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疸     
本文报告了一例44岁男性黄疸病人的诊治经过与分析。该病人因黄疸、食欲差,先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用中药治疗无效。后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胆管多发结石”建议手术治疗。术前,结合病史、体检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复查,诊断确定为“下段胆管癌、梗阻性黄疸、肝及胆囊淤滞性肿大”。手术探查中,因发现胰腺头部肿物,考虑胰头癌可能,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胆总管下段低分化腺癌伴胰腺头部癌组织侵犯。结合此病例的特点及诊治过程,对表现为黄疸,容易与胆总管下段癌混淆的各种良、恶性肝、胆、胰疾病作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与鉴别。  相似文献   

2.
黄疸     
本文报告了一例44岁男性黄疸病人的诊治经过与分析.该病人因黄疸、食欲差,先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用中药治疗无效.后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胆管多发结石"建议手术治疗.术前,结合病史、体检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复查,诊断确定为"下段胆管癌、梗阻性黄疸、肝及胆囊淤滞性肿大".手术探查中,因发现胰腺头部肿物,考虑胰头癌可能,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胆总管下段低分化腺癌伴胰腺头部癌组织侵犯.结合此病例的特点及诊治过程,对表现为黄疸,容易与胆总管下段癌混淆的各种良、恶性肝、胆、胰疾病作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与鉴别.  相似文献   

3.
检测分析早产高胆红素血症(HB)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听(BAEP)指标。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的早产HB患儿176例,入选对象治疗前接受了BAEP检测。胎龄较短、分娩体重较轻、日龄较小和血清高浓度早产儿BAEP检测通过耳数、通过率均明显少于胎龄较长、出生体重较重、日龄较大和胆红素较低浓度旱产儿组(P均〈0.05)。不...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前测定降钙素原和尿细菌学培养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组36例和非全身炎症反应组49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因素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时间血清PCT水平高、术前尿培养阳性与尿源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时间血清PCT值阳性、术前尿培养阳性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相关(P均0.05)。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受诸多因素影响,术前测定降钙素原和尿细菌学培养对术前病情评估及预防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下腹部手术的小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术后分别使用0.5μg·m^-1舒芬太尼或2μg·ml^-1芬太尼复合0.1%罗哌卡因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观察术后24h镇痛效果及其不反应。结果显示,舒芬太尼组术后24h静态和活动时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程度轻(P〈0.05)。因此,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用于小儿下腹部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6.
在新近出版的《欧洲儿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治疗指南依从性的文章。研究人员对俄罗斯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分析医师遵守现有临床规范的状况。通过对594名新生儿和1924次配型的分析发现,尽管可以通过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来指导决策,但是医生常常不遵守临床规范。若根据俄罗斯和美国的临床指导原则判断,医生们常常没有正确地应用光线疗法,或者进行了不必要的光线治疗,或是本应推荐换血治疗而未进行。  相似文献   

7.
评价双源 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模式全身大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其应用价值。收集我院行双源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扫描全身大血管患者69例(全身大血管 CTA 组),行相同扫描范围的平扫患者69例(对照 A 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冠状动脉患者69例(对照 B 组)。比较全身大血管 CTA 组与对照 B 组的图像噪声及全身大血管 CTA 组与对照 A 组、B 组的辐射剂量。结果发现,全身大血管 CTA 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图像噪声与对照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P>0.05)。全身大血管 CTA 组有效剂量低于对照 A 组、B 组(Z=-10.14;Z=-8.76,P 均<0.001)。全身大血管 CTA 组平均扫描长度短于对照 A 组(Z=-8.86,P<0.001)。故本研究认为,双源 CT 低剂量 Flash 螺旋模式安全、无创、快捷,图像质量高,大范围 CTA 成像的辐射剂量低,是一种适合全身大血管检查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8.
18 8 3年Ahlfeld首次报道一种发生于妊娠晚期而在以后妊娠中有复发倾向的一种黄疸疾病 ,从此拉开了人类认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 ,ICP)的帷幕。至 195 4~195 5年 ,Svanborg与Thorling在斯堪的那维亚报道较多病例 ,并对本病的临床、生化、组织学改变进行了研究 ,才明确提出是独立新的疾病[1,2 ] 。 10 0多年来 ,ICP的研究 ,从Ahlfeld首次捕捉ICP琐碎现象 ,到 2 1世纪无数学者致力于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 ,人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0例乙脑患儿血清NSE、S-100、MBP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乙脑组患儿血清NSE、S-100、M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均〈0.01),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P〈0.01)。因此,血清NSE、S-100、MBP含量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选取108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依叶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片,每日1次)和依苏组(口服依那普利片1片,每日1次),疗程6个月,另选取冠状动脉造影为非冠心病患者40例作对照。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及PWV,并进行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及PWV较非冠t心病患者明显升高(P〈o.01),治疗6个月后,两组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及PWV均较治疗前降低(P〈o.05,P〈o.01),而依叶组血清Hcy水平及PWV较依苏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P〈0.01)。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叶酸可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Hcy水平及PWV,从而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及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餐后低血压(PPH)患者的24h 动态血压变化特点,选择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 动态血压监测,分成 PPH 组(n=85)和非 PPH(n=65)。观察两组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晨峰值、血压变异性等指标。结果显示,(1) PPH 组年龄明显高于非 PPH 组(P<0.05);(2)PPH 组患者24h 及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平均收缩压负荷高于非PPH 组(P<0.05),但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3) PPH 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非 PPH 组(P <0.05);(4) PPH 组患者血压晨峰数值及晨峰发生率明显高于非 PPH 组(P<0.05);(5) PPH 组夜间血压下降率及非勺型率较非 PPH 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PPH 患者易发生于高龄患者,且具有收缩压、血压变异性增高,更易发生晨峰现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儿童2~4岁行为抑制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室观察法研究了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的稳定性特征。被试为追踪样本,随机选取北京市124名儿童,经家长同意参加本项追踪项目。2岁时,有124名儿童参加本实验,在不同的陌生情景下对儿童行为进行录像观察,每次一对儿童和母亲。4岁时,有103名儿童参加实验室观察,21名儿童由于搬迁、失约或中途退出而没有数据;在观察室,每次邀请四名过完四岁生日不久的同龄、同性别、但父母评价害羞程度不同的、彼此陌生的儿童同时来到实验室作观察。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儿童在2岁时的行为抑制性特征与其4岁时的行为抑制性特征相关显著,但稳定性程度较低(0.294);通过对极端组和非极端组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的稳定程度的比较发现,极端组儿童,无论是极端非抑制儿童还是极端抑制儿童,其行为特征的保持程度要好于非极端组;对儿童4岁时行为抑制性的性别差异检验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t=-1.776,p=0.079),但男孩总体上有非抑制性倾向(抑制性的平均分数为-0.2420),女孩有抑制性倾向(女孩的平均抑制性分数为0.2035)。  相似文献   

13.
评价腔内成形术(PTA及PTA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巧和临床观察。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3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多段病变患者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36(97%)例手术成功,术后肢体缺血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38条患肢皮温明显升高,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距离延长,静息痛好转。术后踝/肱指数(ABI)(0.83±0.12)与术前(0.35±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的腔内成形术(PTA+PTAS)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熟练掌握腔内成形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维持通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右美托咪定辅助甲亢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4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 n=20)与对照组(n=20)。记录术前与麻醉诱导后的血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抽取静脉血进行儿茶酚胺检测。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诱导后、插管后即刻、1分钟、2分钟、3分钟,血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儿茶酚胺在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2分钟、插管后3分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甲亢患者麻醉诱导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聊城市汉族正常人血清骨钙素参考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聊城市汉族正常人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参考值。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聊城市162例汉族体检健康者血清骨钙素(BGP)水平进行检测,检测范围0.2ng/ml-100ng/ml。结果聊城市汉族正常人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参考值为5.21±0.73ng/ml。首次报道了聊城市汉族正常人血清骨钙素参考值,为骨病骨代谢研究提供一项新的...  相似文献   

16.
用ROC评价AFP、VEGF和瘦素对HCC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184例HCC患者和7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AFP、VEGF、Lep及三者联合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AFP、VEGF、Lep测定结果在两组资料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患者的AFP、VEGF、Lep与三者联合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0.841、0.712和0.952。AFP、VEGF、Lep对HCC的临床诊断临界点分别为25ug/L、25lng/L和15ug/L。因此,AFP、VEGF、Lep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HCC诊断的灵敏度和有效性,优于AFP、VEGF、Lep的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血清瘦素水平与高血压关系的对照研究,以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O.01);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P〈O.01)。因此,血清瘦素可能参与高血压发展过程,监...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对149例DM合并急性STEMI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并比较经静脉(A组)、冠脉给药途径(B组)和无替罗非班(C组)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造影结果、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峰值及峰值时间、心电图变化。结果显示A、B两组术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C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A、B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2h sumSTR、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峰值及峰值时间的变化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因此,替罗非班可以降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浓度和改善心肌灌注水平,与静脉途径给药相比,经冠脉给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收治的轻度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40%,NYHAⅡ级)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之上加用螺内酯(20rag、Qd),B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抽血行EI。IsA法检测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以及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LVEDd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血清骨桥蛋白、NT—proBNP水平下降更明显,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235,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432,P〈0.05)。提示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螺内酯可以改善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骨桥蛋白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剂量他汀药物治疗后住院期间疗效比较,纳入首次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强化治疗组入院时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40mg/晚,直至出院;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晚。术前及术后、出院前测定心肌标记物,术前及出院前测定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同时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结果出院时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NT—proBNP出院前较术前升高,对照组升高显著(P=0.000)。组间比较NT—proBNP,对照组显著高于强化组(P=0.020)。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无MACEs发生。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期内可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