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汉、藏两大文化板块的交界地带,也是20世纪中叶以前安多藏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信仰及其寺院经济现状进行了考察。可以看出,当前藏传佛教依然主导甘南藏区的宗教文化,而建立在佛教功德观之上的部落及家庭供养则是藏传佛教寺院得以正常运转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田野调研和个案分析为主要依据或研究方法,对西藏自治区境内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作了纵向考述。主要对寺院传统体制的基础、当代寺院的民主管理,以及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多层分析,不仅梳理了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化过程,而且阐述了当前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与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历史空间分布的变化是反映该教时空扩散历程的重要视窗和载体.本文通过对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分布演进状况的历史梳理,揭示寺院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从而为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性把握寻求更优化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3世纪中叶前,该区藏传佛教寺院数量少且在散点分布中呈金沙江中游一带、得荣——康定一线相对集聚;其后至清末,寺院数量激增70余倍且在面状扩散中形成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这四大河谷密集分布带.这一历史空间格局的变迁深受藏传佛教传播所面临的政治生境、传播地域的地理条件、区位条件、人口分布及宗教扩散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来源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大致而言,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仁青安杰 《法音》2012,(6):25-27
藏传佛教作为佛教的一大流派和藏族文化的精髓,在近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特有的教育模式,即以寺院教育为核心,社会教育为主要内容,实现佛教价值观为终极目标的教育。一、藏传佛教传统教育及发展藏传佛教传统教育的核心就是寺院教育,依靠寺院进行传播和弘扬佛教的利他精神。寺院教育最初也是伴随佛教的传播而产生,后来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而发展。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第一手藏文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沿革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归纳为初创时期、中兴时期和后期发展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演进阶段;其次,以格鲁派为例,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模式、内涵及特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述,尤其对寺院教育中的教材内容、教学体制和学位制度等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寺院以宗教产品(或宗教服务)为寺院经济提供竞争力,其背后独有的精神资本是其发展壮大的动力。文章通过引入和拓展精神资本这一理论概念,以川甘青接合部藏区的阿坝县为研究样本,认为藏传佛教寺院的精神资本基于不同区位和宗教市场规模而形成了不同的交易价格,从而具有高溢价、一般溢价和低溢价的理论分野,寺院向信众提供的宗教产品(或宗教服务)也就存在着不同的交易价格。精神资本不仅对寺院经济本身产生影响,且其背后的宗教文化因素对藏区经济发展也产生着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引入精神资本理论对寺院经济进行学理分析,为未来寺院经济的科学治理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佛堂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嘛呢康是以村落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而寺院是以多个村落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每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都会在每天或特定的时间穿梭于这三类宗教活动空间之间,以特有的仪式、仪轨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圆,祈祷来世的幸福、生命的永恒.文章通过考察藏区的这三类宗教活动空间,试图用同心圆理论来阐释藏区宗教活动空间之间的运行与联系.每个家庭的佛堂构成了这个同心圆的最大圆,每个村落的嘛呢康构成了这个同心圆的较小圆,各地的寺院则组成这个同心圆的最小圆.一切的宗教活动使得这个同心圆结构具有向心、离心、,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佛教寺院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是一个重精神轻物质的民族,因而造就了佛教的出世性和超越性。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佛教也必须解决俗谛、俗人、俗法的事,寺院经济问题出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院经济进一步发展,并且成为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佛教宗派的形成和佛教哲学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由于寺院经济的急剧膨胀,威胁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出现了“灭佛”事件。“灭佛”使寺院经济遭到破坏,佛教举步唯艰,需要新的生存和发展形式。禅林经济应运而生,它为佛教在中国遍地开花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桑吉扎西 《法音》2006,(11):29-30
本刊讯10月12至21日,北京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西黄寺和雍和宫又一次迎来了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拓然巴”辩经、讲经和论文答辩考试。来自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藏区的11名第二届高级学衔班僧人,经过由高僧大德组成的考评委员会的严格辩经考评和高级学衔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荣获藏传佛教第二届“拓然巴”高级学衔称号。20日上午,第二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仪式在北京西黄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藏传佛教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院长嘉木样活佛,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中国…  相似文献   

11.
在明代,土地是寺院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据山志、寺志、地方志中的相关资料,统计了南京以及其他部分地区的寺院土地占有情况,统计出了寺院土地在全国土地量中的大致比例。结合相关文献,推测了寺院土地增减变化的原因,并依据明代寺院土地占有情况,认为明代的寺院经济没有出现特别影响国家经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90年代学者开始关注寺院社会化管理及相关专题。近几年以项目为推动,更是涌现出一批学术成果。目前学术界对藏区寺庙社会化管理主要关注寺院社会化管理的原因、界定、机制及内容、意义与得失四个方面。学者们运用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视角和路径探究藏区寺庙社会化管理现象,尤其侧重于西藏、青海、甘肃藏区寺院的实地考察分析。研究群体、研究视角与方法呈现的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甘青川藏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与部落常常表现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藏族部落社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这种部落寺院,经济上受本部落教众供养,僧众来源于本部落教众家庭,不仅是本部落教众最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而且在部落教众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指导作用。西仓寺院即为此类典型寺院,本文通过对西仓藏族式调查,分析了部落寺院与教众团体的供养关系,认为对甘青川三省藏族地区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经济来源一定要做到合法合规,收入的使用要与其宗教宗旨相符,不能影响自身的研习修行,不能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一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来源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大致而言,有以下几种形式。(一)赞普全额承担。佛教自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开始传入藏区。此后,经历了佛苯之争,历代赞普都扶持佛教,从组织人员翻译佛经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葛寅亮所著《金陵梵刹志》讨论晚明南京地区的寺院地理分布、寺院等级状况,以及前述两要素对寺院经济的影响。具体而言,南京地区大寺、次大寺的寺产基本上远离本寺,管理不易。在葛氏的规划下,当时其寺产分配为"公产"与"禅堂"两部分,分别供应学问僧和应付僧。中、小寺院寺产构成的差异主要源于都城和乡村地理位置的差异。此外,各等级寺院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有所发展,下院与别院之关系的出现为低等级寺院解决经济和管理的困境提供了新途径。最后,以葛寅亮清理南京寺产的事件为切入点,讨论在管理寺院这一公共空间过程中,官方力量与地方士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台湾社会现代化的提升,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逐渐契合.当代台湾佛教寺院的经济来源、经营机制,由之呈现新的特点与趋势.佛教应社会市场之需求变化决策信仰的生产和营销.但现代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并非已然无别,实是传统之寺院经济的改造与衍伸.当代台湾佛教寺院经济的研究,为大陆乃至台湾学界所较少涉及.本文的努力,旨在为当代台湾社会及宗教文化形态的把握提供某种分析路径,同时试图资作大陆佛教当代发展的有益借镜.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在近代安多藏区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在宗教生活领域中为信众提供人生的目标与意义,还成为安多藏区道德规范与部落习惯法的哲学基础,影响并重建了安多藏区的社会结构.这对于安多藏区传统的部落社会而言,无疑打破了以部落本位主义为基础的道德规范、法律习惯、身份认同,在更大的宗教信仰“超社区”范围内,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但藏传佛教在近代安多藏区对社会的整合并非总是宗教教化,也存在以寺院为核心的对立与冲突.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11,(8)
本刊讯7月26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和兴海县成功举办首届藏传佛教论坛。论坛以藏传佛教与和谐社会等为主题,组织藏传佛教寺院的僧侣,就藏传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因素以及加强民族教育、法制教育、建立生态  相似文献   

19.
尼玛次仁 《法音》2009,(11):63-64
10月18日至20日.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暨创建甘丹寺600周年庆祝活动在拉萨甘丹寺举行。来自西藏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敏竹林寺、楚布寺等11座不同教派寺院的僧人代表20余人来到甘丹寺.为这座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古老寺院带来吉祥祝福:上万名信徒前来朝拜,向僧众发放布施,朝拜展佛.让这座往日宁静的寺院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20.
桑吉扎西 《法音》2006,(8):27-31
列谢托美1965年出生,1985年在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桑耶寺出家。1995年出任桑耶寺民管会主任。1998年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近年来,列谢托美在爱国爱教、弘法利生、寺院教育、慈善公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