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力  赵岚 《中国道教》2012,(4):33-37
20世纪大画家张大千是当代中国最耀眼的艺术家之一,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屹立于中西画坛。他的作品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审美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技法,开拓了中国画的意境、风格。张大千是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他自身的艺术修养与美学素养是其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寒山诗歌研究在唐代诗学研究中享有殊荣,以其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深受学者的青睐,在诗坛上有“寒山体”之称,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同时,寒山诗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在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宗教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寒山子所处时代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出发,论述其诗歌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诗歌艺术成就取得之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绘画大家,无论是其独具特色的泼墨泼彩山水,还是其坚持古礼的行为方式,以及"不做文人画家"的声明,都彰显了他是一个独具个性的人。张大千传奇经历与其独特的文化性格紧密相关。经过梳理和分析,张大千文化性格具有双重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气质上是多血质兼有抑郁质,混合气质中多血质占比较多;率真豪迈兼有细腻多情;开放包容兼有特立独行。双面性构成了张大千文化性格的核心,统一于他的人生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4.
刘铁彬 《美与时代》2023,(2):105-107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极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他的艺术和他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时代,开发张大千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不仅能启发当代艺术创作,还能促进内江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推动张大千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分析张大千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深入探讨内江及周边地区对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提升空间,有助于打造张大千文化品牌,扩大张大千文化艺术影响力,实现城市文化建设和经济增长双赢。  相似文献   

5.
德国早期浪漫派作家瓦肯罗德和蒂克在《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中突出展现艺术神圣化,即观赏艺术唤起的感觉具有虔诚性。艺术本身成为揭示浪漫派的重要范畴“无限”的媒介,作家利用宗教容易为人接受的形式倡导艺术自主。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而言,施莱尔马赫与上述两位作家相反,他在《论宗教》中率先提出“艺术宗教”概念,旨在借助艺术中的自由与个性元素维护启蒙运动以降处于颓势的宗教,从而推动宗教的美学化进程,使宗教能应对世俗化的新挑战。后人常用“艺术宗教”阐释《倾诉》中的文学演绎,原本为神学领域延续宗教话语权的第三种方案“艺术宗教”衍变为浪漫派作家追求艺术独立的美学原则。德国浪漫派作家将“艺术宗教”纳入其“渐进的万象诗”这个诗学纲领中。  相似文献   

6.
宗教艺术是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发展与广泛传播,宗教艺术的支持十分重要。本文初步分析了宗教艺术对宗教传播的作用,并简要地阐述了道教艺术的宗教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7.
金秋 《美与时代》2014,(3):131-132
宗教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不可分离的混合体。宗教艺术的特点使这一类艺术不但具备宗教文化的内涵,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赋予浓郁色彩的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部分人认为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与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辛琳琳 《中国宗教》2014,(11):48-49
一1922年,第一任罗马天主教宗座驻华代表刚恒毅主教(Cardinal Celso Costantini)来到中国。由于艺术造诣深厚,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他对中国的天主教艺术极为关注。他曾与一些教长信函往来,讨论过宗教艺术的问题,讨论的主题就是天主教艺术"本土化"的问题。这些信函后来被结为《天主教的艺术兼容并包》一书刊行,并且被译成多种语言而流传于世。从这些信函中可以看到他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文汀 《佛教文化》1995,(3):46-46
《中国佛像巡礼》(胡光凡、赵志凡著,湖南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是一部立足于人类文化史、宗教史、艺术史的高度,探索中国佛像艺术精微的新作。作者把中国佛像艺术誉为“东方宗教艺术的奇葩”,认为“宗教艺术也就是宗教所深藏的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的艺术化形式”。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那些优秀、杰出的佛像作品(包括雕塑和绘画),无不生动、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特质和艺术形态,透露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它们既是佛教文化的宝贵遗产,又是艺术欣赏的对象,“是宗教艺术的珍奇,是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我国著名的画家,他一生与书画为伍,纵情山水,饱阅诗书字画,留恋石窟艺术,曾入寺学佛坐禅,拜师问道,深得佛门三昧,其艺术手法不仅继承了古代汉传佛教绘画的传统技法,同时也吸纳融合了藏传佛教壁画、唐卡的绘画技巧,尤其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形成了  相似文献   

11.
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大画家之一,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绘画题材,展示了他全面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在其所开创的与前半生截然不同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的形成过程中,画家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艺术中求变创新的勇气与精神足以引起我们研究探讨的兴趣,而泼墨泼彩作品的时代精神则召示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时代的来临,其作品的艺术品格与美学价值给我们探索求新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西班牙画家达利,20世纪西方画坛上的一位奇才。无论是他的人生还是他的艺术都充斥着矛盾:个性放荡不羁,但对艺术创作却坚持执著而严谨的态度;生在现代社会却对腐朽的古典主义技法着迷,而他用古典主义技法所描绘的却是现代艺术所表现的心理的骚动、压抑、苦闷、悲伤、神秘等时代主题。达利,在一定意义上,真正做到了超现实——超越自我、超越理性、超越时间,自始至终遵循着超现实主义的主张,抛弃理性,像仪器一样记录着理性之外的精神状态,创造属于他自己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堪称是超现实主义唯一的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13.
张大千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在泼墨与泼彩上开创了全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创作的仕女图作品自成一体,特别是当他从敦煌临摹学习壁画回来以后的仕女画作品更是产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惊叹不绝。文章对张大千敦煌壁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为张大千相关艺术理论与实践创作研究者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4.
浪子回头--伦勃朗晚期绘画中的宗教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美与时代》2005,(3):35-36
作为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伦勃朗的一生既曾享有成功与荣誉,又充满着坎坷与困厄.本文以画家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解析造成他画风的重大改变的原因,从而真正理解他晚期也是最辉煌时期画作中的感人力量和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5.
现代艺术已经形成一种全新形态的审美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艺术的功能已经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需要更新对它的界定和分析.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当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衰落时,艺术却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某种宗教的功能,这就是现代艺术的救赎功能.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作用体现在艺术的救赎功能上.在这个意义上,现代艺术担负了一种非神圣化与世俗的救赎的使命,承载了一个沉重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他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重大抉择,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日寇犯境、民族危亡的时刻,他弃笔从戎,奋战沙场,三度血染征衣。新中国成立后,他服从组织安排,走上了全新的工作岗位,两度从事宗教工作。作为新中国宗教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宗教工作的第一个十年,先后参与和经历了党的宗教工作的很多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回忆起往昔峥嵘岁月,几多沧桑,几多感慨,都化作粲然一笑。在他爽朗的笑声里,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17.
唐初的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他继承了慧远—昙鸾—道绰一系的佛学主张,更将净土宗发展成为佛教中信众最多、简单易行的宗教。他的事迹,主要经历玄中寺问道,悟真寺修行,光明寺、实际寺度人,香积寺厝埋几个阶段。大师一生在佛经翻译、净土变相、雕塑艺术上都有突出成就,其行事学说对中国的宗教文化有着深远地影响。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从历史上看,宗教孕育了哲学。宗教提供了哲学所依据的思想资料;反过来,哲学在一定条件下,又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同时,哲学和宗教有着共同的研究内容和对象,对人生和世界都有自己的观点,都是比较完整的世界观。任何宗教都要探索人类与世界,人生与自然界,以及社会的各种关系,反映这种理性思考的便是宗教哲学。宗教哲学是在其基本信仰的支配下展开的一种研究宇宙和人生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音乐会》是一部有历史深度和广度的影片,故事发生在当代俄罗斯与法国巴黎,人物命运却回溯到前苏联时期荒谬的历史之中。导演以匠心独具的艺术表现力,贴近生活的艺术境界及饱满的热情揭示出人生、命运与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李斯特和李白是中西两种文化特定时代的颠峰,两个人的人生都受到宗教的影响,因此他们对无穷生命力展开了追求.他们两个人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阐释对生命的体验,即李白用诗歌,李斯特用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