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饶恕的爱     
张艳 《天风》2001,(10):46
人们对爱有很高的憧憬和期盼,人们渴望得到爱,也能去爱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人们常常感到失望而不能满足。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不但没有爱,反而被仇恨所充满,恨能使人六亲不认,使人变得圆滑诡诈,使人争权夺势、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人们由此而泯灭了良知,扭曲了人性。 中国古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复仇之火在人  相似文献   

2.
基督的爱     
枝子 《天风》2007,(11):30
基督的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让我们真是感恩不尽。耶稣基督为了你,为了我,受尽了一切苦难与折磨,被钉死在这羞辱的十字架上,他身负世人的罪孽,成了千古的罪人,这爱是何等的奇妙,何等的伟大。  相似文献   

3.
陈跃鑫 《天风》2001,(6):10-11
圣奥古斯丁有句名言:“苦难是上帝祝福之手的阴影。”经上记着说:“因为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8:28)因为往往也就是在苦难中,上帝让我们更能切身地体验到他的爱是多么的丰富与真实。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脚踪,一起来体验约伯的经历,来思想上帝的作为吧!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 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的稳定与和谐的 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 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 有责任,天主教徒当然也不例外,并且,天主教徒甚至 能够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天主教 是一个讲爱的宗教,那么,天主教的爱,尤其是天主教 当中的爱父母、爱天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什么样的 关系呢?  相似文献   

5.
天主是爱。他出于爱而创造了这美好的世界和我们人类,更出于爱而派遣其圣子耶稣基督降生成人,救赎陷于罪恶的世界,以其苦难和圣死为我们作了赎罪牺牲,使我们人类获得不敢想象的天赐救恩,而成为天主的儿女,天国产业的继承人。天主就是这样爱了我们,同时也要求我们基...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艺术作为具有创造性的教育科目,在高校艺术教育当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术在教育科目当中可以起到智力开发、审美提升、思维能力扩散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文素养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高校美术教育当中的教学理念,也开始向当代艺术潮流的发展方向靠拢。在此种趋势的影响下,有的学生受益匪浅,但是还有的青年艺术家过早"夭折"。当代艺术与美术教育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因此,这个时候,高校美术教育就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深层探究当代艺术所具有的美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以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对应的精神动力支持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马婷婷 《天风》2006,(16):48
我想:在这样美丽的夏日的午后,很多人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氛围中忙碌着,很多我们所无法预想的事情正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演绎着,包括我们所不愿碰触的东西——苦难。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对苦难的认识还很模糊,我只在书上或者电影里看见过苦难的影子。那时,觉得苦难和我隔得好远好远,因为我的生活被爱和幸福紧紧地牵系着。直到有一天,我在母亲的日记里看到这样一句话:“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就是这样一句话激  相似文献   

8.
《周易》与《孝经》基本思维模式的自然融通,主要表现在普遍联系、直接联系与多样联系等层面,这种联系往往都是双向的,因此它具有使各种具体事物之间与不同指向之间相互阐发、相互定义的特点。《周易》的象征哲学与《孝经》所体现出的那种较为直白的哲理,把抽象理论问题变成现实实践问题,把客观存在问题变成主观自我问题的对照,彰显了《周易》的象征哲学与《孝经》哲理之间的互补性。《孝经》反映出的人们头脑中的享祀宗祖、爱敬父母、家规严明、丧葬制度等各个层面的孝道意识,不仅丰富了《周易》的象喻语言,而且反过来也推动了《周易》孝道意蕴的彰显,从而使充满神秘色彩的《周易》得到了通俗化的解读,深化了人们对《周易》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使一向被视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孝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儒家经典,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周易》文化与弘扬孝道文化都具有现实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风》2020,(4)
正第一个态度,不定罪苦难。苦难是个很大的奥秘,虽然罪会带来苦难,但不代表每一次的苦难都来自罪。比如耶稣说那个生来瞎眼的人,不是他自己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为了彰显上帝的作为。旧约里约伯受的苦难,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使徒为福音的传扬,也受了很多苦。保罗身上有根刺,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是主的恩典与能力要显在他身上,免得他自高。苦难的成因有很多,比如彰显上帝的作为、人为的因素、自己的犯罪、自然的报复、魔鬼的攻击,等等。因此从神学上讲,不要一发生苦难就定罪。从爱心上讲,也不要如此。要有怜恤的心,怜恤人的必蒙怜恤。怜恤人的人才有上帝的爱在他里面,这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但人情却随之淡薄.许多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逐渐变得自私自利,只求得到别人的爱而不愿意付出,孰不知爱是相互的,是要付出才有回报的.爱是人类的天性,在所有的爱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最自然、最牢固的.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使学生感到快乐、感到安全,同时也感染、培养和引导着学生爱别人的天性.沐浴着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不仅能充满学习知识的激情,而且能使自己成为拥有爱心、感染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各个方面都可以来解释这句话。唐朝时讲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儒家也算一种宗教。中国文化要从  相似文献   

12.
林其锬 《中国道教》2007,6(5):33-37
宗教是民族文化的支柱,是形成民族的重要自然力。中国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若从东汉汉安元年(142)祖天师张道陵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诸品经,正式创立道教算起,迄今已有1865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通篇都闪烁着和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经典中富含和谐思想的代表作。《道德经》中有不少章句直接讲到了“和”,如“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相似文献   

14.
一、道之义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第二十五章中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  相似文献   

15.
我们来到老子晚年定居讲学地区的西安,参加此次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的"国际道德经论坛",其重要意义之一,便是会聚东西方学者,借老子的智慧来为我们当前扰攘不安的世界进行一次盛大的文化与哲学对话。我曾多次出席西安举办的老子学术讨论会,此次论坛国际学者的对话,要比以往更具有时代性意义。下面我想对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6.
和谐思想是《道德经》的基本精神。"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的最高的最一般的法则(规律)。这个本原的"道"具有什么样的根本性质("玄德")呢?这个最高的最一般的法则又是什么呢?这就是"和谐"的性质,"和谐"的法则。老子说:"夫物芸  相似文献   

17.
和谐诗     
和字一口在右边,谐字左边有一言;和谐好比人两个,促膝而坐畅心谈;和有不解开口问,谐以坦诚说因缘;谐有不明来告白,和以和气讲渊源;和谐真诚相对话,消除偏见与争端;和谐平等相对待,终成朋友义相连;和谐精神应效法,秉持尊重与包含;一慈二俭三谦让,清心寡欲不争先;人身和谐体康健,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挖掘传统文化当中的和谐思想,对于促进和谐,有积极的意义。道教有关"贵和"的思想,强调"恬淡中和"、"慈爱和同"、"太和万物,这对当今社会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和环境保护,实现全社会和谐,均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苏格拉底伦理思想的渊源主要有智者、奥尔弗斯教和伊流欣努秘仪、古希腊悲剧作家等,其基本内容包括"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和"照料好自己的灵魂",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作用体现在对和谐的多层意义、对践行荣辱观的指导作用、对寻求终极关怀的启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早春三月,初露新容。肩负着责任和重托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首都,参加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共议国是,胜利完成各项预定议程。我们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热烈祝贺两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