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坊街天主堂。简称北堂,座落在西安北门内糖坊街路西。最初(1625—1626年)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在陕西泾阳、西安一带传教时,就着手购地计划建堂。1627年金  相似文献   

2.
天主教最早传入陕西境内是在明代末年,"泰西两教之播布关内,始自明末清初"。据史籍记载,比较确切的标志应是陕西泾阳县鲁桥镇尖担王家堡人王徵于1625年(天启五年)邀请法籍传教士金尼阁来陕开教,并于1628年(天启八年)建立陕西境内第一座天主堂——"崇一堂"。  相似文献   

3.
包兆会 《天风》2017,(7):54-55
他是明末耶稣会汉籍中的重要作者,是中国外国文学翻译的先驱者,先后与金尼阁、艾儒略合作翻译中文本伊索寓言《况义》(1625年)、中译第一首“英”诗《圣梦歌》(1637年)。他是福建儒学世家子弟,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员、地方长官。他也是晚明中国比较重要的天主教徒,是福建地区最重要的开教者之一。在他的推动下,福建成了当时天主教传教的又一中心。他就是张赓。  相似文献   

4.
据教会史记载,天主教最早传入河南省大约在1613-1625年间,此间,意大利神父艾儒略(JuliusAlani)、郭居静(LazarusCattaneo)和法国神父金尼阁(NicolaussTrigault)等人都曾到过河南省会开封。不过,他们当时来河南的目的主要是访问居住在开封的犹太人,而不是为了传教,停留的时间都很短暂。1628年,耶稣会士意大利人毕方济神父(FrancisSambiani)从南京来到开封,购买一栋民房作为教堂,开始传教。由于不  相似文献   

5.
明末在华传教士金尼阁墓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教士金尼阁在明末天主教对华传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教会档案与其中文墓志所载事迹颇有出入,以至学术界有人将其作法国人,又有人将其作比利时人。关于金尼阁卒年中外文资料的差异更使中国研究天主教史权威方豪教授也为之存疑。本文就金尼阁的身世,包括国籍、首次来华时间、主要事迹以及卒年进行了考析。旨在弥补金尼阁研究之空白,也希望对明清之际天主教在华传教史的某些时间问题提出富启发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严锡禹 《天风》2016,(11):32-33
正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传教的成功,往往因利玛窦(Matteo Ricci)的突出贡献,使我们忽略了其他人的作用。在所有被忽略的人中,有一位最不该被忽略,他就是耶稣会远东教务视察专员范礼安(Alexander Valignan)。1538年12月20日,范礼安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1566年5月29日加入耶稣会,1573年9月,奉耶稣会总会长迈居利安神甫(P.Everard  相似文献   

7.
1 中国礼仪之争  传教士初来中国,因语言生疏,对“ceus”一词的中文译名,未能确定,采用译音“陡斯”。利玛窦来华后,才开始用天主二字。他研究中国古书,看到中国早已用天与上帝指天地主宰。而改用天和上帝,不用天主二字;但后来又读到朱熹对天的解释,谓天是苍苍之天,而上帝亦非指天地主宰,利玛窦又采取天主,天,上帝三个名词并用。因此引起传教士对此译名的争论。 崇祯元年(1628)正月为了统一此译名,耶稣会士在嘉定召开会议。到会的有阳玛诺、龙华民、金尼阁、高一志、毕方济、郭居静、李玛诺、鲁德昭、费奇规、艾儒略、黎…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7,(12)
<正>利玛窦去世后,龙华民(Nicclo Longobardo,1556-1655)执掌在华耶稣会士,对"天主"一词的翻译提出了质疑。在他的支持下,耶稣会对利玛窦的主张进行了调查。1621年,耶稣会在澳门召开会议,讨论利玛窦与龙华民的主张,结果支持利玛窦的一派赢得了胜利。然而,龙华民并未就此罢手,继续坚持他的主张,反对使用  相似文献   

9.
柬埔寨是古代高棉(亦译吉蔑)人的故乡。公元802年,阁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Ⅱ)建立了吴哥王国。今天库仑山上的神庙多半是他建的。他的儿子是阁耶跋摩三世,再往下是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Ⅰ),但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已经不详。他在洛勒(Lolei或Roluos)建了  相似文献   

10.
正16世纪,天主教自唐、元两代之后,再度传入中国。自明中叶起,耶稣会、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的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耶稣会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到达北京,他主张要适应中国国情,以天主教教义与儒家伦理观念相融合为传教策略。利玛窦自称"西儒",秉持儒家作风,引用儒家经典论证、诠释天主教教义,将天主教崇奉的"天主"(Deus)解释为儒家经  相似文献   

11.
王皓 《宗教学研究》2017,(3):221-227
巴黎耶稣会档案馆藏有晚清上海圣墓堂天主教士墓碑拓片169种.圣墓堂墓地由明末来华耶稣会士潘国光建立.清初,潘国光、吴历等著名耶稣会士殁后都葬于此.雍乾禁教时期,该墓地同其他教会产业皆充公易主.1841年新耶稣会返华,天主教会在条约体制之下逐步收回包括墓地在内的多种教产,圣墓堂由此成为新耶稣会在上海的墓地.旧、新耶稣会在经过时空上的断裂之后在此得到连接.直至清末,墓地陆续葬入包括非耶稣会士在内的教士近二百人.文革时期,墓碑遭毁.将此批拓片与其他史料对比互观,善为考订,对于晚清江南地区天主教史的发掘和书写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克林顿在1964年秋天到了乔汉敦大学,对于他是一个南方浸礼会教徒却要报考一所耶稣会士办的大学这件事(浸礼会属于新教,而耶稣会属于天主教),他一点也不觉得烦恼。如果说有什么影响的话,  相似文献   

13.
正一清乾隆十五年(1750),法国耶稣会士钱德明(Amiot,Joseph Marie 1718-1793)来到中国。钱德明进入中国的时代背景,与明代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等人不同,当时正值耶稣会士在华活动的低谷期。只是由于乾隆皇帝的个人喜好及宫廷需求,所以才得以进入宫禁。钱德明擅长吹奏横笛,弹奏羽管键琴,因此被谕令供职朝廷。当时儒家士人无法接受西方音乐,而钱德明同样无法理解中国音乐。钱德明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也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因此清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卜弥格的《中国地图册》手稿中,存有关于中国基督宗教传播的丰富史料。本文分析《中国地图册》中描述基督宗教在华传播的5种历史遗物,包括江西庐陵的铁十字架、陕西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泉州的3块十字架碑,尤其是厘清卜弥格及艾儒略、张赓等人及现代学者对庐陵铁十字架的误读;结合当时的其他文献,探讨图上所记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华史事迹;利用意大利地理学家里乔利1661年出版著作所保存的卜弥格中国城市及耶稣会住院纬度表,并参照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等著,探讨卜弥格地图集中标注的各地耶稣会士住院。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1115年中国的文官考试(科举取士)。公元1219年古波兰(Bologna)大学的法学考试(口试)。1599年耶稣会颁布笔试条例。1833年在英国举行“印度文官”铨选考试。1870年在美国举行内务部和财政部官员铨选考试。  相似文献   

16.
新民晚报杭州讯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正为一个三百二十四年前逝世的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马尔蒂诺·马尔蒂尼修建杭州的坟墓。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 Martini,一六○七年~一六六一年),早年醉心于中国文化,三十七岁时(1643)来中国后就不愿回去。他改名卫匡国,字济泰,居住杭州。在明、清之际生活在浙江兰溪、杭州、绍兴并曾在南京、福建进行过宗教和文史  相似文献   

17.
天主教传入四川,据有关记载:一、明崇祯13年(1640),北京汤若望神父的好友,四川绵竹人刘宇亮宰相的支持,意大利人利类思和葡萄牙人安文思进川开教,成都、重庆设有教堂,成绩斐然。二、顺治14年(1657),徐光启孙女甘弟大之长子许曾任四川布政使参政,因甘弟大的请求,耶稣会派遣传教于陕西的穆格我神父入川,在成都、保宁、重庆等地  相似文献   

18.
天主教传教士画家郎世宁(Joseph c-astiglione),字若瑟,一六八八年生於意大利米兰,今年(1988)正值他诞辰三百周年。为此故宫博物院出版了《纪念郎世宁诞辰三百周年特辑》,并举办《画家郎世宁诞辰三百周年纪念展览》。郎世宁受葡萄牙天主教耶稣会派遣,於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达北京,随即进入内廷,以其精湛的艺术为皇帝效力,历三朝至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年)於北京病逝,享年七十八岁。皇帝加恩给予侍郎衔,并赏给内府银  相似文献   

19.
17—18世纪,在华的天主教传教士围绕中国礼仪问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在华耶稣会传教士内部分裂产生了两个派别。一派追随利玛窦的观点。利玛窦,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利玛窦来华传教,为了能够在中国打开传教局面,利玛窦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媒介,以天主教教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主教》2006,(5):47-47
(综合天美社·梵蒂冈电台讯)梵蒂冈天文台新任台长富内斯神父(Jose Gabriel Funes)称,区分出对大自然的科学研究、与对信仰的宗教信念是重要的。这名来自阿根廷的43岁耶稣会士说,8月24日对天美社讲述他上任后的感受,他表示科学能协助人民获得对神的知识。教宗8月19日任命富内斯神父为梵蒂冈天文台新任台长,以接替原任台长科恩神父(George V.Coyne)的职务。富内斯神父说,他的前任科恩神父出任天文台长26年,与他比较是不可能的。他否认科恩神父调职,是因为科恩支持有关进化论的学说、又抨击“智能设计”的运动。富内斯神父说,他任内会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