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的选择     
迈克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青年,他总是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说着积极的话。如果员工一整天的心情很糟糕,他会告诉他们该如何看到事情好的一面。他的这种处事态度让我很好奇,终于有一天我找到迈克问他:“我不明白,你不可能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那又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
期望最好的     
骆霞  康军 《天风》2006,(23):46-47
如果你希望看到人们最好的一面,人们就常常把最好的一面做给你看。以人的外在表现对待一个人,只能使他更加糟糕。但是,如果把他看成是一位成功者,这将使他竭尽全力,做得最好。人一直存有希望或期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从如何将希望变成人生追求的一种方法,在生活、工作中学会不断努力。在亚洲,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人们把椰子挖空,用绳子固定在树上或地上。椰子上留了一个小洞,洞里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而无法握着拳头伸出来。于是,猴子闻香而来,将它的手伸进去抓食物,理所当然地,紧握的拳头便缩不出洞口,当猎人来时,猴子惊  相似文献   

3.
禾农 《天风》2007,(2):28-29
“在牧会的过程中,如果你把一切都交托在上帝手中,你必能尝到与基督合一的喜乐。事实上,我们都很容易明白人性有积极向上进取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因此,作为教会牧者在合一过程中,必须克服人的软弱,激发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你习惯仰头大睡、侧睡,还是非要把身子蜷成一团才能睡着?如果你自己还不太清楚,那么你可要开始注意了。有专家认为,入沉睡后的姿态暗示着可能连你也不知道的有关自己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5.
智慧语丝     
当你是地平线上一棵小草的时候,不要指望别人会在远处看到你,即使他们从你身边走过甚至从你身上踩过,也没有办法,因为你只是一棵小草;而如果你变成了一棵大树,即使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因为你是一棵大树!——俞敏洪  相似文献   

6.
窗和镜子     
正一位很富有的年轻人去见一位拉比,想请他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走向提点建议。拉比领着他走到窗前,问他:"你透过玻璃能够看到什么呢?""我能够看到大街上人们走来走去,还有一个盲人在乞求施舍。"然后,拉比拿了一面大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在菜市场,看到一个老人为了几棵菜讨价还价,你是否会不屑?或者,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从垃圾筒里翻捡回收物,你是否会掩鼻而过呢?那位讨价还价的老人,叫梁沛景,今年70岁,是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教授,一  相似文献   

8.
蔡博生 《天风》2012,(2):18-19
有人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职场里,到处都充满着阴谋与陷阱。如果有人对你好,就代表有人要害你;如果有人巴结你,就代表有人想利用你!并宣称:“人在职场,身不由己!”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职场的伦理中,道德是非常脆弱的。  相似文献   

9.
第六感觉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还是一个小孩时,如果你在墙上用粉笔胡乱涂鸦,你的母亲总能知道是你干的,虽然她绝不可能看到或是听到你在干什么。你是否对此感到很奇怪,当你要干什么“不许  相似文献   

10.
日落·日升     
正如果我对你说,日落就是日升,你肯定不赞同我的观点。但如果我问你,当我们看到日落时,在地球另一端的人,看到的也是日落吗?当然不是,他们看到的不是日落而是日升。所以,日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日升。同一事物,同一现象,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会看到不同的结果,甚至完全相反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失败能为我们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同时还能激发我们的斗志、锤炼我们的毅力,让我们反败为胜,赢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思维七步曲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华·德博诺博士,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种卓有成效的新型思维方法———七步曲。第一步:环顾四周这是正确思维方法的第一步。比如你走进一间屋子,先看一下周围红颜色的东西,然后闭上眼,问一下自己屋内有多少绿色的东西。很显然你回答不出。因为当你走进房间时,注意力集中在红颜色的东西上,自然就忽视了其他颜色的东西。这方法要求我们在不限制眼界的情况下观察事物,既要看到事情的正面,又要看到反面,还要看到介于两者之间的有趣的一面。第二步:全面考虑这个方法帮助我们在作出决定之前,要有意识地培…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三定律     
美国著名物理学大师啊·热在《可怕的对称》一书中,十分动情地阐述了他的一个理论:自然的基本设计是美的和简单的。上帝在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手里原本只握有极少的几个法则。我深以为然。比如那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牛顿原来是对物质世界所作的描述,但我们拿过来用到精神世界里去,也不例外,推广到人际间的碰撞,也有成立得很蹊跷的一面。如果你在冲撞他,那么,他一定也在冲撞你,你的冲撞用过去多大一个力,换算一下,返回来的反冲撞也不会差多少。你背后给他一通毁谤,他如果并没有反毁谤,也会捉住你那  相似文献   

13.
纸语     
一行禅师曾说,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将会清楚地看到,这纸里有一朵云在飘飞。纸里怎会有一朵云?原来,一张纸是无法单独存在的,它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相因相生。  相似文献   

14.
你的情绪是稳定的吗?如果你希望知道结果,不妨做做下面的测验。测验每个问题都有三种答案可供选择,你可以将题目看清楚一点,至于选择哪一种回答倒不必斟酌不定,只要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相近的一种便可。 1.看到自己最近一次拍摄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相似文献   

15.
正读汪曾祺《人间草木》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感觉很是美好,仿佛看到了有户人家,庭院深锁,院落门外,绿意阑珊,红花累累,仿佛一落脚,就能悄然入画。寻友不遇,花草相邀,门前繁花旖旎着,有风摇着花影,也拂过额头,你就这样静静地  相似文献   

16.
正一天,我在单位电子邮箱里发现了大学同学杰森的求职信。我拨通了杰森的电话,他坦然道:"我之所以想要跳槽,是因为对单位的人际关系不满意。"在我为杰森跳槽的事花费心思时,校友立达对我说:"你知道职场‘梦露定律’吗?难道你不担心杰森来到这边也会不满意吗?"看着我疑惑的眼神,立达解释道:"女明星玛丽莲·梦露说过,‘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糟糕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教堂幽默     
《天风》2020,(4)
正窗子还是镜子?有一对夫妻常因一些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于是只好找牧师求助。牧师先后把他们带到一面镜子和一扇窗户前,问他们看到了什么?镜子前,他们答"看到了自己",而到窗户前,他们说:"我们看到了美丽的蓝天、公园的草地……"牧师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你们把彼此当镜子,一心要求对方和你一样,争执自然会发生;如果你们都把对方当窗子,认知到彼此的不同,反而可以看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美景。"[提醒]通过别人看世界,能开阔视野,扩大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律法和义     
耶稣在山中圣训里说,“有人打你的脸,把另一面也转给他。”(路6:29)这是一句著名的圣言,也是最让人对基督感到困惑和不解的圣言。我曾见过年轻的教友来请求答疑,因为他们不理解人怎么可以如此懦弱?人怎么能够做到如此忍让?如果遇到教师体罚小学生,难道孩子应该在挨了一耳光后,立即转过另一侧脸颊接着挨吗?报上登载有的孩子被打聋了耳朵。如果路遇看中你裘皮大衣的劫匪,可怜的姑娘是否应该将毛衣也一并脱给那贼?须知歹徒的凶焰多半是由于被害人的不反抗、不报案。如果……? 这类困惑的质疑可以列出许多,困惑的原因是他们…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互动,并没有出现塞缪尔·亨廷顿所谓的"文明的冲突"。而是在新的场景下,西方文化在本土生根发芽,经过选择与被选择,重组与再重组,与本地文化相互交杂在一起形成了有机的文化系统,并没有像塞缪尔·亨廷顿所说的由于文化方面的差异,当两种不同文化形式遭遇时会产生激烈的冲突。恰恰相反,我们在不同文化的结合地看到的是经过选择与被选择、重组与再重组而形成的混杂性文化。这种混杂性的文化是和谐的、共融的,当我们认真审视它时,并没有看到所谓的文化"侵略性"的一面,看到更多的是其"温顺"的一面。我们可以在伊斯兰文化下的埃及妇女的女性传统与西方女权主义的融合、混杂,与麦当劳在全世界的本土化过程中,看到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化形式并不是像塞缪尔·亨廷顿所谓的"文化的冲突"或"文明的冲突"。我们相信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并不是"有你无我"的单项选择,而是一种"有你有我"的双向互动,当然这种互动是"和平"的,而不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20.
采访乞丐     
笔者:你这么年轻,为什么要跪在这里行乞?乞丐:我跪在这里,是让自己的虚荣一败涂地,面子无地自容,虚假彻底崩溃。我不是因为吃饭而做乞丐,也不是因为乞丐而去吃饭。笔者:你为什么要在教堂门口?乞丐:为了帮助你们传教。因为我的存在,让你们看到世上需要求助,需要施爱,需要慈善,需要怜悯,人如果没有怜悯之心,世界就是地狱。笔者:你来这里乞讨,感觉羞愧吗?乞丐:我如果羞愧,就不会来这里乞讨了,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