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洋  曾莉 《美与时代》2005,(12):69-70
舞蹈艺术表演被称为"人类艺术之母".在舞蹈教学中,应注重基本功和素质训练,培养学生感受舞蹈中的音乐、节奏以及动律,加强民族民间舞训练,以及舞蹈艺术表现力及审美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加强舞蹈欣赏教学,可以使整个校园的舞蹈气氛更浓;舞蹈欣赏对高师生的美育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舞蹈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舞蹈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舞蹈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医学实在是一条"九尾狐",视角不同,姿态各异.道理其实很简单,人是自然界最复杂的"东西",就像相声中抖"包袱","人"是"东西"(物质性,由蛋白质、脂肪、水等物质构成),人又不是"东西"(超物质性,人是万物之灵,有思想,有情感),于是,研究人的医学就必然陷入"多元"的认知"徘徊"之中,不像其他的自然科学那样"纯粹",一条"栈道"往上爬,没有"岔道".学理谱系也很单纯,没有"旁枝".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舞蹈教学中,适当运用电视舞蹈教材和DV拍摄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编创能力,营造与舞蹈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原本略为沉闷的课堂气氛,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9)
正极端灵恩自古有之,多是注重神迹奇事、说预言、说方言。其若只是个人经历,自然无可厚非;若被当做绝对真理,进行全面教导,要求人人追求,就有失偏颇了。保罗明确地说,圣灵的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参林前12:11),虽提到"要追求爱,也要切慕属灵的恩赐"(参林前14:1),但也提醒"……岂都是行异能的吗?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参林前12:29-30)可见,所谓的"灵恩"并非  相似文献   

6.
舞蹈教育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冠莲 《美与时代》2003,(12):37-38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的重大问题。这也是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舞蹈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舞蹈专业知识、舞蹈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和能力。也就是说舞蹈教育应着眼于学生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韦兵 《宗教学研究》2005,(4):182-184
宗教研究大致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取径展开.一种是对义理层面的思辨,它注重教理、教义和教派,精致地分析、比较精英人物的理论体系,关注教理教义的纯正性与正确性这样的问题.这种研究预设了一个"全真"的认知彼岸世界,所有研究都是为了证明某一教理教义及其理解是符合还是违离这一认知的彼岸世界,这可以称为神学取径的宗教学研究.另一种是对具体宗教实践的探究,它注重现实社会中展开的宗教实践的具体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诸种权力的博弈与诉求,神学意义上教理教义的真确性这类问题在被"悬置起来"(bracket it out),而代之以追问宗教实践的现场各种权力与各类资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可以称之为现象学取径(approach of phenomenology)的宗教研究.段玉明教授的新著<相国寺:在唐宋帝国的神圣与凡俗之间>①(以下简称<相国寺>)无疑采用了后一种研究取径.  相似文献   

8.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另参太22:37-40;路10:27),这是耶稣所说基督徒最大的两条诫命之一("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意即是要我们以全部的意志、情感、理智、力量,毫无保留地爱我们所信仰、所崇拜的上帝.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是对上帝的感受和经历,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生活实践上帝的旨意.  相似文献   

9.
耕心 《天风》2022,(9):前插1-前插1
最近笔者填写了一份个人履历表,再次梳理了自己的工作简历,多年来我虽然在基层教会、神学院校和基督教两会等侍奉场域转换,但重心总是围绕"教师"与"牧师"两个角色,"为的是要装备圣徒,去承担圣工,建立基督的身体"(参弗4:11-12,新译本),我不妨称之为"二师"生涯. 常常铭刻在我心间的就是主耶稣在世升天前,于橄榄山上和十一个门徒语重心长的告别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的的创作离不开写生,故写生一向为历代画家所重视.当代山水画写生画派的开创者李可染先生提倡山水画写生要"走进"自然,而不是"走近"自然.这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李可染先生所说的"走进"自然,就是要求画家要得山水之神气,传自然之韵致,要具备把握"造化",创造"造化"之境界并将其升华为艺术创造力.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山水画家的创意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意思维素质是山水画写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孙丽娜 《美与时代》2003,(10):34-35
兴趣是学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笔者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探讨:1、上好舞蹈课,诱发产生兴趣;2、善于讲解示范,诱发产生兴趣;3、帮助克服自卑感,保持兴趣;4、用美的规律把握教学,提高兴趣。  相似文献   

12.
钢琴教学与演奏中的音乐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教学与演奏中首先应注重视音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深挖乐曲的内涵;师范弹奏要尽量激情冲以美的情绪感染学生;对重难点的讲解也要以音乐性为先导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董箫 《美与时代》2003,(8):59-60
钢琴是“乐器之王”,当然要让学生学得好,必须在教学中抓好“狠抓基本功训练”,“注重音乐表现”,“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艺术表现力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前提,也是舞蹈者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在舞蹈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可通过强化基本功训练和表演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外部形象;通过加强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和对舞蹈音乐的把握来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5.
高抬火轿作为一种民间舞蹈,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性和约束性舞蹈。它在规则与释放、约束与发泄之间隐匿自身的狂欢表达,从里到外抒发的都是人们闹春节的喜庆和丰收的喜悦。结合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和表演理论,可以从口头表演、"躯体"、表演等角度所包含的对立面中,揭开高抬火轿在口头文本和表演内容中显现和折射出的狂欢性的人性释放。  相似文献   

16.
中学美术欣赏课“讲”与“看”的教学环节必须建立在“大美术”概念的框架上,揭示欣赏内容与本学科、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以讲述带动“情感”和“意识观念”的转变。“讲”与“看”必须是在教师描述、学生想象创造以及直观性示范讲解等情形下得以实施。注重“讲”与“看”的相互作用和课堂外的审美实践活动,以综合性美术教育的理念来提高中学生总体的美术欣赏水平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正道教舞蹈源自道教的斋醮科仪,融会了民间舞蹈元素,以"道法自然"的审美意趣,艺术化地呈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强调客观与主观、自然与人、身与心的统一。一道教舞蹈是伴随着各类道教斋醮法事活动而发展、形成的舞蹈艺术形式。上古的巫祝祭祀活动是道教斋醮科仪的最早渊源,早在夏代就有巫史之官。"巫",就是"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说文解字》)因此,这也可以说是道教舞蹈的最早渊源。北魏高道寇谦之作《云中音诵新科之城》,  相似文献   

18.
刘行 《天风》2005,(5):39-39
"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8)爱,从上帝而来,由心而发,爱不是无源之水,沙上建塔,口头文章。爱的源头是上帝,上帝就是爱,他的命令就是要我们彼此相爱。爱要诚实,最怕撒谎,最忌假冒为善。主耶稣说犹大:"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约13:18)与主亲  相似文献   

19.
"商业摄影"课程是高等院校摄影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课程,但由于师资水平、资金条件等原因,大多数院校只注重理论讲解,而忽视了对实践环节的强化训练。传统的摄影实践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实践—讲评作业"来展开的。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虽在技术方面有所训练,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在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个性发展等方面不尽如人意。而在"商业摄影——时尚人像与现代建筑"课程中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性,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正式开课之前,教师与学生有一次非正式的课程交流,让学生了解课程的总体要求与讲授方法等,然后进入正式的课程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一 "无为",最早由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提出.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在<老子>一书中,先后有9章11处提到了"无为"(1),可谓多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