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社会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孔德创立作为崭新学问的社会学时 ,其中包含着当时欧洲的历史经验以及对新社会理想和展望。东方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尤其是资本主义和民主主义所导致的许多问题意味着东方社会再也不能把西方思想当成普遍的价值予以接收。因而需要一种反映东方社会的历史经验、文化特点和社会理想的新的社会学。“儒家社会学”就是根据儒家的世界观和社会思想而提出的。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儒家的理性、儒家的思维方式和儒家知识的特点 ,并据此探究儒家社会学方法论及其意义。本文认为儒家社会学将拓展西方传统社会学的理论视野 ,将对东方社会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玉宇 《现代哲学》2006,(6):105-111
儒家伦理是否自律,不少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但结论却莫衷一是。该文通过比较儒家伦理中所体现的自主性因素和西方哲学中的“自律”概念,认为学者们的分歧主要在于对西方哲学中“自律”概念的两个构成因素的不同侧重。儒家伦理中不存在作为个人权利基础的“自律”,但在作为道德理想的意义上则的确可说是“自律”的。儒家的“自律”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接近自然主义的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不赞成将方东美视为当代新道家.本文认为,不能因为方东美轻<论语>、反"道统"、赞道家、批"后儒",就断然否定方东美堪当现代新儒家.因为对方东美来说,这都意味着站在学术的立场上,予儒道两家的学术贡献以客观的评价,决不是为了推崇道家而彻底否定儒家.为了证明这一论旨,本文不但具体分析了方东美的道家观以及他为何批评儒家、怎样批评儒家,还针对胡军教授的观点,就六个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自创立完善后,其中的治世功能并未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汉武帝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迫使他废除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董仲舒适应统治阶层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形成一套神学化了的新儒学体系。在其建议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开始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进程,使汉代的法律在司法、立法、民事、刑法原则等领域逐渐儒家化。  相似文献   

5.
儒家孝道观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儒家孝道观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最大的文化特质。同时,孝道观也 有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夏、商、周三代,孝亲之心表现为传统宗教中的祖先崇拜观念,发 挥着维系宗族团结、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对传统宗教中的 孝道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使其从一种虔诚礼敬的宗教伦理变成了一种对家族生活反思的人生哲 学;从宗教祭祀活动变成了深入社会的家庭规范。秦汉以后,封建统治者夸大了孝道的引申意义 ──“以孝治天下”,使之变成了一种国家政治哲学,一方面掩盖了阶级国家的实质,另一方面也歪 曲了孝道伦理的本身意义。在现代公民社会里,家庭仍然发挥着“抚幼养老”的社会职能。因而, 儒家的孝道观复归其本来意义,仍然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管理心理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先秦时期以孔盂为代表的儒家管理心理思想予以浅释,并围绕着主体个体性存在、主体社会性存在以及主体精神性存在等管理思想作了探讨。同时兼有西方现代有关管理心理思想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为四个方面探讨了儒学世俗化的现代意义:首先,指出儒学在现代所遭遇的最严重的困境,当是现代民众在“情感上拒斥儒学”;其次,分析了儒学被冷落的原因,认为就儒学自身找原因的话,这只能归咎于儒学后来的精神发展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贵族化”倾向,越来越背离原始儒学重“世俗”的精神蕲向;再次,以方东美与牟宗三为例,说明现代新儒家不但没有改变以往儒学的精神方向,反而更以现代理性的方式,把原始儒学原本十分明白易懂的说教变成了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才能体悟的“绝学”;最后,就如何改变现代新儒家发展儒学的路数,以求实现儒学世俗化谈三点具体意见:1.须改变立场,由重“士”转向重“民”;2.须改变观念,由不能容忍世俗价值转向重视民众的世俗要求;3.须改变导向,由专注正面指导人生转向积极关注人生的负面。  相似文献   

8.
对于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提供了一种理论资源和研究进路,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一方面,儒学是一个历史概念,儒家伦理有其历史局限性和文化相对性,另方面,生命伦理学有不同于传统伦理学的性质、任务和方法,因此,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儒家伦理不能自发地成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核心价值.只有在认真地清理传统儒家伦理的基础上,在不断地对儒学进行"现代诠释"或称之为"儒学创新"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儒家生命伦理学才能在后现代多元文化处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儒家以其特有的超越理念昭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儒家的"内在超越"有两个基本要素与市场经济的精神生活方式的转变相适应:一是"在世超越",二是责任意识.儒家的超越观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儒家经济伦理与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指出重提儒家经济伦理这一概念的意义,进而探讨了儒家经济伦理成立的可能性,并指出思考这一问题先须具备开放的态度,同时基于对经济伦理的理解,可以说明儒家具有发展出经济伦理理论的潜力。而发展儒家经济伦理,不仅可以推进中国自身的经济伦理研究,可以更有效地解释中国的经济实践,并为解决当代的经济伦理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悦 《孔子研究》2016,(5):140-145
前期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开创者,后期梁漱溟则是现代儒家左派的开创者。1930年代,梁漱溟既拒绝"政治国家化",又拒绝"政治虚无化",而是寄厚望于具有儒家信念的左倾青年,引领他们投身于社会化、平民化和底层化的社会政治运动。现代儒家左派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的继续和深入,受到国民革命及其农民运动的刺激和影响,也是保守主义探索新政治的哲学总结。它上可接续宋儒开创的新传统,下可开现代儒家百世基业。  相似文献   

12.
傅伟勋一直被看作现代新儒家之外的儒家批评者,文章则从三个方面证明他完全有资格归入现代新儒家阵营。首先论证他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使命感的学者,在中国现代三大主流思潮(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马克思主义)中,他必然要选择文化保守主义,从而走向现代新儒家。其次就他的四个学术思想倾向来论述他只能归属现代新儒家。最后论述他具有第三代新儒家共通的思想特征,即:①推崇儒学,但不将儒学价值绝对化;②虽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却能客观地评价马克思主义;③坚持多元价值观,虽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但从不拒斥西方文化,虽强调儒家精神的现代意义,但决不轻率断言认同儒学乃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惟一方向。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产生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旧的奴隶制帝国趋于分崩离析,战争频繁,社会处于大动荡中,社会矛盾极其尖锐。面对这样的社会和人生的现实,儒家积极“参与”社会的变化,采取“入世”态度。孔子的一生,始终是面向现实,面向人生的。面对当时“礼坏乐崩”的  相似文献   

14.
也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儒家精神--兼答蒋国保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 《中国哲学史》2001,(4):101-110
本文认为方东美的哲学思想起点与目标是庄子的"寥天一"这一最高的境界,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方东美对儒家和道家的价值理想的异同做了比较,指出儒家的价值是相对的人文价值,道家的价值是绝对的,是宇宙间最高的价值.本文的主要篇幅分析了方东美所谓原始儒家的含义,指出方氏以<尚书>和<周易>来讲原始儒家缺乏史料的根据,是对原始儒家精神的一种误解或曲解,他以自己心目中的儒家精神置换了历史中的原始儒家精神.所以把方氏视为当代新儒家当然是对一种误解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的人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对人学寄予极大的关注,认为人是自然生成物,又是“万物之心”,宇宙的心脏。孔子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孟子进一步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问题,苟子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人之何以为人的命题,认为人具有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受到西方法制文化的影响,人们习惯于讲道德义务,并将儒家伦理称为义务伦理。义务要么是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职责,要么源自于为了权利而签订的契约,二者都决定了义务带有一种被动的承受性。儒家伦理反对一味讲利益,因而不太关心权利,也就不可能重视由权利所派生的义务。虽然儒家讲角色功能,讲职责,但儒家更加重视内在的道德感受,重视内在的自觉自愿,因而没有固步自封于角色义务。与义务论相比,儒家伦理更加强调突破自我的权利限制,走出自我,迈向他人,从而积极主动地为他人承担责任。因而,儒家伦理不是义务伦理,而是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17.
“儒家全球伦理金律”是儒家思想内所包含的或从中发展出的能够作为全人类共同遵守奉行的基本的伦理原则、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它可初步归纳为“十大金律”,其特点为普适性、基础性、悠久性、系统性、针对性、智慧性和简洁性,它的本质是人道主义、合理主义与和平主义。全球伦理的构建不能缺少儒家伦理,儒家全球伦理是中华民族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马涛 《管子学刊》2000,(3):36-41
本文认为先秦儒家并不像有些论者所认为的那样,对商业和商人采取一种鄙视的态度,相反,他们对商业和商人表示出相当的尊重。先秦儒家对商人的这种态度对唐宋以后儒家内部重商意识的兴起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一种不可逆转的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在进行反省的时候,重温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想无疑是有益的,而以儒家为代表的文人群体所遗留给我们的诗句和名句所反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综合思维方式同样给我们有价值的启发.基于此想法,本文主张,对有所中断的儒家诗歌传统,现在应该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和儒家之“爱”略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和基督教都提倡“爱”,但“爱”在二者中性质是有差别的。儒家主张“仁爱”,力求君民互爱,这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追求充满“仁爱”的社会秩序。这种仁爱和爱神的关系不大。基督教要求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具有“圣爱”性质。因上帝爱我,我也要像上帝爱我那样去爱邻人,人们彼此相爱是为了爱神。儒家的“仁爱”要运用一定的善恶标准进行选择,是将“小人”排斥在外的;基督教的爱具有极大的超越性,主张爱一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