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同体     
1994年9月19日下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本刊创办人赵朴初先生在北京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客厅亲切会晤台湾省印顺法师。印顺法师系台湾省佛教界老一辈著名人士,其佛学研究成就为国际佛学界所瞩目,近年大陆印行了其《中国禅宗史》等重要著作。此次印顺法师不顾高龄体弱,重访大陆佛教界。赵朴初先生与印顺法师的会晤,历时虽短,但无疑是两岸佛教界的一次重要交流活动,尤其对于中国佛教文化、佛学研究的进一步推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封面照片即系海峡两岸佛教界这次重要会晤的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之初,随着中国敦煌经卷中一批禅典籍的发现,禅宗研究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致使禅学与禅宗成为二十世纪的“显学”。一批中国禅学、禅宗的思想通史、断代史研究专著(如宇井伯寿的《禅宗史研究》、《第二禅宗史研究》、印顺的《中国禅宗史》、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麻天祥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等)反映了近百年来禅宗通史、断代史研究的方法的多样性和在不同向度上深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对禅宗思想代表人物的个…  相似文献   

3.
禅宗历史的研究是当代“禅学热”中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十几年来,已经公开出版的专门论述禅宗史或禅宗思想史的学术著作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 这些著作中除了少部分是以往著作的重编新印和海外著作的翻译翻印之外,大部分是十几年来国内学者的新作。就它们的内容来说,有的论述禅宗的整个历史,如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和杜继文的《中国禅宗通史》等;有的考察某一历史阶段的禅宗,如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魏道儒的《宋代禅宗文化》、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等;有的探讨禅宗的某个人物、流派等个案,如刘泽亮的《黄檗禅哲…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主编、徐荪铭任副主编、6位中青年学者合著的《禅宗宗派源流》一书,今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八·五”规划社科研究基金项目,共65万字,分14章,对中国佛教禅宗各宗派,按禅宗之源、达摩至慧能、南北分灯,一花五叶及近代传承(包括圆瑛、太虚、虚云、来果、正果、明真、印顺)的顺序,以般若为红线进行贯穿,是国内外近年来系统研究禅史的著作中别具特色的一部力作。该书的一个特点,是以般若为红线,贯穿六个统一,即五味禅与一味禅的统一、经教与实证的统…  相似文献   

5.
学诚 《法音》2009,(11)
(2009年11月6日)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各位朋友:今天是佛教界、学术界乃至文化界值得纪念的日子,由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正式出版发行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三年来为编辑出版《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付出辛劳  相似文献   

6.
2002年6月26日,《中国禅学》创刊号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禅学》是河北禅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在净慧法师的倡导和中国禅佛教学者的支持下,经过—年的积极筹备,于2002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创刊号75万字,发表了中国禅宗学者(包括港台地区)的45篇研究论文,13篇书评。论文涉及到禅宗理论探讨、禅宗思想与历史、禅宗与其他宗派的综合研究、禅宗语言文学、现当代禅学研究、禅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在禅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禅学》创办人净慧法师指出,历史进入了21世纪,中…  相似文献   

7.
1994年11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禅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了“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学术活初,以“禅宗与中国文化”为主题,以“东山法门”为切入面,对禅理、禅法、禅风、禅史、禅文化以及禅学研究方法、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应等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学术探讨。为了全面展示将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了由萧、父、黄钊主编的《“东山法门”与禅宗》一书,该书分“东山法门论”,“禅宗精神论”、“禅史禅法论”、“禅与中国文化论”、“禅学研究述评”…  相似文献   

8.
常正 《法音》2009,(11)
本刊讯囊括当代佛学泰斗印顺法师全部佛学著作的《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23卷)(以下简称《全集》),经过近四年的策划、编辑、出版,近日由中华书局隆重推出。2009年11月6日,由中华书局、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厦门南普陀寺协办的《全集》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9.
当代印顺佛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顺法师(1906—2005)是当代著名的中国佛教思想家。他早年追随太虚大师,后迁居台湾。他的著作基本上在台湾出版,大陆难以见到,因此他的佛学思想在大陆鲜为人知。郭朋在《印顺佛学思想研究》一书的后记中慨叹道:"具有如此博大精深思想体系的一位佛学大师——印公,自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智诜、净觉、慧忠三家有关《心经》的注疏为例,探究初期禅史中禅宗的解经思想,同时也以大颠的《心经》注与唯识宗学人窥基的《心经》疏为例,分别考察初期禅流变为"古典禅"时期,禅门解经学的变化,以及禅宗与义学在经典释义方面的区别。本文的研究旨在表明,中国中古禅宗与经教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和多变的,需要重新反省过去禅史研究中某些过于简单化与化约论的研究误区。  相似文献   

11.
红炉白雪     
佛法的缘份真是不可思议,有些人虽然从未见过面,却结下深厚的法缘,我与印顺法师就是这样。出家后不久,便接受师父的指导开始学习佛法,而最先系统阅读的书竟是印师的《中观分论》与《中观论颂讲记》。从那时开始,便一直不断地拜读印师的著作,从中汲取思想的营养。印师以流畅的文笔,深入浅出的说理,带着深深的宗教感情的笔调引导我进入一个真实的世界——佛法的世界。他以菩萨的悲心,提出契理契机的“入问佛教”,使我明白身为佛子的重任与义务。无论是阅读《妙云集》,还是阅读那些装帧精美黑色封皮的专著,如《中国禅宗史》、《初…  相似文献   

12.
正杨曾文,1939年12月生于山东即墨。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博士生导师。杨曾文先生长期从事中国佛教史、禅宗史和日本佛教史研究,笔耕不辍,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第1—3卷(任继愈主编,合著)、《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唐五代禅宗史》《宋元禅宗史》《隋唐佛教史》等。主编和参与撰写《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国佛教基础知识》等,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新版敦煌新  相似文献   

13.
陈超 《法音》2021,(4):25-30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佛教传统解经学著作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大乘起信论》之于中国佛教的意义,及其在现代佛教诸议题中的重要地位无需赘言。历代围绕《起信论》的注释层出不穷。及至近代,现代学术研究重塑了佛教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对《大乘起信论》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佛教的注疏形式,转为对《大乘起信论》之性质、真伪、作者等诸多议题进行专题研究。但印顺法师完成于这一时期(1950)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在一众《大乘起信论》研究著作中显得"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4.
禅宗早期思想研究的重大突破──《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评介韦志林关于禅宗,国内外学者的著作已经很多,但对禅宗早期思想的研究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青年学者洪修平的近著《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版),可以说是国内较早地系统研究禅宗尤其是早期禅宗的一部力著。作者立足于大量的第一手禅宗史料,特别是新发现的敦煌经卷,对禅宗东土五祖、东山法门、禅宗的初创与分化演变、南北禅宗对峙的形成以及江南牛头禅、神秀北宗禅和惠能南宗禅的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对禅宗的研究,过去往往是就禅宗论禅宗,使得研究不能深入。《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书却另辟蹊径,把禅宗放到整个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进行考察与研究。佛教自传入我国以后,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作者把这一过程概括为佛教的方术迷信化、儒学化和老庄玄化等三个方面,指出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共存并进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物与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各有侧重。作者正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这一大背景下,具体考察了禅学在中土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禅宗的理论渊源。最早来华传译禅经的是东汉末年的安世高,他传译的是小乘禅数之学,由于其中有些  相似文献   

15.
禅宗教引方法析论——评铃木大拙的分类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享有“世界禅者”美誉的铃木大拙 (D.T.Suzuki) ,毕生致力于禅学思想的发扬。他的著作丰富 ,译述俱备。他把《大乘起信论》、《楞伽经》、《六祖坛经》等重要的佛教典籍翻译成英语 ,又撰写了一系列介绍禅佛教的英、日文著作。在禅宗研究的学者之间 ,特别是不少西方学者 ,往往视  相似文献   

16.
陈星桥 《法音》2013,(8):58-59
2013年7月24日上午,由河北省佛教协会主办、赵县柏林禅寺协办的生活禅夏令营二十届纪念大会在石家庄市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副会长湛如法师、印顺法师,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南京大学教授净因法师,黑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静波法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宗性法师等诸山长老;河北省各级党政有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近读贵刊今年第一期刊载的《印顺长者访谈录》,感到有必要做些说明。我们拜谒印顺法师,主要是一次礼节性的拜访,法师对我们大陆的学者和法师非常热情,畅谈了约一个小时。但我们事先并未向印顺法师提交访谈问题,当场亦未录音记录,很难说这是一场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专访。只是感到法师的意见弥足珍贵,经方立天教授提议,慈光禅学研究所根据追忆整理,但也没有经过我们过目。这样,因口音及口语及记录上的问题,就无法得到及时纠正。访谈录中关于我的记录,有二处出入较大:一、关于江灿腾先生与印顺法师之间的“…  相似文献   

18.
略论楞伽师、楞伽经与中国禅宗洪修平孙亦平本文对楞伽师的形成与发展、《楞伽经》与楞伽禅的关系、楞伽禅向禅宗的过渡等问题作了专门的研究,认为楞伽禅中的如来禅一支之所以发展为中国禅宗,既与其特殊的传承有关,也与其自身的特点密切相联,特别是融会楞伽心性论与般...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教授新著《唐五代禅宗史》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唐五代是禅宗成立、迅速兴起的重要历史时期。很多被后世禅宗奉为“祖师”的代表人物的活动和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佛教和社会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然而迄今中国没有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唐五代禅宗成立和兴起的断代史专著。《唐五代禅宗史》的出版将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中国佛教史和唐五代思想文化史的内容。一、全书结构和内容中国禅宗史从整体上可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一、禅宗兴起时期,隋唐至五代;二、禅宗兴盛时期,两宋;三、禅…  相似文献   

20.
唐思鹏 《法音》2005,(5):43-44
本刊讯5月3日至5日,由云南佛学研究会筹办、鸡足山佛教协会主办的“禅与现代”佛学研讨会在云南宾川鑫亚宾馆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刀述仁居士及宾川县主要党政领导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各地佛教院校和部分高校的法师和专家学者近一百人围绕“禅与现代”这一主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会议共收到40多篇论文,如四川大学陈兵的《关于当代禅宗的省思》、云南师范大学李广良的《现代性与禅——从中日比较的角度看》、云南大学张一方的《实证佛学和现代科学》、《法音》编辑部唐思鹏的《试论佛学“四化”在禅修中的意义和价值》、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