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藏传佛教时代使命定位,结合调研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认为,寺院应加强文化教育以提高僧众的现代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在西藏,由于自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藏传佛教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加强藏传佛教的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僧众的佛学修养、知识水平与文化素质,这不仅关系到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西藏和谐社会的建设。最近,笔者在  相似文献   

2.
8月1日至4日,由西藏民族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佛教文化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藏传佛教文化对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藏传佛教当前的发展情况、藏传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藏传佛教管理制度和政策等问题提交了论文,展开了深入探讨。为展示此次研讨会的成果,本刊从研讨会论文中选取了《藏传佛教健康发展的若干要素》、《宗喀巴佛教改革的启示》、《加强藏传佛教的文化建设》、《当前藏传佛教文化认知现状及其对策》、《引导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健康发展》、《藏族吉祥符号的意蕴》等6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7,(10)
<正>本刊讯近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西藏拉萨、日喀则、昌都进行了社会调研和佛事活动。班禅重点围绕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寺庙管理等方面进行调研,切身感受到西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大好形势。班禅举行了一系列佛事活动,展现出了藏传佛教大活佛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良好风范,赢得了各族各界和僧俗信众的广泛赞誉。在拉萨大昭寺,班禅朝拜了为藏传佛教各教派所尊崇的释迦牟尼佛像,敬献了洁白的哈  相似文献   

4.
在2020年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对于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蒙古族等民族的同胞们更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西藏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如何根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逐步推进和深化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2,(7):65
北京6月8日电(记者王海磬)中国佛教协会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日前发出倡议,倡导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五省(区)开展藏传佛教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倡议广大藏传佛教界僧尼"护国利民,共创和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支持在五省(区)藏传佛教界开展和谐寺庙创建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主任嘉木样·洛桑久  相似文献   

6.
西藏在人们心中似乎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圣洁的面纱。处在雪域高原的特殊地域性,成就了它独特的文化传统。更让无数人为之神往的,是藏传佛教的存在。处处可见的佛塔、经幡、玛尼石堆,虔诚信徒五体投地的朝拜,时时不停歇的转经筒,长明的酥油灯……这些元素,吸引着许多人踏上这片充满神秘味道的土地,试图走近藏传佛教。最近读到王尧教授在中华书局出版的《走近藏传佛教》一书,体会颇多,深感此书确能为了解藏传佛教、打开西藏文化的"神秘大门"提供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英国为培养为侵略中国西藏服务的人才,在西藏亚东、江孜等地开办英语学校,推行西化教育。此举遭到了西藏藏传佛教界以热振五世、三大寺僧侣为代表的爱国人士的坚决抵制,迫使西藏地方政府关闭英语学校。西藏藏传佛教界爱国人士对西藏西化教育的抵制遏制了英国的文化侵略,促进了西藏地方的文化觉醒、遏制了西藏民族分裂活动,增进了西藏佛教界爱国力量的团结、改变了西藏民族振兴思路,促进了汉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法音》2006,(10):4-4
欣闻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成立5O周年,谨此致以热烈祝贺!并向西藏藏传佛教界人士致以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五十年来,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藏传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团结信教群众建设繁荣和谐的新西藏、开展藏传佛教对外交往、培养爱国爱教僧才、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西藏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是爱国社会团体,广大藏传佛教界人士是党和政府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基本力量。当前的西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贺信:欣闻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成立50周年,谨此致以热烈祝贺!并向西藏藏传佛教界人士致以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50年来,中国佛协西藏分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藏传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团结信教群众建设繁荣和谐的新西藏,开展藏传佛教对外交往,培养爱国爱教僧才,加强自身建设等方  相似文献   

10.
黄春和 《法音》2001,(1):31-36
藏传佛教是印度密教与我国藏族传统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地域性佛教。藏传佛教造像以藏传佛教特有的崇奉为表现对象,风格上以印度密教艺术为基本依据,同时融入了藏民族传统审美和表现手法,是雪域高原的一朵艺术奇葩。藏传佛教肇始于公元7世纪初,最初主要在西藏、青海等地的藏族聚居区传播。直到元代,随着西藏辖归内地中央政府,开始传入内地,此后在内地一直传播不衰。北京作为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始终是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中心。在元明清帝王的一致崇重下,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活动分别在三代的宫廷开展起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我…  相似文献   

11.
凌海成 《法音》2004,(10):22-27
赶着吃了几日红景天,便动身前往西藏。一踏上贡嘎机场地面,就有了头重脚轻之感。同行9人中,除2人来过西藏外,其余都是头一回,不免自己吓唬自己。中国佛协要在西藏召开藏传佛教工作会议,要从西藏、甘肃、四川、内蒙、云南、新疆、北京来30几位活佛、喇嘛,这是中国佛协五十年历史  相似文献   

12.
西藏寺庙创新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寺庙事务的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社会管理桕统一,进一步维护了藏传佛教正常秩序,积极促进了西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榴适应。  相似文献   

13.
一、从实践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平息2008年拉萨"3,14"事件的多方面工作中,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部署和要求,近年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连续开展了"建立健全藏传佛教寺庙管理长效机制"、"推进藏传佛教寺庙民主管理"和"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西藏和四省(川青甘滇)藏区的跨越式  相似文献   

14.
正西藏寺庙创新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寺庙事务的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社会管理相统一,进一步维护了藏传佛教正常秩序,积极促进了西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西藏寺院形成简述嗄·达哇才仁公元7世纪佛教正式传入西藏社会后,与土生土长的本教发生了激烈的斗争。最后,二者相互吸收、渗透,走上融合的道路,形成了西藏本土化的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传佛教的必然产物,给广大的信徒们提供了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并且成为千千万万...  相似文献   

16.
从先秦以来,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文化交流,加深了藏区群众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与友谊,促进了对中原王朝的认同,从文化、思想和心理上为西藏归入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公元13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以萨班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为争取和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爱国主义实践、立场和思想为西藏佛教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使得西藏佛教界形成了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元明清三朝统治者利用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深远影响,把藏传佛教作为其治理藏族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施政方针.寓政于教,利用藏传佛教顺利且有效地统治藏族地区.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宗教的背景因素在西藏归入祖国统一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谢斌先生的《西藏夏鲁寺建筑及壁画艺术》,这本仅150多页的精美画册,为我打开了了解藏传佛教寺院艺术宝库的大门。我的心灵,也在一页一页的翻阅中被感染;我的魂魄,在一幅一幅的画面前被震撼了……一夏鲁寺步进西藏佛教的历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同时又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怀西藏自治区及其他涉藏州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保护,其中尤为关注藏传佛教及其文化,并多次提出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既包含了藏传佛教的理论和历史等重大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2,(7):6
藏传佛教界广大僧尼:藏传佛教素有护国利民、慈济众生的优良传统。前辈高僧大德"弘扬佛法度众生,无私奉献为祖国",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五世热振活佛、十世班禅大师等堪称楷模。藏传佛教以崇尚和谐,维护和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享誉世间。作为生活在当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藏传佛教僧尼,我们既是佛门弟子,也是国家公民,理当护国利民,一心持戒,潜心修行,弘扬佛法,服务信众。在此,我们倡议,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藏传佛教寺庙开展和谐寺庙创建活动,希望广大僧尼积极参与,继承和弘扬藏传  相似文献   

20.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史乃至于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一个宗派。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和西藏佛教萨迦派的头面人物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在凉州会晤,议妥了关于西藏归顺蒙古的条件,从此,西藏归入元朝版图,推动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萨迦寺内仅存的梵文佛经等稀世珍宝灿烂辉煌,世所罕见,萨迦寺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第二敦煌”。在萨迦派掌管西藏地方政权的近一个世纪中,藏族文化的“大五明”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小五明”的大部分内容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和弘传的。其中,萨班对藏传佛教及藏族文化作出了极富创造性的贡献。五世达赖喇嘛评价他说:“学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