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古代并无相当于现代意义的religion一词。"宗教"的现代含义来自日语借词。Religion的现代意义是17、18世纪西方社会日益了解异文化的结果。源于基督教背景,religion被界定为以信仰为核心的信仰与仪式的二元组合,由此确立宗教研究的基本范式。但在中国宗教研究中,此一理论研究范式亦显出诸多困境。本文通过初步梳理比较religion、宗教、道等概念范畴在西方和中国的话语史,探讨理解中国宗教实践新的理论出发点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宗教心理学在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还是个新学科。本文从宗教心理学的定义、历史、代表人物、重要理论及研究方法几方面,简要勾勒出西方对宗教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概貌。希望以此启示中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起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之间关系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并不多见,本文致力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从世界观、辩证观、实践观、价值观等富有意义的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继承。从思想理论到群体实践、西方社会到中国社会、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前者对后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宗教资本、宗教的社会资本、灵性资本、宗教市场等理论范畴,一时成为中国宗教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很多人在不了解这些理论范畴的情况下,直接套用来分析中国宗教现状。那么,这些产生于西方的宗教理论其本源究竟是什么?它们是否适用于中国宗教研究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孙砚菲 《学海》2014,(2):13-27
本文旨在解答为什么在中国基层社会维系了近千年的传统宗教生态格局在近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一个以基督宗教成为强势宗教为特征的新型宗教生态正在快速形成。本文的核心论点是,西方殖民主义激发了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最后走向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革命政权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摧毁了传统宗教生态中主导性宗教的制度支持和社会基础,不期然地为基督宗教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扩展了空间和清除了传统性障碍。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理论的广适性,笔者把基督宗教近代以来在全球的扩张放置在西方殖民主义和非西方国家民族主义运动互动的视野下,试图解答为什么基督宗教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强势宗教,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却处于边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宗教社会学界经历了一场由宗教市场理论引领的"范式转换",对中国宗教社会学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回顾了宗教市场理论范式的主要研究成果,梳理了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反思,指出与西方学界相比,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经历的不是简单的、替代性的范式更替和转换,而是以本土化修正为基础搭建起来的多元复合式的结构转型。中国宗教社会学者应立足于本土宗教信仰的现实状况和结构特性,对西方的理论范式进行积极地扬弃。借助研究领域、方法论、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本土化结构转型,中国宗教社会学者或可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宗教研究的本土化进路。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语境下,宗教因其组织化的结构而成为教会的代名词。与此相对照,宗教这一概念在传统中国社会并未一神化、体制化,因而各种宗教呈现出"多元通和"的局面。中国的传统宗教存在方式是世界宗教的一种常态。近年来,西方社会制度性宗教呈衰落之势,追求灵性的人数则持续上升,反映出"宗教性"或"个体化宗教"这一宗教观念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刘晗 《管子学刊》2005,(1):50-54
中国儒学非常重视人与人的伦理道德关系,同时也不乏超越性的宗教感情。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它曾经被赋予了神学形式,而且不断吸收佛、道等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政治理论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面都显示出鲜明的宗教特征,发挥了相当的宗教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国儒学的宗教性特征表现出具有不同于西方宗教文化的特点,西方宗教注重人与神之间的宗教信仰关系,追求灵魂不朽的外在超越;中国儒学则以其特有的内在道德的超越形式,以宇宙本体为本原,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反映了一种力求在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意义上超越现世的宗教品格。  相似文献   

9.
约翰·希克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宗教多元论的倡导者。在中国宗教学界,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宗教学20多年的发展走向。本文就约翰·希克和中国宗教研究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梳理,以此让学界尤其西方学界了解希克对中国宗教学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伊斯兰教与现代性的关系,以便在日益剧烈的西方挑战下自保而自强,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伊斯兰世界众多思想家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当代伊朗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阿卜杜卡里姆·索罗什提出的宗教知识收缩扩张理论以及宗教民主国家理论,实际上是在20世纪伊朗效仿西方的思想文化由盛而衰,诉诸什叶派传统的做法凌驾一切但又频受抨击之后,为身处伊斯兰与现代性困境的穆斯林开出的一套不是西方、不是伊斯兰,实质上努力调和两种文化的"第三条道路"式的处方.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坦荡襟怀,曾包容了世界上兴盛过的各大宗教以及一些民间教派,因此成为一座宗教文化天然的博物馆。一、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传播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佛教、祆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等,通过丝绸之路相继传入中国,使中国宗教进一步多元化。公元前4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佛教僧侣成为第一批奔赴亚洲各地传播宗教的旅行家。  相似文献   

12.
(接《中国宗教》2021年第2期)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实践逻辑实践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认识和系统解答,体现了这一理论体系"改造世界"的能力,可以从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两个角度来阐释。(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回答了宗教领域的中国之问,即如何处理宗教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关于宗教规律的理论创新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来源于实践,并将继续在指导实践中发展与完善。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说明这一概念和理论体系已经跃升为国家层面的理论共识。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主线是新时期中国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学界关于中国古代存在宗教宽容的看法是对中国古代宗教兼容的误读。中国古代宗教之所以长期存在多神兼容现象,乃是宗法社会、原始思维与专制政治这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真正的宗教宽容是社会文化具有宽容精神的产物,它需要自由、平等的价值支撑与民主、法治的制度保障。由于中国古代的宗法专制与政治专制并不具备这样的社会条件,故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宽容精神,也不可能产生严格意义的宗教宽容。  相似文献   

15.
<正>所长:卓新平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德国(欧洲)宗教史协会终身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相遇、求同与存异》、《当代亚非拉美神学》、《当代基督宗教教会发展》、《当代西方新教神学》、《当代西方天主教神学》、《中西当代宗教理论比较研究》(德文)等。  相似文献   

16.
巫术和宗教是西方人类学研究领域中从未缺席的内容。关于巫术和宗教的边界问题,众多前辈学者在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指导下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探讨。然而,由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巫术和宗教的边界依然模糊,诸种观点多处于难以自圆其说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认识不同宗教的本质与差异的前提下,相对于西方的制度性宗教,杨庆堃创造性地提出了"弥漫性"宗教的社会学概念,使中国宗教研究得以在社会学的话语体系中获得空间。本文从宗教之间彼此诠释的重要性入手,探讨杨庆堃为中国宗教研究树立的典范:在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间相互诠释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在跨文化(宗教)的诠释中来深化对中国宗教的解说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宗教范式而不是宗教势力的角度看,外来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其范式由榜样到边缘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宗教格局中,自从佛教在中国站稳脚跟后,“佛教范式”便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但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近现代宗教格局中,由于西方基督教的传入和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佛教范式”便被边缘化了,而“基督教范式”则取而代之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佛教范式”在中国宗教史中的这一地位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没有西方式宗教对立的“不排异”的宗教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译自黑格尔1827年的《宗教哲学讲演》中的“特定的宗教”。在该讲演中,黑格尔纵观世界历史,研究了人类史中先后出现的各种宗教的本质特点,阐述了宗教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一篇主要讲的是关于中华帝国的国家宗教,关于中国人的“天”和“道”的概念。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在黑格尔时代在西方的传播情况,了解到黑格尔对中国宗教的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17,(5):22-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宗教方面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宗教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对于全面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