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祭     
余江 《天风》1999,(10)
经文:罗12:1 旧约中有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等。这些祭都是指向和预表耶稣的献祭,他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身体为全人类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十字架上的大祭,结束了有史以来以流血方式向上帝献祭。从此,人们再也用不着杀牛杀羊为自己赎罪,我们只靠着耶稣基督永恒的大祭,罪孽得到赦免。 一、献祭的仪式不再存在,献祭的精神仍将延续。 使徒彼得提醒我们:“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为圣洁的祭司,藉着耶  相似文献   

2.
正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黄庭坚《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东汉隐士,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称帝之后,严光立即变更姓名,不让世人知道。当然了,刘秀最终还是找到了他,并且将他请到自己身边。两人共寝时,严光把脚放在刘秀的肚子上,刘秀不以为意。然而严光坚决拒绝刘秀提供给自己的官职,回到富春山隐居,不时垂钓于桐江边,年80岁而卒。黄庭坚这首七绝,咏的就是  相似文献   

3.
吴建寅 《天风》2004,(1):4-5
“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扫罗是耶和华神藉先知撒母耳的手,亲自膏立的以色列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位君王,他经历了蒙拣选、被重用,最后被弃绝的人生轨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启发和鉴戒。  相似文献   

4.
追思已亡     
追念亡者,为他们祈祷,是圣教会最古老的传统习惯。旧约玛加伯下十二章38-45节记载说:为亡者祈祷,实是一种圣而热诚的思念。为此,为亡者献赎罪祭,是为叫他获得罪赦。除为亡者祈祷外,还有为亡者献弥撒圣祭的记载:犹大码加伯向每人募捐,得款两千“达玛”,送到耶路撒冷作为亡者赎罪祭的献仪。圣经称它是一件很美妙高超的事。圣教会历来的传统:教友去世;就为他举行个别的追思弥撒,求天主免他的炼苦,赐他早升天堂。对于所有亡者的追思,则起源于第七世纪,有西班牙亚主教依希道,他命令所属的隐修院在圣神陶$后的第一天,为众炼灵…  相似文献   

5.
陈礼梅 《天风》2007,(1):10-11
神最根本的属性是慈爱,他愿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同时又不能违背他公义的属性,因此神道成肉身,用自己圣洁的身体作了我们的挽回祭,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上帝使我们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使我们因他受到刑罚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得医治。  相似文献   

6.
<正>挑战在《士师记》中,士师耶弗他战时的许愿和他献女儿为祭的故事,交织出现于他的生平故事中,整个叙事单元始于10章6节,终于12章7节,可谓是《旧约》中最扰人的一段经文。耶弗他为何要许下如此不合乎常理的心愿(unconventional vow)?为何坚持献独生女为祭?对于这样一件可憎之事,为何耶弗他与叙事者都保持沉默,未加以评论?更为奇怪的是,《新约》竟然将耶弗他列入信心伟人之列(参  相似文献   

7.
中国面再的种类多种多样,有跳神女具、傩戏面具、社火面具、悬挂面具、戏曲面具等,就其功能及使用方法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演用面具,在傩祭和傩戏表演中佩戴;另一类是悬挂用面具,如吞口,于门楣、窗楹上悬挂,用来避邪和装饰。中国面具最早出现在傩祭仪式中。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时期,面对变化莫测的大自然和令人们痛苦不堪的疾病以及导致人畜  相似文献   

8.
金雪萍 《天风》2009,(7):6-7
经文:撒上15:22;约4:34,14:15;约—3:22;诗119:1—2 “顺服”在希腊原文中有这么一层意思:依从掌权者的意向来安排自己的事情。 “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顺服是神对人一贯的旨意;人的顺服是神最大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谭静芝 《天风》2012,(4):38-40
“你们应当弹琴称谢耶和华,用十弦瑟歌颂他。应当向他唱新歌,弹得巧妙,声音洪亮。”(诗33:2—3) 崇拜的序乐正在进行中,会众为什么还未静下来?难道不知道有称谢的祭正向耶和华呈献?弹得巧妙,难道是炫耀琴师的技巧?为什么人总是以为序乐不应洪亮光辉,只为会众安静而设的?只能有平静——不可以有其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杀生祭旗,古来有之,留传至今,并非绝迹,说是吉利,无法考证。杀生之事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大年除夕之夜,砍掉猪头祭神灵者,在我们这一带还颇盛行呢!这叫实际的罪恶,更有一种罪恶是虚妄的,这就是闻声摄魂,还真有活人被勾去魂魄的。  相似文献   

11.
孙长征 《天风》2007,(3):8-9
亚伯拉罕的人生选择中,有一个选择是最伟大、最令人惊叹,也是最让人称赞的选择,那就是将自己的儿子以撒献为燔祭的这件事。如果说亚伯拉罕蒙召是一种信心的选择;如果说他与罗得的分离是明智的选择;如果说他营救罗得是一种勇敢和依靠的选择;如果说他使夏甲母子离开自己是一种痛苦的选择;那么在这次的选择上是一次所有选择的集合,但绝不是错误的选择,而是最受人称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天主教会的拉丁弥撒礼仪中,祭披不仅是主礼(主祭者)神职对上主尊敬的表现,也常常隐喻着与当时相关礼仪的内容和目的。它是感恩祭主时穿戴中所有祭衣的主件,其形状犹如一件大氅,中间有一个圆洞,穿的时侯是由头套下的。五颜六色的祭披为仪式活动增添庄  相似文献   

13.
正我曾在教堂遇到一位同事,他是陪亲戚来的。后来,他问我:"教堂那个师傅给你们吃的什么,是做什么用的?"我以前参加弥撒,多半是个形式,并不知道也没注意圣祭中的经文,只知道跟着大家念经,最后领了圣体走人,因此不知该怎样回答。说是主耶稣的身体,他肯定不理解;说是降福过的面饼,似乎不太准确。至于后一问,我自己当时也很迷糊,只知道是出于对主耶稣的爱,自有好处。后来,我岳母在我们夫妻的说服下,自愿受洗,  相似文献   

14.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民族宗教,东巴教仪式种类繁多,如祭天、祭暑、祭胜利神、祭风等,在这些仪式中,都会用到面偶,它是东巴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纳西族族源、地缘的影响,东巴教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公孙述是扶风茂陵人,王莽统治末年,各地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公孙述便占据了蜀地,自称蜀王。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派将领攻打隗嚣,公孙述就派大将李育率领一万人去救援,结果,隗嚣被刘秀的军队杀得大败,以致全军覆没。蜀国上下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震惊,大臣们都坐立不安、人心浮动,  相似文献   

16.
唐君毅认为,儒学有宗教精神,但不是一般的宗教。儒学与所有人类高级的宗教一样,重视为人生求得一确定的安身立命之地。儒学中的自信精神,终将成为一切宗教的结局地。儒教即"人之本心本性即天性天心"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家之三祭中含有宗教意义。三祭中所表现的宗教精神依于一种"返本报本"的思想而立。三祭可使人的心灵兼具保存与创造之功。三祭否定原罪说,不是消极地求解脱罪苦,而是积极地报恩崇德。唐氏以宗教义理的会通作比较宗教学的研究,消融各宗教间的矛盾与冲突,凸显了中国儒学宗教思想的特色。他不仅在儒学思想中找到了宗教性,而且把儒学作为人生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不断生儿育女,人数增多,却罪恶深重,充满暴力。天主感到伤心,后悔造人。他说:大地腐败,人心邪恶。我要将我所造的一切,都从地上毁灭!只有诺厄正直,被天主喜爱。天主命诺厄造方舟,逃避洪水之灾。天主降下四十昼夜暴雨,毁灭了世上的一切。连飞鸟都被淹死了。凡是有生命气息的一切都死了。只剩下诺厄和同他在方舟里的人和动物。洪水退去,诺厄一家走出方舟。诺厄带领全家给上主筑了一座祭坛,拿各种洁净的飞禽,献在祭  相似文献   

18.
郭刚 《中国道教》2006,(1):15-18
在古汉语中,“祭”之义为“祀”,《说文解字》称“祀,祭无巳也”。祭之字义从月(同肉),从又(同手),从示(祀神)。意思是说,用手拿着肉(祭品)献给神明享用。《孝经·士章·疏》的解释是:“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这种解释与《说文解字》的字义训诂在精神上是一致的。从古  相似文献   

19.
《思维与智慧》2005,(4):i001-i001
中国面具的种类多种多样,有跳神面具、傩戏面具、社火面具、悬挂面具、戏曲面具等,就其功能及使用方法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演用面具,在傩祭和傩戏表:寅中佩戴;另一类是悬挂用面具,如吞口,于门楣、窗楹上悬挂,用来避邪和装饰。  相似文献   

20.
东汉初年,大司马宋弘向光武帝刘秀推荐了恒潭,恒潭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宋弘希望用他的学问帮助光武帝治国。可是光武帝得到恒潭,却对他的音乐才华情有独钟,让恒潭天天为他弹琴。这真是大材小用,违背宋弘的初衷。一天,光武帝大宴群臣,仍叫恒潭弹琴助兴。宋弘离开座席,脱掉官帽,对光武帝谢罪说:“我推荐恒潭的目的,是希望他能用学识辅助君主,没想到让您爱上了凡俗的音乐,这是我的罪过啊!”本是劝谏别人,却无责备别人的只言片语,反而把别人的错归咎于自己,自己是因,别人是势在必然的结果,把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这正是说话的一种大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