由高僧大颠倡建。历史悠久,文物丰富,自然环境十分幽雅。寺后有座保护完好的开山祖大颠和尚墓塔。据明朝隆庆《潮阳县志》记载:大颠和尚“长庆四年(824)一日告辞大众而逝,年九十有三……墓塔在灵山寺左(因历史兴废、寺院改建、塔今处寺后)。至唐末有发其窣堵而葺之者,骨髀尽化,惟舌根尚存如生,复瘗  相似文献   

2.
正一香海禅寺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据《桐乡地方志》记载,香海禅寺本名福善寺,始建于元代至大年间(1308-1311),为濮院乡绅濮鉴舍宅所建之寺,占地二十八亩。寺院落成之时,建寺者濮鉴邀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及其夫人管道升伉俪同游。赵孟頫题匾额于大雄宝殿左右二梁,管夫人则在大雄宝殿西粉壁挥毫画竹。元末,诗文大家宋濂寓居濮院读书期间,遍踏濮  相似文献   

3.
公主寺     
公主寺因信诚公主所建而得名,是五台山著名寺庙之一。现将公主寺的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广清凉传》载:“北台之西、繁峙县东南,有一寺名公主寺,后魏文帝第四女信诚公主所置。”寺庙最初建在山寺村,后来移至公主村东南。山寺村四山环抱、山势峻峭,古公主寺就建在从半山伸出的一块百余亩的台地上。既然是地位显赫的公主出家,为什么不去五台山的中心——台怀建寺。  相似文献   

4.
一、清真南寺的历史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的清真南寺,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清真南寺于明代崇祯九年(1636)就曾有“院落较小,房屋不多的简陋寺院”。(杨耀恩:《沈阳清真南寺考略》)而清真南寺的建造和规模扩大与辽沈地区的回族望族——铁氏家族密切相关,皇太极崇政五年(1633),铁氏家族在沈阳建立南清真寺(一说是清天聪元年,即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  相似文献   

5.
朴现圭韩国 《法音》2006,(7):23-28,29,30
一、绪论韩中两国的佛教交流在悠久历史中,随着两国僧人间的相互访问、求法活动的展开、佛教经典的传递等活动得以实现全方面蓬勃的发展。现今,在中国留有众多与韩国佛教有关联的遗址。例如供奉着成为地藏菩萨化身的新罗金乔觉的等身佛的佛教圣地九华山,建有新罗圆测浮屠塔的西安兴教寺,新罗张保皋所建的石岛法华寺,高丽天台宗第16代祖师义通最后活跃及逝世的地方宁波阿育王寺,寄放着高丽义天的佛典的杭州高丽寺,高丽慧月补修石经的北京房山石经山,朝鲜郑同所建的香山洪光寺等。金陵刻经处是清同治五年(1866),由杨仁山(1873—1911)等人创立…  相似文献   

6.
拾文 《法音》1988,(12)
慧能禅师在黄梅五祖处得法南归,隐居十六年,保任圣心。至仪凤元年(676)始于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会印宗法师,诘论玄奥,薙发受具。其戒坛为刘宋时求那跋陀罗三藏所建,并预言“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坛畔有梁天监元年(502)天竺来华的智药三藏自本国携来种植的菩提树一株。智药亦预言“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  相似文献   

7.
向慧 《中国宗教》2015,(2):78-79
在日本东京市中野区的繁华街道上,有一片竹垣围起的庭院,庭院外墙悬挂着巨幅的达摩画像,画边题为:莫妄想。这里就是东京多宝山成愿寺了。成愿寺是一所禅宗道场,传承曹洞禅法。曹洞禅由道元禅师(1200-1253)传入日本,他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来到中国,两赴天童山,成为中国禅宗曹洞宗第十四代法嗣传人。归国后,道元禅师于宽元二  相似文献   

8.
《法音》1989,(10)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岳麓山寺、鹿苑、万寿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之半山亭上,寺前为清风峡。山为南岳衡山延伸到长沙的山脚,所以叫做岳麓,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拔295.7米,从平地到山顶约七华里。麓山寺创始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为会稽剡县(今浙江省嵊县附近)到湘州来传播佛教的第一个僧人竺法崇所建,是湖南佛教的发源地。竺法崇以其师是天竺来的,按当时习惯以竺为姓,法崇是他的名字。《宋书》卷九十三《孔淳之传》有他和孔淳之交游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2002年1月12日,河南省禹州市西刘庄同心清真寺落成暨李跃军阿訇荣任该寺教长庆典隆重举行。西刘庄村位于禹州城南4公里。全村穆斯林两千三百余口人,早年不曾建寺,冲洗礼拜及婚丧大事,均使用邻村砖桥坡清真寺,近年来经济发展,教门兴盛,来寺礼拜者日见增多,寺难容众,群议在西刘庄建新寺。寺管委主任张麦囤乡老首报捐资一笔3万元,后陆续募到乜贴40万元。选用本村中部一片污水坑塘,填土建房。于1995年春季开工,建男大殿5间,女大殿3间,后陆续添建北讲堂,南水房及东门楼。全寺气势恢弘,巍然壮观。由于该寺是全村…  相似文献   

10.
南京玄武山上有座五层方形砖塔,是1944年2月28日为供奉大唐三藏玄奘法师顶骨而建造的,故名三藏塔。玄奘法师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二月初五,荼毗后灵骨葬于长安(氵产)水之东,后五年改葬于樊川北原,为建塔(即今长安兴教寺玄奘三藏塔)藏之。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据长安,毁寺发塔,灵骨迁于终南山紫阁寺。迄宋端拱元年  相似文献   

11.
西安大雁塔小雁塔的历史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久享盛誉,海内外闻名。作为古代文化遗存的浓缩点,除了远眺和登临外,还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封建社会妇女苦难生活的见证大雁塔和小雁塔是唐长安大慈恩寺和大荐福寺的佛塔,但与所在寺院的性质不同。大慈恩寺和大荐福寺是典型的富家寺院,是为了宫室成员祈福所建,建造的全部费用由朝廷有关部门支出。大慈恩寺建于公元648年,是皇太子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为已去世的母亲文德皇后所建,因而以“慈恩”为寺名。大荐福寺是公元684年武则天以睿宗的名义为去世百天的唐高宗…  相似文献   

12.
文化革命以前,在五台山楼观谷的左侧,有座蜚声中外的寺庙,名叫太平兴国寺。太平兴国寺原为宋沙门睿谏结庐之处。后因睿谏得到北朝宁王与夫人及北汉主刘继元的资助而募工修建,以寺侧有泉名曰鹿泉,故名鹿泉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五日,“宋太宗讨平晋地,师乃躬诣行宫(即太原平晋寺——引者)请见,上问台山兴建之由,师奏对称旨,又蒙恩赐甚厚,寻赐额太平兴国之寺”(《广清凉传·释睿谏》卷下)。太平兴国寺内有正殿三间,内供“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博爱县西关村是一个回族聚居村。全村1350户,6196人,其中回族5805人。该村有男寺、女寺各一座。人们说西关村是个“玻璃坡儿”,站起来不动就会滑倒!意为在西关村当阿訇难。穆民们说:“坊大人多教务乱,阿訇忙得团团转”,尽管一天忙到晚,亦很难满足各家之需。然而,现任教长庞兆明阿訇,却在“玻璃坡”坚持了近二十年。  相似文献   

14.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阳城东十五公里处的大桥村西。这里樊山起伏,形如座椅;河水清澈,宛若玉栏。水碧山青,极尽人间胜景。因这秀丽宜人的景色,早在唐代便有僧人在此结草为庵,研习佛学,取名“郭峪院”。后来西蜀僧人顺慜东游至此,感其环境优雅,就此栖息下来,并增修殿宇,扩建寺院。后经郡守(泽州刺使)奏请,唐昭宗于乾宁元年(894)赐额“龙泉禅院”。  相似文献   

15.
觉光法师,俗姓谷,名成海,1919年生于辽宁海城。1928年,随高旻寺青一和尚到上海,在海会寺剃度,法名安童。1930年秋,于浙江天童寺依圆瑛长老授具足戒,得名觉光。后赴天台教观总持第四十三祖谛闲老法师所建之宁波观宗寺深造。1939年,至香港亲近宝静大师,得授天台教义,促使其继显明法师之后,成为天台教观总持第四十六代传人,法  相似文献   

16.
京西潭柘寺是北京名胜之一,流传着“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现在每天都有众多的中外游人,前来领略这座千年古刹的风光。潭柘寺是人们叫惯了的俗名,因为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而得名。此寺始建于晋代,寺名几经改换,原名嘉福寺,唐代名龙泉寺,金皇统时改名大万寿寺,明天顺元年(1457)复名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称岫云寺。在潭柘寺的历史上,有一段中日佛教友好的因缘。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佛教美术亦随之在中国发展。《后汉书》卷八十八说:“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肜像焉。”晋袁宏《后汉纪》的记载与此略同;又《佛祖统纪》等书也记其事。传蔡情于明帝永平初遣赴大月氏,至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一说永平九年),偕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当时以白马驮经及白毡裹释迦立像,因在洛阳城西雍关外建立白马寺,并在寺中壁上作千乘万骑三匝绕塔图。  相似文献   

18.
雪窦寺春秋     
浙江雪窦资圣禅寺,通称“雪窦寺”,为天下祥宗十刹之一,历史悠久,名闻遐迩,位于奉化县溪口镇西11公里处。四山环抱,九峰参差,东西两涧之水会于寺前,再曲折南流至千丈岩,喷注垂泻,状如飞雪,雪窦由此得名。据史乘记载,晋时有尼结庐山上,因山以瀑胜,称之为“瀑布院”。唐武宗会昌元年(841)移建山麓(即今址)。懿宗大中末年(890)裘甫起义,据此山以抗官军,寺被毁,成通八年(867)有信士张昱修复,创名“瀑布观音院”。昭宗景福元年(892)常通禅师来主寺事,成为十方禅院,刺史黄晟施田1300亩,赡供僧众。后周广顺  相似文献   

19.
建于公元857年的唐代佛教建筑佛光寺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唐代建筑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部,五台山南台外围的佛光山中。据傅熹年先生介绍佛光寺是北魏以来的名刹,属于有寺额的正式寺院,是会昌灭法时拆除的四千六百余寺之一,现存寺殿是灭法后重建的。(张钦楠著《中国古代建筑师》126页)历史背景:佛光寺始创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年)。北魏皇室尊崇佛教,在开凿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同时又在五  相似文献   

20.
玉花池     
玉花池是五台山较为古老寺院之一。民间传说,五台山先有玉花池,后有碧山寺,可见此寺历史的悠久。清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月巡游五台山,将台内十座青庙改为黄庙,其中有玉花池。从此,这座古刹就成为黄庙。玉花池,古名万寿寺,在台怀镇西北十里许的新坊村,依山面水,环境清幽。寺北约三十米处有一石池,约三米见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